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庭宇
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正观
◎欧庭宇
公正,是人们用以评价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及其结果的价值尺度,也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公正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公正社会”是人类社会演进到现代的基本方向,深刻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及习近平等领导人的公正思想体系,以中国为例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正性状况,介绍美国与印度代表性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公正性,通过两者比较,帮助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公正的独特价值。
社会主义制度;公正观;独特价值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目前,社会公正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所关注的焦点。马克思曾说,关于永恒公正的观念不仅是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因此,把握“公正社会”是人类社会演进到现代的基本方向,深刻认识以“公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公正,这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的公正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列宁的公正思想、毛泽东的公正思想等以“公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一脉相承,为推动社会公正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是科学性与学科性的统一,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从多个角度系统论证了公正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正思想主要集中在平等自由、分配原则及制度性质等方面。
1.平等自由方面
关于平等,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1]只有保证了平等,才能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社会上的平等。阶级社会限制了平等权利,造成了不平等的现象随处可见。不能做到平等权利,谈论自由实为天方夜谭。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坚持自由全面发展,做到消除阶级对立、区域差异、劳动种类的对立和差别,发挥所有人的潜能,实现物质与精神的极大提高,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分配原则方面
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关键是处理物质财富的分配问题。经济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物质财富的分配与社会公正息息相关。马克思批判了机会主义拉萨尔派“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权利”的观点,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3]各个阶级由于经济关系的不平等性,导致平等性是相对的。因此,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去分析社会公正问题,才能真正认识按劳分配的原则。
3.制度性质方面
实际上,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公正的可行性,离开经济基础谈论社会公正毫无意义。资本主义制度,其本质是榨取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不顾一切缩短工人的寿命,达到资本尽最大可能地增值,无社会公平可言。
(二)列宁的公正思想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公正思想理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法治建设理论,通过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正。
列宁主张建立反映人民意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全体公民不分性别、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普遍的平等的选举制度;公民享有人身和住宅不受侵犯、迁徙和从业、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罢工和结社的自由。[4]遵照宪法规范,基本法、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协调一致并不断完善,严格执行《关于八小时工作制》《苏俄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现公正要求司法人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其中法官是国家政权中的特殊阶层。[5]强调检查机关监督法律执行,确保社会公正。
(三)毛泽东的公正思想
毛泽东的公正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公正思想理论的组成部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对推动社会主义公正思想理论做出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坚持独立、自主、平等的国家权利,确保人民权利、性别平等、代际之间的公正,实现大众教育,反对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
毛泽东十分重视国家主权与独立问题,心系人民,为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自由与平等而奋斗。[6]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法宝之一,他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劳动权、人权等,认为参与管理权利是社会主义下人民群众最大的权利,[7]也是其他权利的基础。反对三从四德等一切社会歧视,鼓励妇女参加社会解放斗争。特别警惕社会中的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现象,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8],其途径之一需要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9]。建国后,毛泽东经常批评绝对平均主义。比如1959年《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中,批评“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的思想”。[10]
(四)习近平的公正思想
习近平的公正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公正思想一脉相承,并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公正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公正思想在人民群众、公正司法、治国理政、全球治理等方面体现出重要价值。
1.人民群众方面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应该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受益者。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落实好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决不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11]
2.公正司法方面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司法为公,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公正,是最大化也是最直接保证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司法机关注重自身的纪律建设,确保司法公正廉洁,坚决抵制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3.治国理政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治国理政的方向在于构筑公平,国家治理效果在于社会正直,个人人格能力在于是正直。
公平正义是利益博弈的结果,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征,它体现了“和”的价值。“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包含两个核心词:“权力”和“制度”。这些被关进去的“权力”指的是作为执政党及其政府以及各级官员手中拥有的公共权力,是公权而非私权。关注权力的“制度”,绝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毫无执行力的制度,而是习主席所强调的“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4.全球治理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需要更加公正更加合理参与,其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一,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增加了我国同各国利益汇合点。
