基础医学

2017-01-26 13:16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7年21期
关键词:卵形疟原虫疟疾

夏志贵,杨曼尼,周水森

基础医学

2011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

夏志贵,杨曼尼,周水森

2011年,全国27个省(市、区)782个县(市、区)共报告疟疾病例4479例,较2010年(7855例)下降 43.0%,年发病率降至 0.0334/万。死亡病例从2010年的19例增至30例。以县(市、区)为单位统计,年发病率在10/万以上的县有2个,分别为西藏墨脱县(16.4660/万)和云南瑞丽市(12.2352/万);年发病率在1/万~10/万的县有11个,分别为云南省10个县和贵州省1个县;其余各县年发病率均在1/万以下。与2010年相比,疟疾流行范围进一步缩小。在报告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占29.3%,主要分布在安徽(40.0%)、云南(25.8%)、河南(12.6%)、贵州(10.4%)和湖北(6.1%);境外输入病例占66.4%,主要分布在云南(36.5%)、江苏(12.0%)、河南(6.2%)、四川(5.8%)和湖南(4.8%);境内输入病例占4.3%。确诊病例占81.7%,临床诊断病例占18.3%。在确诊病例中,间日疟占56.7%,由25个省(市、区)报告;恶性疟占40.2%,由22个省(市、区)报告;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占1.1%,由10个省(市、区)报告;三日疟或卵形疟占1.9%,由14个省(市、区)报告。32个本地感染恶性疟仅在云南省。云南省仍是主要的疟疾流行省区,报告疟疾病例1522例,居全国第一,年发病率为0.3314/万,较2010年下降42.2%。其中,恶性疟301例,占全国恶性疟病例总数的20.3%。作为以前的主要疟疾流行省区,海南省仅报告疟疾病例9例,年发病率为0.0104/万,较2010年下降88.5%,排名降至第25位。作为另外一个疟疾流行区域的中部地区,病例数大幅下降。然而,安徽省仍报告644例疟疾病例,较2010年下降65.5%,排名第二位,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14.4%,年发病率为0.1000/万。江苏省报告疟疾病例374例,年发病率为0.0508/万,较2010年下降3.1%。河南省报告疟疾病例358例,年发病率为0.0387/万,较2010年下降59.9%。湖北省报告疟疾病例167例,年发病率为0.0277/万,较2010年下降 61.1%。其他省份累计报告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4%。报告病例数在100~200例的省份分别为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浙江、湖南和山东。病例数少于100例的省份分别为福建、重庆、上海、河北、北京、天津、新疆、宁夏、江西、辽宁、山西、陕西、甘肃和西藏。虽然,我国消除疟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仍有近千个县有病例报告,近200个县有本地疟疾流行,局部地区疟疾传播条件复杂,特别是安徽、云南、河南、贵州、湖北和西藏等省(区)仍有本地疟疾传播。二是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突出,输入性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在我国均有分布,对疫情相对稳定地区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尤其输入恶性疟引起死亡,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输入性病例。三是临床诊断病例仍是我国消除疟疾阶段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

来源出版物: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6):419-422

入选年份:2014

中国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风险评估

许静,陈年高,冯婷,等

摘要:目的:评估几种常用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3张涂片)、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及2种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A和IHA-B)现场查病的效果。方法:2005年11月,选取江西省鄱阳湖沿岸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的 6~65岁居民为调查对象,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3张涂片)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的同时,分别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及2种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A和IHA-B)进行血清学检测,以评价该几种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3村共检测居民1864人,平均粪检阳性率为9.7%。改良加藤法在血吸虫病中度、重度流行区的漏检率相对稳定,为20.0%~27.8%;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的漏检率在每克粪便虫卵数(EPG)>100时相对稳定(约25%)。DDIA、F-ELISA、IHA-A和IHA-B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7.8%、50.0%、66.3%和40.1%。以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DDIA、F-ELISA、IHA-A和IHA-B的敏感性分别为75.3%、65.8%、85.6%和76.0%;特异性为55.1%、51.7%、35.7%和63.6%。与其他几种免疫血清学诊断方法相比,IHA-B试剂的特异性、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及粪检符合率最高。DDIA法与IHA-B法的符合率最高(77.3%),而F-ELISA和IHA-A的符合率最低(61.5%)。结论:在血吸虫病中、重度流行区,改良加藤法虫卵检出率和稳定性均优于尼龙绢集卵孵化法;IHA-A的敏感性最高,IHA-B的4个指标最高,具有较高的现场使用价值,但需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

来源出版物: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6): 428-433,437

入选年份:2014

浙江省1例输入性卵形疟的实验室检测分析

王晓光,雷永良,兰进权,等

摘要:目的:利用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浙江省1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者(源自赤道几内亚)血样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检测,分别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并分析传统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方法:取患者服用抗疟药物前血样50 μL,涂制薄、厚血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吉氏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疟原虫。提取患者血样基因组DNA,实时荧光PCR检测其是否含有卵形疟、间日疟、恶性疟或三日疟原虫特异性DNA片段。结果:镜检结果显示,患者血样薄、厚血片均发现卵形疟原虫虫体,镜下可见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呈椭圆形,有伞状或锯齿状边缘;在红细胞内可见疟原虫环状滋养体,虫体胞浆蓝色。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扩增疟原虫总型与4个型别: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三日疟原虫阳性对照及患者血样特异性DNA片段,均获得理想的对数增长曲线,患者血样为卵形疟原虫特异性 DNA片段阳性,其他疟原虫特异性DNA片段阴性。结论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与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确诊该患者为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查薄血膜容易识别和鉴别虫种,但由于卵形疟原虫感染者血中虫体数量较少,仅有尾部的单层红细胞可用于形态学诊断,易出现漏检;厚血膜中疟原虫比较集中,易检获,但染色过程中红细胞溶解,原虫形态有所改变,当发生卵形疟原虫和其他型疟原虫混合感染时,虫种鉴别较为困难,不易识别,易出现混淆。分子生物学检测耗时短、特异性好、适合大样本操作的优势和特点,对于传统方法耗时较长、对操作人员专业性及熟练程度要求高、不适用于大量人群的筛查等问题是有效的补充。卵形疟临床表现颇似普通感冒,易发生混淆导致误诊,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利用二种实验室方法平行检测,可明显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当出现疟原虫核酸阳性的血样与血涂片不相吻合的情况,回顾性查找或者重新涂片复核,都会识别到疟原虫并不典型的细胞学形态。

