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可持续运营

2017-01-26 01:13沈晓栋
浙江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融合

□沈晓栋

特色小镇的可持续运营

□沈晓栋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魂,小镇发展的核心不在于开发建设,而在于产业运营。当前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有“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政府建设、市场招商”三种模式。从调研情况看,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特色小镇,可持续运营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产业聚合能力不足。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汇聚,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衔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也就是要从产业转型升级中延伸出旅游和文化功能,完善好社区功能。但从实际推进情况看,部分特色小镇对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大城市功能的有效集聚缺乏系统性考量,以简单相加的思维生搬硬拼特色小镇的诸项功能,并使功能叠加呈现“散而弱”之态而非“聚而合”之势,导致产业间无法有效联动,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运营效率低下。

资金保障能力不足。特色小镇建设体量大,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很大,前期的运营需要垫付大量的流动资金,而当前绝大多数的特色小镇尚未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更多地依靠以往的资金积累及现有主业的现金流“输血”,亟需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而民营企业融资难又是浙江企业普遍存在的难题。一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对民企项目融资设置的门槛较高,企业难以获得大规模授信;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在发债、基金、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以及政府专项建设资金争取方面难以有效突破。

人才保障能力不足。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发展平台,需要多层次的跨界人才,尤其是文化与产业融合、产业与旅游融合的专业人才需求极为迫切。但对于以制造业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自身缺乏相应的人才积累,此外在特色小镇专业化运营团队引进方面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小镇的规划建设、产品的设计开发、后续的运营管理更多地依赖企业家个人意愿,导致小镇风貌无特色、人文风情不诱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有效吸引人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难以有效运营。

针对“三个不足”,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运营。一是将可持续运营作为特色小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税收收入、人才集聚、旅游接待人数、地方政府要素保障、产业融合等作为考核内容,鼓励和引导政府和企业创新建设方式、商业模式、运行机制,加快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二是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地方政府可以对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对于成本收益划分比较明确的项目,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的进入;创新融资方式,引进专业的金融服务专业团队,通过发债、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和资产证券化方面为特色小镇开发运营主体争取更多的资金保障。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对民营企业开放的同时,探索设立浙江省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支持力度。

三是集中优势资源构建优良的人才创业生态圈,充分发挥人才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引领示范、支撑保障作用,加快推进“人才+产业+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引才”,优先将特色小镇产业纳入地方政府特色产业需求目录,作为海内外引才推介活动重点。重点引进“规划—设计—融资—招商—运营”一体化的特色小镇运营团队,为小镇的可持续运营提供智力支撑。“育才”,推动“三名”培育工程向特色小镇倾斜。提高特色小镇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认定覆盖面。重点将金融服务、文旅融合、产业融合等复合型人才纳入当地培育计划。“聚才”,加快打造特色小镇人才创业创新平台。支持特色小镇人才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小镇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人才平台,集聚国家、省“千人计划”等一批高端人才。积极推动与大院名所产学研合作,推行人才工作室模式。“留才”,将特色小镇人才工作情况纳入省市对县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各地结合实际在特色小镇会客厅开设“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处长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融合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特色种植促增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熊的小镇
《融合》
小镇(外一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