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生幸福事业
人社部社保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全国已开通6976家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上传备案人数157万人,完成直接结算3.5万人次。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已联通所有统筹地区,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这样,原计划2017年底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其他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目标将提前3个月完成,广大群众将普遍受益。5年来,我国社会保障项目日趋完备,统筹城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社保覆盖面也在持续扩大,我们通过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等全力推进“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还积极推动社保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服务向移动终端、自助终端延伸,为人人享有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障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人民群众的社保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传统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解决贫困问题,现代社会保障除了继承这一传统之外,更加关注社会保障体系中公民的自尊、自强与自立问题,注重待遇享受者的心理感受和精神体验——提升其幸福感与满足感。因此,我们不仅要解决保障项目的“有”与“无”问题,还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保证公民公平、快速、便利地获取社会保障待遇。
民众的幸福感不仅仅来源于待遇水平的持续提高,还来源于经办部门服务能力的提升。无论是针对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还是针对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抑或是工伤保险通过社会康复、职业康复使工伤人员重返工作与社会,以及失业保险通过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发挥预防失业、稳定就业的积极功能,都更好地增进了参保人员的社保权益,提升了民众的幸福指数。制度的公平性与幸福感存在密切关联,只有制度公平才能保证人民共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9月6日,人社部中央国家机关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为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和人社部人事报刊社退休人员首次成功发放了基本养老金,这标志着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并轨,是5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重要体现,使人民能够更加平等地享受社会保障福祉,使社会保障的供给更加公平。
5年来,我们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实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供给,确保公正而完善的程序性安排,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思想,使社保事业成为改善民生的幸福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