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俏荣
把握好健康产业发展“四对关系”
□詹俏荣
发展健康产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手段,对于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政府将健康产业列为浙江“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提出“打造万亿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产业发展目标;2015年,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绘就“十三五”时期全省健康产业发展蓝图;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将发展健康产业作为“健康浙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浙江健康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笔者认为,各地在发展健康产业中要把握好四对关系:
把握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从政府层面讲,要把政府引导和统筹协调贯穿于健康产业发展全过程,强化政府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支持、引导和规范健康产业发展。政府引导不是大包大揽,更不是直接干预市场经营活动,而是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给健康产业“松绑”,让市场释放更大活力。要进一步从战略层面确立健康产业的支柱地位,大力营造健康产业发展氛围,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健康产业品牌。从市场层面讲,要坚持按规律办事,把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拉动健康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办的、多交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努力使浙江健康企业活起来,健康产业强起来。
把握好基本健康服务和非基本健康服务的关系。基本健康服务,从医改的角度看主要是指要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由各级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守住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底线;非基本健康服务,从产业的角度看主要是指各类群体个性化、多样化以及中高端的健康服务需求,应该鼓励由市场主导提供。各级政府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健康服务的基础上,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服务领域,参与和提升基本健康服务水平,着重增加技术层次、服务质量、服务标准和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高端健康服务供给;通过发展中高端健康服务,实现对基本健康服务的支撑,形成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的相互补充,最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把握好健康服务和健康制造的关系。发展健康产业,既要依托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也离不开健康产品制造,两者相互支撑、共同促进。从市场角度看,多元化、高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推动着健康产品研发和制造水平的提升,而健康生产制造水平的提高也扩大了健康服务消费市场。从产业角度看,只有通过加强健康产品研发、创新销售模式、推动健康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等途径,才能有效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制造等行业企业突出主业、做精做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不断地拉长区域健康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把握好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健康产业涉及面广、覆盖领域多、产业链长,是产业体系的概念。立足浙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十三五”时期浙江要围绕“医、养、健、智”四大板块,重点要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及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重点领域。各地区在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小镇创建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坚持扬长避短、发挥特色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跟风、贪大求全。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摸清家底,找准定位,错位发展,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服务广大群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健康产业发展路子。要针对自身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要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核心行业,科学编制规划,细化政策举措,创新工作载体,完善推进机制,加大龙头企业培育,突出市场主体作用,形成产业特色优势。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