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2017-01-25 02:53洪美云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话语

洪美云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实事求是》杂志社,乌鲁木齐830002)

大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洪美云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实事求是》杂志社,乌鲁木齐830002)

网络深刻改变着意识形态建设的格局,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在深入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凝聚思想共识、做好舆论引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抓好网络空间管控、提高网络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等多条路径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将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牢牢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

网络;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引导;网络参与主体

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新形势、新特点和新挑战。一方面,网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多样化的话语表达方式使得被动的、枯燥的理论宣传变为主动的、活泼的互动交流,提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网络及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全球性、自由性、多元性、隐匿性、交互性等特点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网络虚拟社会的需要。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如何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以及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社会中的主导地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深刻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

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特定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思想观念体系,在现实生活中,意识形态不仅有效维护统治阶级的合法性、领导权,也对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1〕。意识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阶级意识的体现,其核心是社会信仰、信念和价值观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者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虽然“意识形态”一词在马克思那里是“资产阶级的”“带有欺骗性质的”“贬义”词,但马克思高度肯定了其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这段话强调了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理论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的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曾说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3〕,“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4〕。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明确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西方国家对我国从未放弃意识形态的渗透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领域,而意识形态宣传实质上是一种教化过程。一个社会群体完全获得一个国家的政权,必须掌握政治领导与知识和道德领导,即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这种领导权的获得不是暴力压制,而是需要建立文化团体和文化组织,进行规模化宣传和教育。他认为这种领导权的教化过程,不仅出现在一个民族内部,同时也出现在不同民族之间,发生在世界国家范畴的各个文明之间。这也解释了西方国家为什么十分重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互联网诞生第一天起,美国就将其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武器。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克罗斯曼认为“最好的宣传就是要做得好像从来没有做过一样”〔6〕,宣传对象能够按照你所指定的方向前进,而他却以为这个方向是他自己选定的。亨利·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也表示,目前美国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公开表示“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了”。小布什也曾宣称“一旦互联网占据中国,就可以想象自由会如何飞翔”。这种利用网络进行的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渗透已经成为冷战后敌对势力对我国采取的新手段。

可以看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国家,都深刻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苏联解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意识形态崩溃,这也给了我们巨大警示: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网络社会都绝对不能动摇。

二、网络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

(一)网络的开放性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方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网络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文化和信息霸权。据统计,目前互联网上90%的信息为英语信息,中文信息仅占1%〔7〕。东西方之间的信息鸿沟,造成信息流动的不对称,西方占据互联网的制高点,掌握和控制着全球舆论话语权,利用网络兜售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并通过意识形态斗争推行颜色革命,妄图推翻他国政权。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肆鼓吹其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直接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西方通过文化输出其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无形之中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混乱,降低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二)网络的多元性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力

米歇尔·福柯是法国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他提出“话语即权力”的观点,指出“话语并不是简单的字词的组合,并不是话语主体字面符号的表达,更深层次体现的是话语主体间的权力关系、社会关系”,“话语必然代表说话者的立场,反映其思想和价值观”〔8〕。可以看出,福柯认为“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权力产生话语,对话语具有决定作用,任何话语都有权力关系的印记,话语也能够产生或者颠覆权力。在“无国界”的网络虚拟社会中,各种带有“权力关系印记”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碰撞,争夺话语统治权,表面上是多元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实质上是西方敌对势力妄图通过话语“扳倒中国”。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争夺话语权,弱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力。

(三)网络的自由性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整合力

在谁都可以说、谁都在说的“全民麦克风时代”,网络的自由性、包容性使得任何组织和个人,不需要“把关人”的审核,都可以成为信息、知识、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并通过互联网的“扩散效应”迅速地大范围地传播开来。在这样的网络舆论环境中,难免会出现“杂音”、“噪音”,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制造或者利用群体性事件,招募水军,大肆炒作,人为制造网络热点,形成围观效应,影响舆论走向,以此攻击政府,攻击党的合法执政地位。更有境内外敌对势力互相勾结,在网上造谣污蔑、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挑拨离间,制造大量混淆视听的负面舆论。拉萨3·14、乌鲁木齐7·5事件都是典型的境内外分裂势力利用网络相互勾结制造的大规模暴力恐怖案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在这样的重大网络突发事件中,主流意识形态不发声或者发声不及时,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以“首因效应”占据网民头脑,使整个舆论走向不可控,严重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四)网络的交互性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传播方式

