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鸿按动疗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引发梨状肌疼痛经验

2017-01-24 09:13洪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推拿

洪流

摘要: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北京按摩医院齐鸿主任医师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引发梨状肌疼痛的特色手法——按动疗法。分别从“以按治痛”和“以动治动”两方面介绍了其操作手法,并从按动疗法、骶髂关节半脱位与梨状肌疼痛的相关性、骶髂关节的“微动”与“易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名医经验;齐鸿;骶髂关节半脱位;按动疗法;推拿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1.030

中图分类号:R2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1-0119-02

QI Ho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Piriformis Pain Caused by Subluxation of Sacroiliac Joint by Using Pressing Therapy HONG Liu (Beijing Massage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clude the pressing therapy of QI Hong, chief physician in Beijing Massage Hospital. It introduced the therap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reating pain with pressing” and “treating dislocation with moving”. It also discussed pressing therapy, the correlation of subluxation of sacroiliac joint and piriformis pain, and “micro” and “mobile” of sacroiliac joints.

Key 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QI Hong; subluxation of sacroiliac joint; pressing therapy; Tuina

骶髂关节半脱位常引发梨状肌疼痛,严重时还会出现坐骨神经痛、翻身转侧困难、伴跛行等。临床上,弯腰久劳、久坐姿势不良、身体肥胖引起骶髂关节周围韧带松弛而造成骶髂关节半脱位,久之牵拉梨状肌,导致梨状肌紧张痉挛而疼痛。本病临床误诊率较高,易与梨状肌综合征相混淆,尤其在出现坐骨神经痛时,常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两者都表现梨状肌疼痛,也有坐骨神经痛症状。但本病乃骶髂关节半脱位而导致梨状肌紧张痉挛,无急性充血、水肿、粘连,梨状肌间隙不狭窄,梨状肌紧张试验常为阴性,“4”字试验常为阳性。而梨状肌综合征是因梨状肌损伤,大部分患者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本院齐鸿主任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在总结前辈按动疗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以按治痛,以动治动”的治疗思想,通过按法与动法相结合,一方面舒筋通脉,解痉止痛以治筋,另一方面矫正骨关节错缝以正骨,从而达到骨正筋舒的目的。笔者有幸跟随齐师学习3年,获益匪浅。现将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1 治疗经验

1.1 手法操作

1.1.1 以按治痛 按压法是临床针对软组织疼痛最常用的手法。医者治疗时需细心寻找,感知痛点处与其他部位的不同,通过询问患者而确定痛点。治疗时,医者肘部着力压实于痛点上,切勿滑动。根据痛点部位不同,患者采用俯卧或侧卧位,以便于医者操作。医者根据需要而调整患者姿势,让痛点充分暴露,使按压更加准确。

用肘部按压吸定于患者腰骶关节两侧、髂后上棘内缘、梨状肌体表投影处、下肢后侧坐骨神经走行区域及其他部位痛点,按压吸定后垂直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走行方向进行轻微晃动,反复施术3~5遍,以起到舒筋通脉、解痉止痛的作用。

1.1.2 以动治动 骨不正则筋紧张,出现疼痛,此时当与动法相结合,矫正骶髂关节位置异常,改善活动受限;另外,治疗前后需观察活动恢复情况,并与健侧对比以验证疗效。

1.1.2.1 托膝按髂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健侧,一手掌按压在患侧髂后上棘外缘,另一手托住患侧膝部使髋关节处于后伸位,让骨盆离开床面。感知患者臀部放松时,医者托膝之手用力上拉,按髂之手顺势下压,使髂后上棘向前旋转。对体型壮硕的患者,也可请一助手双手托起患侧膝部使其后伸,医者双手叠掌按于患侧髂后上棘外缘,两人协同用力,连续向下按压1~9次,复位即止。

1.1.2.2 床边复位法 患者取仰卧位,嘱其身体靠近患侧床边,臀部放在床外,让该侧腿在床边自然下垂。医者立于患侧,使患者健侧下肢屈髋屈膝贴于胸前,医者用腋下固定其膝关节,另一手掌按压于患侧下肢,使髋后伸。然后医者身体下压,双上肢协同用力,健侧为固定力,患侧为下压力,使骨盆前后扭转矫正患侧骶髂关节半脱位。此法首先要讲求安全性,在床边保护好患者,避免患者意外掉落床下。

