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党员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以某区“两学一做”微信知识竞赛为例

2017-01-24 08:00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参与率两学一做答题

李 杨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海淀 100091)

21世纪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党中央对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十分重视,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教育培训。基层党组织鼓励党员参与网上论坛、QQ群、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互动交流,不断探索基层党员喜闻乐见、简便实用的教育培训新手段。”[1]可以预见,新媒体技术与党员教育工作相互融合将成为大的趋势。当前对新媒体与党员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教育工作的一些变化,包括新媒体给党员教育和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等。有学者认为,新媒体传播的多元价值、形成的利益诉求冲突、表现出的社会舆论放大器等特点,都对党员教育工作构成了严峻的挑战。[2]而相对来看,一些研究已经探讨了新媒体给党员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但新媒体技术在党员教育中的实践应用研究略显不足。2016年6月1日至9月7日,北京市某区在区委组织部微信公众号上举办了为期100天的“两学一做”党员微信知识竞赛。本文以该知识竞赛为例,通过对竞赛后台的数据分析,梳理出影响新媒体技术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的几个因素,以期在实践上补充现有的研究成果。

一、新媒体技术的优势

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以实时性、交互性、低门槛等为特征的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学者将新媒体定义为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3]笔者认为,从广义上看,纸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外的媒体都可称之为“新媒体”。从狭义上看,新媒体就是以“互联网+”等新兴数字传输和存储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技术。新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传播模式和传播内容两个方面。

(一)“拓扑”结构的传播模式

从传播模式上看,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信息源相对有限(主要依赖于记者等),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无法实现。而依托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则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面对点”相结合的“拓扑”传播模式,每个终端都可成为信息源。可以说,传统媒体是一种单向的媒体传播,而新媒体则是多向的媒体传播。

(二)差异化、区别化和个性化的传播

从传播的内容看,新媒体可以实现差异化、区别化和个性化的传播,可以对特定的群体或是按照用户的喜好推送信息;而传统媒体在传播的内容上则是无差别化的传播,如报纸、电视无法选择受众的范围,无法充分实现信息传播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定制等。因此,差异化、区别化和个性化传播是新媒体的本质。亦或是说新媒体创造了一种新的“个体化的公共媒介”,建立了“技术化的人际传播结构。”[4]

二、新媒体技术对党员教育工作的影响

党员教育工作一直以来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全党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2017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要求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要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针对党员思想工作实际,确定“三会一课”的主题和具体方式,做到形式多样、氛围庄重。”[5]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下,党员教育工作需要突破和创新。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党员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新媒体与党员教育工作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新媒体缩短了党员教育主体与客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丰富了教育的内涵,提高了教育的效率。而挑战主要在于新媒体信息传播中所产生的多元价值观冲突、信息过渡发酵、真假信息混淆难以辨别等现象,这就要求党组织和党员教育主体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把握好方式方法。

(一)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教育工作的机遇

传统党员教育工作主要依靠“党员轮训”“三会一课”等形式,一般由党组织统一组织,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是单向的教育模式。形式单一,准备周期长,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且受制于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受众范围较为狭窄、教育信息有限。而利用新媒体,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党员教育工作的这些短板。

1.拓宽党员教育工作的渠道。通过设立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开发APP和组织线上党组织活动,党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中央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新媒体与传统党员教育结合后,教育方式不再仅仅是相对固定的文本教育,而拓展为动态的和实时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不小的困难,而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不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而且在方式上由传统的“上级教育”拓展为多维度的“多级教育”“远程教育”。利用QQ群和微信群等,党组织可以实时掌握党员的动态;利用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党员教育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向党员定向推送信息;利用线上应用程序,党员教育主体可以组织线上的党员知识竞赛等党组织活动和讲授线上党课。例如,北京市某区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开发的党员知识竞赛、微党课、党日活动随手拍等线上活动,不仅丰富了党员教育的方式,更调动了党员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新媒体技术创造的多平台,拓宽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渠道,扩展了传统党员教育的方式,与传统党员教育相辅相成,进一步拉近了党组织、党员干部与广大党员的距离,提高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效率。