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把关人把持信息流动的“关口”,经过过滤、筛选,删除不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内容,而将包含自身价值和主观态度的信息传达给受众。网络出现以前,党和政府作为信息的垄断者,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可以控制信息的传递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信息的“传者—受者”关系相对固定,主流意识形态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自上而下地传播给受众,使受众产生认同感,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然而,网络传播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传播模式,交互性的传播途径以及无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充当把关人角色的传播者开始失去信息传播的垄断权,党和政府不再是信息传播的中心,每个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发布信息、接受信息、反馈信息,形成“舆论漩涡”,很显然,传统的传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需要。

(五)网络的隐匿性加大了我国对意识形态管控的难度

网络是一个区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社会,不需要现实世界里的身份识别和认证,没有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规约与束缚,信息的发布和传递具有随意性、隐匿性。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在信息、舆论的管控上不再享有垄断地位,这样不仅增加了对网络意识形态管控的难度,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提出了挑战。

(六)网络的快捷性对我国现有的网络法律法规提出了极大考验

网络提供了最畅通最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主流意识形态快速传播的同时,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也在快速传播,有害信息的传播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影响价值观念的选择和判断,也增加了管控的难度。相对于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涉及互联网管理的众多的成文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起步较晚,远远滞后于现实生活需要,虽然目前已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上百件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等,但应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仍显得力不从心。总体来说,现有的关于网络的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标准仍比较模糊,致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在网络中散播谣言,发布危害社会稳定的言论,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危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三、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凝聚思想共识

意识形态的作用就像是“社会水泥”或“社会胶合剂”,对凝聚共识具有重要作用。共识则“是指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人们对价值理念以及达成价值理念的方式的公共认可”〔9〕,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共识是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社会成员的普遍共识,社会就会分崩离析。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0〕。凝聚共识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思想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凝聚网上思想共识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鼓舞广大网民,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引领、感召广大网民,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广大网民从小事、身边事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行为准则,促进网络社会稳定有序和谐发展,为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社会进步凝聚强大动力。

(二)做好舆论引导

首先,要正面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力弘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中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凝聚人们思想共识,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网络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要探索满足不同群体的意识形态教育方法。有生命的理论必须依附于现实的器物上,如果主流意识形态只体现在文件、报告或者论文课题中,领导不听、党员不信、群众不闻不问,那就只能是一纸空文。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应特别关注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利益诉求,尽可能地用网民群众熟悉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才能使网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依赖,进而自觉认同、接受并积极维护。

其次,要抵制干扰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和谐的声音。对网络上存在的多种意识形态声音,我们始终要坚持“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原则,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允许多元意识形态并存。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意识形态并存是客观现实。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一味打压,要对各种声音进行辨识,在抵制别有用心之人的有害信息、反动信息的同时,对存在于普通民众之间的多种声音可以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不良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对人们思想的干扰与侵蚀。在此现实下,舆论引导工作不再是追求一元化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而是在尊重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不同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培育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尊重差异,承认不同,凝聚共识,这是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路向。

(三)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认为,“不同形式的媒介符号,影响受众对于意义的解读,特定内容只有搭配适当多样的形式,才能引起受众的视觉关注”〔11〕。传统的形式僵化、语言死板、内容空洞的宣传话语已经不合时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改变说教式的话语表达方式和高大上的话语表达内容,用贴近网民、贴近网络社会生活、贴近网络社会实际的话语表达,才会达到效果。有泥土芬芳的语言能够贴近基层群众,有时代气息的语言能够贴近网民。

