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树林
加强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 学习毛泽东重视党外领导干部思想
◎石树林
加强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重温毛泽东关于重视党外领导干部思想,对当前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党内真诚地起用党外领导干部,信任关心党外领导干部;加强对党外领导干部的统一管理,提高党外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党外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党外监督
加强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和我们党十分重视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使其在夺取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认为,在一切有愿意和我们合作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共产党员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一道工作的态度。他指出:“我们不要抛弃那些过去和我们合作过、现在也还同我们合作、赞成反美蒋和土地改革的开明绅士。例如晋绥边区的刘少白,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等人。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而在我们实行土地改革的时候,他们又并不妨碍和反对土地改革,因此对他们仍应采取团结的政策。”[1]毛泽东的论断,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党必须真诚地同党外民主人士合作,大胆起用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但是,这种真诚合作、大胆起用的前提条件是,这些党外民主人士必须拥护党的纲领,支持党的事业,对国家和民族有一定的贡献。现阶段,党的各级都在起用党外领导干部,一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陆续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是目前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从党和政府来说,在起用党外领导干部的问题上有些地区和单位存在“单纯政治任务”“选秀作秀”“装饰门面”的倾向,起用党外领导干部不是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大局出发、唯才是举、扎实做好工作,而是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把他们当成“花瓶”“摆设”,起用工作停留在一般化上。另一种倾向是从党外领导干部自身来说,在加入党和人民事业行列中来的问题上,有的人动机不纯,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存在着“仕途捷径”等不良思想观念。他们参加党和政府的工作,不完全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是把党外选拔作为当官的“捷径”,为个人捞取政治资本。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许多年轻干部往民主党派中挤,就是想通过党外途径,打开通往仕途的道路。
作为党和政府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起用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作为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政治任务,放手起用,保证质量,以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作为党外领导干部,必须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出发,积极拥护共产党的纲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神圣职责,与党同心,执好政,服好务,真正成为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时,毛泽东强调:“在各抗日根据地内,政府系统、参议会系统及民众团体的各级领导机关中,均应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愿与我党合作的党外人员占三分之二。如当选的共产党员人数不足三分之一时,党组织不得指派未当选的党员去凑足三分之一,更不得排挤当选的党外人员。”[2]建国初期组建国家政权时,毛泽东就干部人事安排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是一半一半好,要搞五湖四海。在后来选举国家政权机构负责人时较好地贯彻了这一要求。毛泽东的讲话和安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使用党外领导干部要有广泛性,所有政府、参议会、民众团体、各级领导机关都要有党外领导干部;二是党外领导干部的安排必须占有一定数量的比例。现阶段中央一再强调加大党外领导干部培养使用的力度,但从总体上看,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比例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广度上说,现在有的部门和单位存在安排党外领导干部不到位的情况;从比例上说,安排党外领导干部担任正职的很少,一般都是副职且数量少。改进党外领导干部的使用,应把起用党外领导干部作为一种法定制度固定下来,任何单位概莫例外,领导班子中党外领导干部比例应适当扩大。这样,既突出了共产党的主体地位,又增加了党外领导干部的力量,更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进步和工作的展开。
毛泽东指出:“在党派问题上说来,就是容许各党派互相联合,又容许各党派独立存在。如果只谈统一性,否定独立性,就是背弃民权主义,不但我们共产党不能同意,任何党派也是不能同意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果认为它是绝对的,就会破坏团结对敌的总方针。但是决不能抹杀这种相对的独立性,无论在思想上也好,在政治上也好,在组织上也好,各党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即是说有相对的自由权。”[3]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对当前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组织原则是党管干部,党外领导干部一般是由民主党派或社会团体推荐的,党的组织应当尽可能尊重他们的意见,充分考虑他们的要求。现在有一些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在选拔党外领导干部时,越俎代疱,大包大揽,从提名、考察、候选人确定、选举等各个环节都紧紧地捏在手里,一切由党的组织特别是一把手说了算。要充分相信和依靠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全方位、多视野选拔党外领导干部。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党外领导干部的言行,保证党外领导干部有职有权,在其位,主其事,负其责,对分管工作真正具有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敢于说话,敢于负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创造性。
毛泽东指出:“在学习上,凡在一切有党外人员的机关、学校中,无论在职干部教育或学校教育,党外人员均与共产党员有同样的学习权利。在物质上不是空喊优待,而是按工作情况、工作需要及现有物质条件给予真正必需的帮助。”[4]他特别强调加强党外干部的学习和培训,“不仅要训练党内的,而且要训练党外的。”[5]毛泽东身体力行关心爱护党外领导干部,真诚地信任支持,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尤其重视党外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现实中,有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对党外领导干部关心不够、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党外领导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应像毛泽东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党外领导干部,把党外领导干部当作党的宝贵财富。要多同他们接触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外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纪意识,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毛泽东在处理同民主党派关系问题上,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解释说,“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6]毛泽东提出的互相监督思想,同样适合现在处理同党外领导干部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党外领导干部对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的监督流于形式,党的组织对党外领导干部的监督更是形同虚设。实际工作中,一些党的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些党外领导干部重蹈覆辙就是例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组织可及时向党外领导干部通报党内重要工作情况;定期召开党外领导干部座谈会;吸收党外领导干部列席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生活会等。另一方面,党外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的组织的监督,及时向党的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自我约束。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8页。
[2][4][5]《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396页;第183;第398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4页。
[6]《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5页。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委副厅职退休干部、教授)
责任编辑:王鹏凯
《资本论》依然放射着真理光芒
《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和规律的伟大著作,它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今天依然放射着真理光芒。《资本论》所揭示的商品经济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特点和有关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一是有益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论》阐明的商品经济规律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循的客观规律,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特殊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因此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二是有益于增强“四个自信”。《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并终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既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我们今天学习《资本论》,就要学习马克思分析问题的辩证方法,坚信在旧制度内部会有新社会经济因素不断积累,由量变最终引发根本性的质变。三是有益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很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深化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研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提出具有中国气派、解决中国问题、有利于更好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原理、观点和方法。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7月3日 卫兴华/文)
D613
A
2095―7270(2017)09―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