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

2017-01-25 03:01邸乘光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理政治国

邸乘光

(1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2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

邸乘光1,2

(1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2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脉络看,大体经历了开始形成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初步形成阶段(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基本形成阶段(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和发展完善阶段(2016年10月以后)。考察和梳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脉络,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形成脉络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运筹、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创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特别是作为党中央和全党领导核心的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强烈的历史担当、高超的政治智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考察和梳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脉络,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任何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当然也有一个形成过程。那么,这个科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脉络又是怎样的呢?或者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史过程呢?我们知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主要是指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到现在4年多的时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一整个历史阶段。但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脉络来看,又可将这一整个历史阶段划分为4个小的阶段。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开始形成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到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习近平同志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

(一)比较集中地阐述了中共十八大精神

众所周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通过中共十八大建立和形成的,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是其肩负的首要政治任务。因此,中共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首先都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展开的。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1]为此,他明确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改革开放。

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对中共十八大精神进行了深刻阐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强调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p72、73)。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p22)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此后,习近平同志又多次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阐发了中共十八大精神。正是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不仅深刻阐明了中共十八大精神的主题和要义,而且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确立了鲜明的主题。

(二)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首次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称之为“中国梦”。此后,他又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道路、精神动力、依靠力量等作了系统阐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p84)“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p56)同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实干兴邦”。这就深刻阐明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还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共十八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一了起来。他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p277)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p56)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也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明确的目标追求。

(三)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总体部署

中共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p3)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了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围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理清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思路,明确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要求等,并精心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方案,即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审议并通过了这个《决定》,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四)明确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中共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正是这样的认识,这一阶段,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就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军要深刻认识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坚决完成各项军事斗争任务”;“必须按照全面建设的思想努力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必须始终保持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3](p215~216)。

同年12月8日、10日,习近平同志在广州战区考察时又强调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要求强军“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部署,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3](p218)。

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其中:“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3](p220)他要求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习近平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则是习近平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它的明确提出,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目标方向和根本遵循。

此外,在这一阶段,习近平同志还紧紧围绕中共十八大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分别就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总之,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表明他明确地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治国理政、推进事业发展的主题,从而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鲜明的主题;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表明他明确地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治国理政、推进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从而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明确的目标追求;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表明他明确地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治国理政、推进事业发展、实现奋斗目标的动力和途径,从而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内容;等等。正是这些,标志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初步形成阶段(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

从2013年 11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到2015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习近平同志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探索和创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其中,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

中共十八大即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p21),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高度重视法治国家建设,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p92)。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同志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5](p142)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1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亲自主持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工作。

同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这个《决定》。《决定》不仅深刻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而且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根本原则、重大任务和具体部署,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这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作出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全面依法治国,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从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和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分别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一个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2014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又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5](p85)。同年12月,他在江苏考察调研时进一步明确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并将其与先前提出的其他“三个全面”相提并论。

此后,习近平同志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并于2015年1月23日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明确使用了“四个全面”[5](p247)概念。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5](p248、249)这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正式形成和确立。

无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中,还是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抑或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理论体系中,全面依法治国与“四个全面”无疑都不在一个层面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之一,虽然只是一个方面的、具体的战略举措,但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中,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以及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理论体系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然,“四个全面”作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和“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中,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以及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理论体系中,无疑将具有更为重要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正因为如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和确立,标志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基本形成阶段(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

从2015年2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正式形成和确立到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习近平同志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紧紧围绕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探索和创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

(一)突出强调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众所周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和确立的。中共十八大以后的一段时间,习近平同志也多次讲到“五位一体”,但他都是在阐述中共十八大精神时才提到的。例如,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强调“要紧密结合实际,把各项任务贯彻好、落实好”[1]。

两天后,他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题为《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讲话中又指出:“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2](p76、77)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在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性时明确提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并强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5](p825)。

此前,他还在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所作的说明中第一次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提并论,讲“建议稿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决策部署”[5](p773)。

此后,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6年7月1日,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6]

突出强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将其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提并论,意味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中共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已经把它作为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明确提出和确立了“五大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5](p82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需要科学的战略布局,而且还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5](p825)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树立和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

正因为如此,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并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总体部署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和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跃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思想。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2015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和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并对如何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四)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顶层设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201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同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在新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前已述及,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相继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专题研究,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又以制定修订两个文件稿为重点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这既是中共中央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会议题的一个整体设计,同时也标志着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在此还应该特别提及的是,在中共十八大至十八届六中全会的4年间,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基本形成的这一整个历史阶段,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外,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努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习近平同志关于这两个方面的论述很多,而且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整个历史过程,所以也就没有将其明确划入某一个具体的阶段了。

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发展完善阶段(2016年10月以后)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着的科学体系。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要进而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不断推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也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自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作出顶层设计,从而全面完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布局之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也就进入到了发展完善的阶段。在已经过去的几个月里,习近平同志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又发表了很多重要讲话,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但这还仅仅是这个阶段的开始。可以预见的是,这个阶段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阶段,而且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又会细分为若干个小的发展阶段。随着每一个小的发展阶段的演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理论体系都会增添和充实新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

[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责任编辑:钱亚仙

D616

A

1008-4479(2017)06-0022-08

2017-07-13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AHYZD2014-03)阶段性成果。

邸乘光(1954-),男,安徽亳州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理政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