首先,应更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网络语言来自于网民,更容易被网民接受和使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想取得在网络领域的话语权,就必须使自身的话语体系紧跟网络发展变化,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紧贴网民关注热点,反映网络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才能赢得网民的认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网民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只有这样的话语才能使主流意识形态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应转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将说教式、灌输式语言转变成交流式、沟通式语言。习近平总书记“打铁还需自身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及把中国比作大块头等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就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深入人心。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平等性要求党和政府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时候要使用日常化的传播话语,能够与网民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在宣传表达自身话语思想的同时,也要善于听取网民的意见,尊重网民的话语表达权和自主权,在平等交流中形成认知和共识,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主流意识形态要想形成舆论强势,必须根据受众的不同特点和接受习惯,生产丰富多样的媒介产品,网民从哪里获得信息,我们的主流舆论引导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就要做到哪里。

(四)抓好网络空间管控

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党和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掌握网络话语权,塑造风清气正的意识形态话语空间。

首先,制度层面。党和政府要掌握网络主导权,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首先应利用行政手段加强对网站和信息发布的监管,严把信息审核,从源头上过滤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应关闭传播不良信息和反动信息的网站,对故意发布有害信息的传播行为与传播主体进行查处和打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其次应建立网络舆情反应机制。网络上舆情变化非常快,尤其是在应对社会敏感问题和突发公共事件时,党和政府应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建立网络舆情快速预警和反应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网络意识形态事件进行科学分析,制定预警反应方案,既要注重对事件本身的合理有效处置,又要密切关注网上舆论走向,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舆论走向,将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

其次,法律层面。网络空间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更需要法律法规层面的规范。法律是国家强制性的约束屏障,对网络参与者的行为会形成威慑力,要用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意识形态和各种思想传播的界限,确保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为网络社会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遵循。

再次,技术层面。网络成为意识形态传播最重要的渠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在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便利。我们要有效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霸权,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必须一手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上的建设工作,构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一手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西方发达国家网络技术的钳制,构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第二道屏障。要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要加大对互联网科技的投入,注重研发网络安全技术、开发网络过滤软件、完善网络监控系统等,构筑网络信息安全防线,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五)提高网络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提高网络管理者的政治素质。互联网已发展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要注重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把关人,让他们来领导和管理互联网,坚持政治家办网站的原则。毛泽东早就提出“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思想,其核心要义是办报的人尤其是新闻单位的领导必须要有政治家的胸襟和见识,能够从政治上统揽全局,为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服务,“政治家办报”强调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强调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作为网络媒体的管理者,同样要坚持“政治家办网站”的原则不动摇,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准确判断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观点立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确保党对网络媒体的主导权、管理权。这是互联网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和改善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其次,要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曾说过,如果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记者就是船上的瞭望者,要及时发出警报。网络媒体及网络媒体人同样应该具有这种崇高的历史使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上,要能够及时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能够及时解答公众的疑惑。要增强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不捏造事实、散布谣言、煽动民众、误导舆论,创造健康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再次,要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和媒介素养。网民是网络政治生活的参与者,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7亿,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对网络政治生态的走向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一要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使其有自我管理意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在网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要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在网络中的行为。要自觉遵纪守法,不发表反动言论,不散布网络谣言,文明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二要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使其有信息辨别能力,能够对网络中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进行辨别和过滤。

最后,要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意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利用网络媒体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意识还不强,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认为网上信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不够权威等,因而对网络有抵触情绪,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尽快提高网络舆情意识。各级党政机关应该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如何运用网络媒体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可以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加开网络媒体相关课程,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地位。

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要使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资源为我所用,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内核。另一方面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创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成为“对症的话”,成为“想听的话”;要从制度、法律、技术层面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要将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牢牢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确保党对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不动摇。

〔1〕魏建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若干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6):37-3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94.

〔5〕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3-08-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820/c1 024-22634056.html.

〔6〕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曹大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5.

〔7〕赵丛聪.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以互联网为例看西方文化渗透〔J〕.视听,2013(1):52-54.

〔8〕赵明珠.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5.

〔9〕苏宝俊,李朝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语境与路向〔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4):40-44.

〔10〕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疆日报,2016-04-26(03).

〔11〕白冰,葛鑫.融媒体要尽早融入高校思政课堂〔N〕.光明日报,2016-09-24(06).

责任编辑:梁华林

D64

A

1009-1203(2017)01-0093-05

2016-12-03

洪美云(1981-),女,山东荣成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实事求是》杂志社汉文编辑部主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