第二,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旗帜鲜明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把维护我国利益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既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
第三,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推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新兴领域、周边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新机制新规则,建设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周边区域合作,加强国际社会应对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的能力。
社会主义国家主动地和自觉地维护社会公正。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2]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正性状况仍不容乐观,以中国为例,主要存在收入分配、教育、医疗服务、司法等不公正问题。
(一)收入分配不公正
改革前夕(1978年)全国基尼系数约为0.30,1988年上升为0.38,1995年进一步上升为0.45。1995年以来,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扩大。根据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3左右收入差距较为适中,或者说收入分配较为公平,基尼系数高于0.4则表明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较为不公。基尼系数0.45是一个警戒线,如果一个社会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5,那么这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已经过大,贫富分化现象严重。2008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91,2009年为0.490,2012为0.474。[13]《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总体规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跃升全球第二。
收入差距与财富集中严重加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正,其原因:第一,国民总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导致所占比重下降。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居民消费支出从2000年的46.4%下降到2011年的34.9%。第二,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盛行。央企员工平均工资水平是全国平均工资的3倍,甚至隐形收入和福利,实际差距可以达到5~10倍。
(二)教育不公正
2015年教育部关于教育程度数据统计表明,中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5.83%,中国教育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小学净入学率为99.8%、初中毛入学率为103.5%,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至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对今后一个时期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明确部署。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机制的制约,形成地方特色的教育机制固有壁垒难以消除,让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问题受到很大的阻碍,教育不公平不公正、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教育质量和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仍是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医疗服务不公正
康德说:“只要人们确信幸福的持存,期望幸福和寻求幸福就是人的本性不可避免的。”[14]驱除疾病,换来健康,才能使人的生活充满幸福。第一,“厚”官“薄”民的医疗资源分配现象。中科院报告称政府医疗投入80%是为党政干部服务。第二,城乡居民医疗服务质量状况相差较大。如东部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均超过78岁;而西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如云南、西藏、青海等)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还不足70岁,2013年我国城市地区婴儿死亡率为5.2‰,农村地区为11.3‰,农村地区是城市地区的2.2倍。第三,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面临风险。预计在2017年新农合的累计结余将为负数,至2020年支出将比当年筹资超支15.38%。基金的收不抵支已成为目前威胁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的最重要因素。
(四)司法不公正
第一,法官人才水平呈下滑趋势。2015年关于2000多名法官现状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显示,近六成法官对现状不满意,北京法院今年计划招录547人,最终2301人报名,虽然整体招录比达到4.2∶1,但竞争激烈程度已远不如前。因此,随着更多优秀法官人才流失,社会公正的境况无疑雪上加霜。第二,司法独立难以做到。对288名法官的问卷调查,关于“你认为我国宪法规定的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的实现程度如何”,其结果是选择完全实现的0人,选择基本实现的有164人,占56.9%, 选择基本没有实现的98人,选择没有实现的26人,两项共占43.1%。第三,司法的地方化。近年来司法地方化、行政化已经成为司法机关的痼疾,司法不公与司法腐败两大问题愈演愈烈,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评价逐步降低。“信访不信法”、“权力案、关系案、金钱案”等典型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冤假错案连续出现。同时,我国共有3500多个法院、近20万名法官,所有法院的人财物都由中央统一管理,操作上尚有一定难度,也导致了上下级沟通、合议形式化等违规行为。第四,司法腐败层出不穷。民间流传着“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法官肩上有天平,那边钱多那边赢”等说法。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要把公正普遍地惠及一切人,使全体人民都能够更充分地享受这些价值,这就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尽管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收入分配、教育、医疗服务、司法等不公正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解决。资本主义作为剥削制度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正的,而只有在消灭剥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才可能实现社会公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公正性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越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的公正,是因为“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15]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4页;第301-30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4]《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6-487页。
[5]《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8页。
[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6页。
[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页。
[8][10]《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0页;第11页。
[9]《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7页。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41页。
[12][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第16-17页。
[13]张东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第175-179页。
[14]《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0页。
责任编辑:江生亮
D641
A
2095―7270(2017)09―0063―04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SC10B021)。
(本文作者: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