本法的特点是双侧固定复位,增强了稳定性。另外,使患者关节活动幅度增大,复位力量强,适用于体型壮硕或肥胖者。

1.2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岁,退休。初诊日期:2014年10月9日。2月前因长时间弯腰劳动,出现左臀部疼痛,下肢前外侧隐痛,自贴膏药后缓解。3 d前因提重物后疼痛加重,行走困难。用贴膏药及热敷后未见改善。查体:跛行步态,左侧臀部及下肢前外侧肌肉紧张,梨状肌上有明显压痛,左侧髂后上棘处亦有压痛。腰部活动度:前屈90°,后伸10°,左侧屈30°,右侧屈20°,左右旋转各30°;俯卧时左侧髂后上棘高于右侧髂后上棘,左下肢比右下肢短1 cm;直腿抬高试验双侧均70°,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4”字试验阳性。骨盆X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左骶髂关节半脱位。治疗:采用上述手法治疗1次后,患者疼痛减轻,步态改善,腰椎活动度增大,双下肢等长,“4”字试验外展角度增大;再经4次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行走自如,腰椎活动度正常,“4”字试验阴性。

2 讨论

2.1 按动疗法

筋伤病患者通常表现出两大症状,即疼痛和活动受限。据此,齐师提出“以按治痛,以动治动”治疗思想。“以按治痛”强调了推拿手法中按的作用,在所有手法中按法相对静止,凸显了静止手法的作用特点——舒筋通脉、解痉止痛。《素问·举痛论篇》云:“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说明按法对疼痛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载:“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其患可愈。”取按法通经气之效,使之通则不痛。肘按时轻晃针对痛点治疗。①静止持续按压易使患者肌肉紧张,产生对抗力。辅以轻微晃动,可起到脉冲作用,使患者肌肉放松。②以动助力,即通过晃动使按压力更渗透。③使医者自身放松,此法省力持久,医者亦不易疲劳。按法治疗要强调点的作用,对病点的把握,包括痛点、反应点或阿是穴的寻找,感知与其他部位或正常穴位的不同,总结出最佳的施术方案。在治疗筋伤中可发现,多数疾病的痛点就是病点,即病灶所在部位,在此处使用按法可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

“以动治动”是指患者关节活动受限,通过动法改善其各部位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的活动度。动法属于运动类手法,包括扳动、松动、拔伸、摇动。在扳法操作中,不强求弹响,若无弹响且手法操作正确,也有松解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作用。扳法可使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改善,增大活动度。就本病而言,动法复位是治疗的关键。若仅针对梨状肌疼痛治疗,忽略了骶髂关节半脱位,则易出现疼痛缓解后复发而久治不愈的情况。

2.2 骶髂关节半脱位与梨状肌疼痛的相关性

骶髂关节半脱位且长时间牵拉梨状肌是导致其疼痛的主要原因。本病多为长期积累慢性发作。髋关节与骶髂关节相比,髋关节灵活属于相对动点,骶髂关节稳定属于相对静点,髋关节处股骨大转子位置改变后易自动回位,而骶髂关节半脱位后则不易回位。根据梨状肌起点与止点解剖位置关系分析,当骶髂关节半脱位,髂骨后旋,骶骨前倾,骶骨相对股骨大转子向后上移,第2、3、4骶椎前面与股骨大转子的距离增大,梨状肌长时间被拉伸,进而紧张痉挛,引发疼痛。

2.3 骶髂关节的“微动”与“易动”

骶髂关节属“微动关节”,由其自身的骨性结构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肉提供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近代通过电脑脊椎运动测定仪及步态分析仪对骨盆的动态观测,发现在呼吸、步行等活动时,存在骶髂关节多轴线的协调活动,因而使身体活动更加省力和灵活。齐师结合多年临床观察,认为骶髂关节属于“易动关节”。骶髂关节所处的运动解剖位置决定其易动的特点。该关节位于人体力学平衡中点处,当人体仰躺于平衡木上时,正好是髂后上棘处着力,此时该部位上下方的重量近乎相等。无论站位或坐位,人体上半身的重量都压在骶髂关节上,受到了相应应力,且解剖学姿势时,骶髂关节与髋关节不在一条垂直线上,骶髂关节在后上方,髋关节在前下方,在重力影响下两关节之间形成了交错力,并使骨盆后旋,当患者骶髂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加之有外力作用时,就容易发生半脱位。此即骶髂关节易动且易向后半脱位的生物力学依据。

(收稿日期:2016-02-25)

(修回日期:2016-10-09;编辑:梅智胜)

猜你喜欢
名医经验推拿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推拿手法在产后尿潴留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