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迎来“高铁经济”时代

2017-01-26 01:13钱文燕
浙江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金华高铁区域

□钱文燕

金华迎来“高铁经济”时代

□钱文燕

随着杭长高铁开通,金华已迈入“高铁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加快打造浙中崛起新引擎,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高铁经济”的主要特征

“高铁经济”泛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铁沿线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虹吸效应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高铁开通带来原有交通方式与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城市间生产要素加速流动的同时,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率高的区域聚集。因此,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所获得的利益会更加明显,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则因为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创新氛围不浓、城市环境不佳等短板,面临人才、企业等流出的窘境。这种高铁带来的“虹吸效应”,将使经济要素向大城市汇集,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楼宇经济等高端产业可能会更多地向地域性中心城市聚集,沿线原有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将会被打破。高铁既可以把人和资源带来,也可以把人和资源迅速带走,“虹吸效应”这把“双刃剑”值得关注。

同城效应促使要素流动更加自由便捷。高铁拉近了沿线地区之间、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区域的“同城化”。“同城化”效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减少了高铁沿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同城化”还加速了各地间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的自由流动,带动周边地区及大批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休闲娱乐业、旅游业、金融业等。“同城化”也将促进相邻城市和区域之间不断加强交流协作,各城市的优势将得到更好发挥,特别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一些项目的重复建设,较好地实现优势互补。

集聚效应促使走廊经济带加快形成。高铁把其沿线区域大中小城市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连点成面推进沿线城镇化进程,逐步形成一个交通走廊和经济产业带,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着区域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高铁连接区域、覆盖城乡,不仅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而且促进人口、产业加速集聚,进而带动城市化的效应十分明显。

倒逼效应促使区域经济竞争不断加剧。基于上述特点,高铁开通,不仅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也将掀起主要针对高端生产要素争夺的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热潮,总部经济、旅游、房地产、商贸业以及科技研发、信息管理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源、项目竞争趋向紧张,错位竞争、合作共赢的主流形态将会更趋明显。同时,高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能高、节能环保等特点,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高铁的比较优势明显。

杭长高铁对金华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高速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多层次、深层次的。杭长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一横”沪昆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东地区与中南、西南地区的客运主通道。杭长高铁开通,把沿线21座城市带入“3小时经济圈”,对金华发展有四方面显著影响:

经济圈明显扩容。杭长高铁让金华城市经济圈明显扩容,向心力大为增强。从地理层面看,高铁不仅把金华纳入省会城市杭州“半小时经济圈”,而且大大缩短了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G字头高速列车“公交化”密集开行,更是把金华完全融入了长三角经济圈。从区域影响看,高铁让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半径大为拓展,进一步强化了金华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传导的战略节点作用,为金华巩固四省九地市龙头地位“加分”。从发展前景看,高铁是金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动力源,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打造新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创造了新契机。

交通网得到优化。高铁开通将极大推动浙中城市群同城化交通网建设,加快构筑“外通内畅”的大交通格局。在立体化综合交通建设方面,金华作为国家陆路交通主枢纽,原有的铁路、公路运输体系十分发达,杭长高铁、金温铁路新线、东永高速建成通车,义乌机场改造扩建和东阳横店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实施,为金华立体综合交通网插上了一对“飞的翅膀”。在同城化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高铁带来的巨大客流、资金流、信息流,迫使金华从更大区域和范围安排基础产业、交通网络、重大市政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同城化、一体化。在现代化物流网络建设方面,依托高铁带来的交通优势,金华有望成为国内区域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加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明显加速。

知名度有所提升。“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人气、商气向高铁站点城市聚拢,城市向高铁方向延伸扩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高铁接触金华、了解金华。金华与高铁“联姻”,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助于打造城市、旅游、商贸等品牌,推动金华经济提档升级、美誉度远播。

幸福感切实增强。随着金华高速交通网络和信息通讯的不断完善,距离因素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趋于弱化,出行更加方便。杭长高铁开行近20余对前往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长沙、南昌等地的班次,旅客无论是在车次选择还是出行时间上,拥有更多自主权。

“融合”“接轨”谋突破

加快发展“高铁经济”,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和落实创新性举措,推进高铁与金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大行动举措发生更紧密的关联互动,切实突破“屏蔽效应”。

强化融合意识,打造实力更强的“大都市”。要着眼于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以更宽视野、更深维度、更大气魄谋划金华未来发展,更多分享“高铁经济”带来的福利。一要推进多规融合,优化空间布局。坚持以金义都市区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编制完善金华全市域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生态系统等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形成覆盖城乡、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管治有效的都市区规划体系,一管就要管50年甚至更长时间。要放眼国内外,舍得大投入,邀请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编制规划、谋划未来,并积极发挥地方立法工作对都市区建设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切实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确保“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二要推进金义融合,打造黄金主轴。杭长高铁在金华、义乌设立了站点,进一步凸显了这两座城市在都市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如何从区域规划、重大项目、产业布局、交通构建等领域入手,强化沟通、促进协作,推动两座城市融合发展,打造黄金主轴,对都市区建设发展至关重要。三要推进产城融合,改善发展环境。发展“高铁经济”,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坚持产城融合,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认真学习借鉴新加坡工业园区、广州珠江新城等开发建设经验,科学统筹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高起点规划、分步抓落实,高标准建设、不搞“翻烧饼”,高质量管理、品味最重要,着力提升都市区集聚辐射功能。

强化接轨意识,打造层次更高的“大产业”。要借力高铁,充分发挥连接浙、赣、湘三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节点作用,加快思想上的“接轨”、观念上的“对接”,使金华10942平方公里辖区成为整个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腹地”,积极谋划“大产业”、发展“大经济”。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真落实五大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抓大引强、促小育新,优化块状经济,壮大产业集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政府有关部门要深化研究、把握趋势、摸准实情,抓紧做好产业规划、政策配套、推进计划等工作,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这些产业在长三角区域或更大范围内金华市具有的潜力优势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加以扶持培育,不盲从,不空喊,坚持实事求是、积极作为。二要切实加大“两招两引”力度。高铁开通,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拔得头筹、“分得一杯羹”,关键是要牢固树立竞争意识,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做好“两招两引”工作。主动出击招商选资,顺应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围绕实施产业布局规划,积极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提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多措并举引人才,发挥“双龙计划”“八婺英才计划”的政策优势,创新柔性引才方式,创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进产学研结合,切实以科技创新大投入推动地方经济大转型大发展。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积极“走出去”抓对接、真正“引进来”促转型。三要加快推进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想要好人才、大项目落户,提升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很重要。要扎实抓好若干产值超千亿元的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中欧生态工业园、中欧智造园、中捷水晶产业合作园等特色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和人才竞争制高点。产业平台之间的合作招商、协作选资也需要强化,并形成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中共金华市委政研室

猜你喜欢
金华高铁区域
张金华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分割区域
岁朝清供
高铁会飞吗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区域发展篇
第一次坐高铁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