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伟杰
大知识时代
□杜伟杰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无需赘言,而由这句话却想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牛顿和巨人在科学发展中谁更重要?
这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如果问十个人,可能九个都会说“当然牛顿重要”——另一个说巨人重要的原因是他不知道牛顿是谁。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天才和前人的知识积累在科学发展中谁更重要的问题。说牛顿重要,不仅因为他们站在巨人肩上,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是巨人,是巨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科学发展更是如此,更何况是牛顿这样的天才,他们的重要作用怎么浓墨重彩都不为过。
如果说牛顿和巨人谁更重要的答案显而易见的话,那么由此而引申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更值得探讨——有没有可能巨人比牛顿更重要?有没有可能有一天再天才的头脑所能掌握或创造的知识在海量知识积累面前都如九牛一毛,无足轻重?科学发展永无止境,代表着知识积累的巨人的体量也只会越来越大。或许,说巨人比牛顿更重要还为时过早,甚至可以说是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和研判上的武断,但当知识积累到步入大知识时代,这一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
何谓大知识时代?大知识时代,首先是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大爆炸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可谓“古已有之”。上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经济等概念涌泉而出、蜂拥而至,人们普遍存在的知识焦虑成为知识大爆炸的最好脚注。知识大爆炸时代,各学科各分支都获得极尽所能大发展的可能和便利,科学发展可谓大步迈进、加速演进,知识总量呈现出几何级、指数级、爆炸式增长。而随着近年大数据的到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提炼知识成为可能。美国学者佩德罗·多明戈斯在《终极算法》一书中大胆设想了“终极算法”,该算法可以通过数据学习获得所有知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这种算法可以仅通过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观测结果推导出牛顿定律,而不需要了解之前的任何定律。更重要的是云存储让知识储存的体量极大增加。可以说,以往所说的大知识与当前大数据背景的大知识不可同日而语。
大知识时代,其次是知识大融通时代。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世界的客观性决定了知识的内在一致性和统一性,知识的融合互通,既是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根本趋势。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同学科的发展均需要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支撑、相互验证。同时,随着各学科发展不断拓展,学科边界和知识边界将越来越模糊化,边界消融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合互通成为大知识时代的重要特征。
大知识时代,最终将是知识大一统时代。这个“一”就是哲学,所谓的大一统就是各学科各分支极尽发展之后又复归哲学一尊的古典传统的知识大一统时代。17世纪以前,哲学是人们对世界认知的总和,哲学尚未分化出具体科学。“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之后由哲学到科学、由道到术不断分化细化,遇牛顿则为物理三定律,遇达尔文则为自然进化论,遇培根则为科学归纳法。所谓“分久必合”,当分化到不能再分不能再细的时候,统合就成为首要任务。一方面,古代先贤关于世界的简单朴素的哲学观念,已经或者正在被现在现代科学所更多的证实;另一方面,不管哪个学科,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关于该学科发展的科学伦理、科学哲学等形而上思考皆应运而生。总之,科学发展会经历先哲学一统,再分化细化,最后统合归一的一般历程,哲学将在大知识时代回归到原来的一尊地位。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大知识时代的知识大爆炸、大融通、大一统,既是知识发展渐次演进的三个阶段,更是并存共生的三种状态。知识大爆炸的同时必然伴随有知识的大融通,而知识大融通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知识的大一统。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或许有一天,人们会发现,还有比人才更重要的——大知识。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