卵形疟;输入病例;实验室检测;实时荧光PCR

来源出版物: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1):78-79

入选年份:2014

阿托伐他汀通过RXRα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效应抑制高脂喂养糖尿病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林晓燕,林秋平,许昌声,等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高脂喂养载脂蛋白 E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条件下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C57小鼠8只作为对照,34只高脂喂养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ApoE-/-组、STZ-ApoE-/-组和STZ-ApoE-/-+Atorv组。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HE染色图像分析测定胸主动脉斑块面积;免疫杂交检测主动脉及细胞内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蛋白水平;Fenton反应Griess显色法测定血清及胸主动脉匀浆上清液活性氧(ROS)水平。I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内ROS的水平,光泽精分析法测定NADPH氧化酶活性。采用干扰RNA和质粒转染的方法评价类视黄醇X受体α(RXRα)在Atorv抑制氧化应激中的作用。结果:(1)与C57组相比,ApoE-/-组小鼠胸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增加[(215.88±34.19)μm2vs 0μm2,P<0.01],2 组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 ROS、胸主动脉gp91phox表达水平显著缩小(P<0.05);(2)与ApoE-/-组相比,STZ-ApoE-/-组胸主动脉斑块面积进一步增加[(314.13±35.72)μm2vs(215.88±34.19)μm2,P<0.05],血糖水平升高,血清TC、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进一步增加(P<0.05);(3)与 STZ-ApoE-/-组相比,STZ-ApoE-/-+Atorv组胸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降低[(217.47±24.56)μm2vs (314.13±35.72)μm2,P<0.05],血糖、血清TG、HDL、TC和 LDL-C无显著变化,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4)高糖(25mmol/L)干预后,HUVECs内ROS含量、gp91phox蛋白水平及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10-8~10-6mol/L)显著降低高糖环境下HUVECs胞内ROS含量、gp91phox表达及NADPH氧化酶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5)将RXRαsiRNA转染至 HUVECs之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对高糖环境下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显著减弱,RXRα质粒转染使RXRα过表达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抑制 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核受体RXRα介导阿托伐他汀的抗氧化应激效应。

来源出版物: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30(9):1537-1545

入选年份:2014

BARF1表达下调通过活化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通路诱导EBV阳性胃癌细胞凋亡

刘俊,张雪林,任永生,等

摘要:目的:研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BARF1蛋白表达下调对EBV阳性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BARF1基因沉默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BARF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siRNA分别转染EBV阳性的人胃癌细胞系NUGC3和SNU719,运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BARF1、Bcl-2、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caspase3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BARF1、Bcl-2和Bax mRNA的表达;采用台盼蓝(Trypan Blue)染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采用RayBio®细胞凋亡因子抗体芯片试剂盒分析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检测试剂盒测定MMP;采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和caspase9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BARF1基因沉默显著抑制 NUGC3和SNU719细胞活力,显著诱导NUGC3和SNU719细胞凋亡,且显著降低NUGC3和SNU719细胞的MMP。BARF1基因沉默能促进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p21和 p27)的表达并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cIAP-2和survivin)的表达,Bcl-2/Bax比例显著降低;而caspase抑制剂能抑制由BARF1基因沉默介导的细胞凋亡。在BARF1 siRNA转染的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发生裂解,Cyt C的浓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Apaf-1蛋白与caspase9蛋白在细胞质中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结论:BARF1基因沉默通过线粒体途径调节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进而诱导NUGC3和SNU719细胞凋亡,并呈caspase通路依赖关系。

来源出版物: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31(11):1970-1978

入选年份:2015

脂多糖持续刺激巨噬细胞的免疫学机制初探

龙允麟,陈颖,余汝媛,等

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持续刺激下产生免疫抑制后的表型变化及对 T细胞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合磁珠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出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以未处理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处理为对照,对LPS处理48 h的巨噬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HLA-ABC、CC 类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CC-motif receptor7,CCR7)、CD14 及 CD40)]表达的检测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水平的检测。同时将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与 CD3+T细胞进行异体共培养,进一步观察巨噬细胞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中的非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依赖型途径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处理48 h的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HLA-DR)下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IL-10升高;巨噬细胞在LPS和IFN-γ刺激24 h后无凋亡发生;把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与异体T细胞共培养6 d,其促进CD8+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PS持续刺激下巨噬细胞的TRIF(TIR domain-containing adaptor-inducing interferon-βprotein)、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3,IRF3)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反式激活因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I transactivator,CIITA)均呈下调状态。结论:持续LPS处理巨噬细胞48 h后,巨噬细胞呈现一种免疫抑制的状态,且其刺激CD8+T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弱,这种状态与非MyD88依赖型TLR4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来源出版物: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31(6):1048-1055

入选年份:2015

猜你喜欢
卵形疟原虫疟疾
卵形的变化
——奇妙的蛋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白描画禽鸟(五)
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联合国宣布阿尔及利亚和阿根廷根除致死性疟疾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波密紫堇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的诊断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