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马坚波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综合教研室,北京 100028)
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困境与破解
胡 燕,马坚波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综合教研室,北京 100028)
党校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决策咨询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展现出日益重要的影响力。但目前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定位不清、技能不精、影响力不足等困境。为此,党校要通过明确发展目标、革新科研方法、整合优势资源、搭建智慧融媒体平台等路径破解其存在的困境,以构建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新型智库。
党校;新型智库;决策咨询;调查研究;智慧融媒体
新型智库作为提供专业化对策建议的高端智力研究机构,在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展现出日益重要的影响力,正在成为政府重要公共政策的策源点、政策内容的设计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政策实施的宣传者、社会话语权的主导和引领者〔1〕。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新型智库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党校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决策咨询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决策咨询成果转化率和舆论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仍然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均、思维模式固化、研究手段陈旧等发展困境。为此,党校要遵循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规律,从时代发展的高度进行认真审视,通过明确发展目标、革新科研方法、搭建智慧融媒体平台等路径不断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各层面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强、内容不断夯实、范围日益深广,各种痛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要求党和政府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笔者认为,我们党和政府在处理一些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只有借助智库的深度分析、严密论证、科学研判,才能够有效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进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党校不仅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我们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发挥着为党政部门提供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的思想库作用。因此,党校要不断提升决策咨询、对策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对当前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热点问题、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推出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科研成果,以期为党政部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凝练和总结,也是解决各类棘手问题的必然途径,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的发展转型期,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多样,新生社会矛盾争议性较大,对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快速多变的社会现实,对党建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创新,以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校作为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阵地,具备进行党建等方面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学科储备和人员保障。近年来,党校为了适应大规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逐渐形成了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配套完备、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特别是党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史研究、党建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能够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供强大的理论依托。同时,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基本原则,又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澄清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并要对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言行坚决抵制。
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牢固树立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决策咨询决定地位的工作理念,而且要明确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咨政是支撑的发展导向,以逐步形成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咨询出成果的发展路径。实践中,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党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在学科、人员、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其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鲜活经验,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才能为党校事业全面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动力。笔者认为,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教学、科研、咨政工作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努力推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以期为党政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这既是各级党校的重要职责,又是衡量党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杆,既是提升党校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党校自身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是推进党校全面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我国各级党校虽然都将决策咨询职能纳入了整体工作体系,但大多数党校对新型智库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未能明确定位,还没有形成党校智库协同发展体系,导致其仍然存在着重复研究、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等问题。另外,各级党校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差距很大,发展极不平衡,如中央党校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党校拥有相对丰富的人力资源、资金保障和组织保障,运行机制相对合理,因而能够较好地发挥智库的作用,而一些地方党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党校,由于机制不畅、人才匮乏、学科单一、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决策咨询成果量少质低,往往处于重复的低水平研究,也因此很难为党政部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其次,政策解读性研究多,对策前瞻性研究少。在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的党校工作格局中,决策咨询职能仍然是最薄弱的一环。各级党校虽然都在强调要为党政部门决策服务,不少市县党校还成立了市(县)情研究中心、市(县)情研究室,在决策咨询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仍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智库发展格局。一些地方党校开展决策咨询工作的氛围不浓,对区域发展总体态势认识不足,所进行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政府指定的研究课题〔2〕。笔者认为,一些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政策解读性的研究较多,而对策前瞻性的研究较少,政策储备性的研究更是薄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校智库的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目前,党校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和对策分析时,主要采用样本抽查、数据库管理等传统的方法,而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认知程度不是很高,数据收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虚拟现实呈现等工具的使用能力较为欠缺,对“全样本分析”的研究模式也严重不适应,导致一些研究成果基础不牢、创新不足、深度不够,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校智库的综合研判能力。此外,党校教研人员比较善于用学术的话语、术语、概念撰写学术论著,而能深入基层从事调查研究,用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的语言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的教研人员往往比较少〔3〕,导致研究成果以理论性的论文多,应用性的对策建议则往往较少,对党委政府的决策也因此缺乏有价值的支撑。
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局势时,政府需要智库为其提供思想支持,同时还需要智库以舆论领袖和舆论精英的身份提供政策解读和创新观点,以提高公信力〔4〕。因此,新型智库要成为引领和影响社会舆论的利器,运用多重科学方法深入全面分析各种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社会大众,以引导社会舆论生态。目前,缺乏强有力的舆论影响力恰恰是制约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最大短板。从2016年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所作出的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分析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仅有包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在内的5家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入围智库综合网络影响力排名前50强。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党校智库的传播能力和辐射范围都很弱,社会公信力不足,对社会思潮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性也不是很强。
