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探索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新模式
□李菲
餐厨垃圾是指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后厨的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的加工过程废弃物,以及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等易腐有机垃圾。由于其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含水含油率较高,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但通过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可将其变废为宝。这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环境治理实践,也是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更是造福百姓的一项民生工程。
(一)
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浙江省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行动计划》中明确到2020年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基本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浙江各地还积极开展国家和省级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先行先试,形成了“6+8”(宁波、杭州、衢州等6个国家试点城市+湖州、丽水等8个省级试点城市)的格局。截止到目前,全省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已超1500吨/日。经过几年的探索,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呈现出以下几种模式:
“无害化处置+静脉产业基地”模式。该模式以杭州天子岭静脉产业园、湖州南太湖静脉产业园、衢州巨化静脉产业园为代表。在产业园内,建设了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集中处理餐厨垃圾;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也在园区内进行无害化处置。这些地方逐渐形成了餐厨垃圾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一体化运行,同时借助静脉产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实现污染集中控制、基础设施共享、土地集约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规模化治理+分散化治理”模式。德清采用了这一模式。通过规模化治理来处置城区餐厨垃圾,通过分散化治理来处置农村、旅游景点餐厨垃圾。目前,全县已建设小型处理点20个,特别是旅游景点的农家乐就地设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随产随处理,非常便捷安全。同时,还将建设一座处理规模为20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该模式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区域餐厨垃圾处置覆盖率,对农村和旅游景点分散化治理做出了有益探索。
“应急处理+综合运营”模式。嘉兴、绍兴、丽水、海宁等地采用了这一模式。例如海宁以“泔水猪”整治为契机,较早启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前期建设一个处理规模80吨/日的餐厨垃圾应急处置项目,同步分期建设一座处理规模为350吨/日的餐厨垃圾综合运行项目。该模式不仅能及时处理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减轻垃圾焚烧厂的压力,也能通过应急项目检验技术水平、合理控制成本、积累运行经验。待综合运行项目建成后,应急项目设备可以作为预留处理能力。
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上述三种模式各有特色,有的突出了污染集中控制、一体化运行的思路,有的侧重考虑了城区与农村的情况差异,有的则强调当前需要与规划建设的结合。这些都是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形成的。
(二)
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要在总结经验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解决餐厨垃圾出路问题,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循环发展。
完善规划布局。围绕《浙江省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科学布局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发挥规模效应,增强辐射能力,逐步实现全省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的筹划,统筹考虑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布局。
加快项目建设。以国家级、省级试点城市建设为依托,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建成和高效运营,不断提升处理技术工艺、运行管理水平。
加强监督管理。以严防产生地沟油等非法源头为底线,依法依规对餐厨垃圾收运处各环节及相应主体进行监督与管理。建立餐厨垃圾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餐厨垃圾产生登记、收运台账、处理监控以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质量和流向实行数字化监管,保障食品安全与环境安全。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