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祥雨
强化双创空间集聚与空间联系
□化祥雨
近日,中国“双创”理念已被正式写入联合国决议,并将每年的4月21日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这充分彰显了中国智慧,“双创”理念得到世界认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之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抓手,更是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已将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无疑给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稳增长提供了一剂良药。回顾双创发展的这短短几年,各地双创工作如火如荼,在经历了双创政策发力期后,逐渐步入双创爆发期和合理发展阶段。浙江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省,特殊的经济环境熏陶了浙江人与生俱来的创业激情和创新细胞。那么,当前浙江双创发展水平如何?如何进一步提升浙江双创水平?
借助36氪、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基于大数据构建的中国创业创新指数,今年5月统计结果显示,浙江省双创指数为718,位列全国省份第四名,前三名依次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双创指数分别为781、772、743。可以看出,浙江省双创水平离前三名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融资规模、服务平台个数、政府基金投入、双创生态环境等方面还有待加强。针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双创指数水平来看,排名前三的依次为杭州市(585)、宁波市(293)、台州市(242),嘉兴市(188)、金华市(183)、温州市(176)、湖州市(162)、绍兴市(139)、丽水市(123)、舟山市(119)、衢州市(118)分别位列4-11名。可以看出,浙江省地级市双创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双创活跃的城市主要集聚在环杭州湾地区,其次为浙东南地区,浙西南城市双创水平较低。究其原因,各地区主要在创业企业个数、融资规模、就业人数、服务平台、政府基金投入和双创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推动浙江双创水平更上一层楼,加速浙江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激发浙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笔者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双创空间集聚。各个城市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区、众创空间、孵化器、高校院所、特色小镇、服务平台等建设,引导创新创业要素空间集聚,升级发展为城市双创中心,重点培育一批省级双创中心、形成几个区域双创中心、打造一个国家双创中心。通过双创中心的空间集聚效应,吸引汇聚更多更优质的双创资源,进而提升城市双创势能和影响力。依托城市双创中心,加快浙江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打造双创产业链体系。
强化双创空间联系。通过学术论坛、研讨会、产学研等形式,加强浙江省城市与省内外城市之间政府、高校、企业双创活动交流,尤其是与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的双创合作与交流,构建跨地区双创协同联盟,促进科技、研发、知识产权、金融、人才、创业人员等双创要素的空间流动、转化与融合,形成双创空间联系网络。在强化环杭州湾、浙东南城市双创空间联系的同时,重点加强浙中、浙西南地区双创空间联系。依托双创空间联系网络,推动双创资源流通、共享与共用,打造跨区域双创生态系统。
完善双创政策体系。人才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浙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社会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激发出更大的双创活力;资金方面,加大政府双创金融支持,增加政府双创基金投入,提供更多的双创活动财税金融优惠,强化创新创业反哺奖励机制;平台方面,扩大双创服务平台数量,提高双创服务专业水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能力。依托完善的双创政策体系,树立坚实的创新创业信念,打造双创新常态。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监测预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