首先,党校要明确自身定位。不同类型党校因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不同,定位和研究侧重点往往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差异化。一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中央和省级党校应当以战略眼光、宏观视角、全局思维,侧重于前瞻性政策研究、储备性战略研究和导向性对策研究。另一方面,地方党校要始终坚持“明区域建设之情,解区域发展之惑”的角色定位,多角度感知区域发展态势,在精准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同时,还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总之,各级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务实管用原则,切实发挥好决策咨询作用,进一步提高调研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使党校智库在党政部门的决策中“有为有位”。
其次,建立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协作机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协作机制,确立决策咨询模式和智库成员管理模式,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因此,要推动党校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全国各级党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协同发展,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以充分发挥党校智库的整体优势和影响力。特别是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相对薄弱的基层党校,更应明确自身发展的长处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借鉴发展水平较高的党校智库的先进经验,并利用自身贴近基层、了解实情的优势,深入研究涉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而提出实用具体的对策建议。
首先,各级党校要在明晰发展导向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载体的成果报送机制,以进一步提升新型智库建设的水平。一是要整合学科资源。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担当有格局有谋略,在瞄准前瞻性、着眼应用性的基础上,立足党校智库定位,突出专业性,特别是要发挥其在党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即以党建理论和实践研究为龙头,以提供管用的对策建议为目标,以期为党政部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参考。二是要整合人力资源。党校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拥有教师和学员两类人才资源,为新型智库建设奠定了深厚的人才基础。党校目前集聚了一大批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人文社科类优秀教师,他们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为党政部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已成为健全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党校要为教研人员营造宽容和谐的学术研究环境,不仅要通过扩展学术研究平台帮助他们汲取新知,而且要通过建设各类教学科研基地,帮助其搭建社会化调研平台。此外,相比其他类型的智库,党校智库还具有一项独特优势,即丰富的学员资源。党校大多数学员都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是党校独特的智库资源〔5〕。笔者认为,党校学员既是接受教育培训的对象,又是智库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对象,能够为党校教研人员获取政策动态信息、了解经济社会实情提供极为便利的条件。为此,党校要充分汇集多方智力资源,以学术积淀、问题导向为核心,加快构建一支梯次完整、素质精良、结构优化、特点突出的研究团队。三是要整合应用渠道。党校要鼓励教师把决策咨询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际,通过学术报告会、理论宣讲会等方式宣传决策咨询成果〔6〕,从而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课堂讲授三者共生融合的链式发展模式,优化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形成以学术研究为基、决策咨询能力为轴、教育培训能力为轮的内涵机制,以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智库作用。
其次,要采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所在,也是决定智库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党校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好相关网络信息技术,以期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一是要拓展研究团队的视野。党校智库的研究团队要拓展思维方式,以开展专业化、精细化、定制化研究为常态,注重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方法与分析工具,努力使其成为一支熟练掌握先进科研技术的智库人才队伍。二是要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科研平台。党校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政府搭建的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平台,使用以各类传感器为基础的物联网设施实时全面收集数据,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工具,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模型预测、可视化呈现等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估与预测,以更厚实的基础数据、更精准的系统分析、更广阔的研究视角为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要搭建覆盖面广、认同度高、影响力强的智库媒体平台。对于智库而言,思想创新和舆论传播是发展之两翼,二者共同构成新型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将优质的决策咨询成果通过更加全面、高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和应用。党校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强化研究团队的传媒意识,适当引进传播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媒体素养和媒体技能、掌握传播规律、优化传播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打造涵盖纸质媒体(报纸、期刊)、广电媒体(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网站、微博、微信、APP、直播等)的传播机制,建立“渠道+内容+终端+受众”的立体化传播体系,从而构建以优质内容为基础,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共生的智慧融媒体传播平台。党校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要重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使用,在关键节点上增强媒体渠道的灵活性,勇于“亮剑”、敢于“发声”,不断提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力,最终实现智库研究与舆论影响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
其次,要积极拓展与其他类型智库的交流与合作,以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思维层面的碰撞交流是智库保持活力的根源,因此,智库间的交流合作对党校新型智库发展意义重大。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一是要通过举办理论研讨会、学术座谈会、专题论证会等形式,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端智库的互联互动,以构建各类智库间高效通畅的交流机制。二是要促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智库的优化组合,推进不同类型智库从分散向集聚转变,并运用专业平台的力量构建新型智库研究多维体系,以建成多元化、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的新型智库研究平台〔7〕。实践证明,通过智库间的互动交流能够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总之,党校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校智库姓党的原则,既要以宽广的视野和全局的思维,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决策咨询工作流程、建立效果评估反馈机制,又要不断完善组织管理、研究方向、队伍建设、成果宣推等环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守正创新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理念不断推出优质的决策咨询成果,从而有效提升党校新型智库的综合影响力。
〔1〕张志强,苏 娜.国际智库发展趋势特点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9-23.
〔2〕李后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处理好四大关系〔N〕.四川日报,2015-04-23(06).
〔3〕刘大可.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6):46-57.
〔4〕王莉丽.大学思想库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走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2(8):106-109.
〔5〕范 鹏.党校姓党党校兴党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党校角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1-07(02).
〔6〕关景灵.地方党校智库建设的策略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8-11(02).
〔7〕唐德淼.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新型智库平台定位与构建〔J〕.南方论刊,2016(4):11-13.
责任编辑 芳 晔
C932
A
1009-1203(2017)05-0109-04
2017-08-10
胡 燕(1984-),女,山西阳泉人,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综合教研室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社会治理。马坚波(1966-),女,江苏常州人,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综合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