2.丰富党员教育工作的内容。通过使用幻灯片、图片、声音、视频、电子书等数字存储技术,党员教育客体的知识储备得到了增强。在内容上,新媒体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微信和微博等平台,能第一时间向受众提供他们需要的无论是国内外,还是各行业的信息。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为党员教育客体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党的历史和党的文献等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党员的疑问,也能更加及时地得到解决。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教师徐川以《答学生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题的党课,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引起了强烈的正面反响。这是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员教育的一次有益和成功的尝试。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国广泛开展。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APP等平台,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成果,结合传统的方式方法,使党员真正学的深入、做得扎实。

3.促进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干部与党员干部之间、党员与党员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回应网民关切。”[7]回应网民的关切,也包含了回应党员的关切。通过微信群和QQ群等多人即时通讯群组,可以实现多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视频、语音和文字交流,党员与领导干部之间信息沟通更为通畅便捷,党员的诉求可以得到及时的反映,党员干部也通过沟通交流更接地气,更加有针对性的组织党员教育工作。无论是视频、声音,还是图片和文字,每个党组织都可将党员教育内容上传至互联网。利用云存储技术,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筛选和下载自己需要的内容。每个党组织可以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料库,各个党组织之间的资料可以实现共享,资料库的内容可以实时更新。从教育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上,新媒体技术下的党员教育具有特有的优势。

4.提高了党员的工作效率。通过运用计算机数字处理等技术,以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党员教育工作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例如,在某区举办的微信知识竞赛时,利用微信便捷的特点,党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打开微信参与答题,同时,党员与党组织间在微信上相互推广答题活动、沟通答题经验,答题热情高涨,党员教育的成效提高明显。某区党员微信知识竞赛举办开始一个月内,共有29462人次参与答题,平均每天有982人参与。从活动单日185人参与,增长到单日最高的1579人参与。仅用时一个月的时间,增长率达到753.51%。截止知识竞赛结束时,共有234个单位、5677位党员和10万余人次参与了答题,覆盖了某区党员所在的各个系统。

(二)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影响了党员教育客体的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信息源的广泛存在,各种信息充斥在网络中。大到一则新闻,小到一则评论,新媒体的受众时时刻刻都在接受不同价值观的冲击。网络空间和现实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现实环境中的假恶丑会反映到网络空间,网络空间里低俗的、负面信息反过来也会影响现实环境。[7]此外,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也使网络谣言有了生存和传播的渠道,“网络谣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催化作用:网络的特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提供平台,易于激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对受众进行引导和暗示,导致群众性事件的发生。”[8]一些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由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事物认知不够全面,在新媒体负面信息的影响下,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忘记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背离了党对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果党员教育工作不及时注重这些群体,将产生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负面后果。

2.新媒体对党员教育主客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新媒体应用到党员教育工作的客观前提,是党员教育主体和客体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这对党员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是以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而衍生出的,这就需要党员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微信为例,根据腾讯公司对微信用户的大数据统计:“截2015年底的18至25岁的微信用户占总用户数量的45.4%,26至35岁的占40.8%,36至50岁的占9.5%,51至60岁的占1.3%,60岁以上占0.3%。”[9]说明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平时使用微信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大,微信的使用人群逐渐减少,60岁的老年人使用微信较少。这反映出新媒体对中老年人的接受度不高。因此,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工作时,如何覆盖这部分党员,是党员教育主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某区党员知识竞赛的基本情况

根据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继续保持连续增长的势头,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网民总数量的95.1%,手机网民占总网民数量比进一步提高,79.6%的网民最常使用的手机应用程序是微信。[10]可见,微信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为实践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在党员教育中的应用,同时,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某区委组织部于2016年6月1日起开展了为期100天的“两学一做”党员微信知识竞赛。该知识竞赛是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开发的线上应用程序,竞赛参与对象主要为党组织关系位于北京市某区内的党员。按照竞赛规则,党员通过身份证号实名注册后,每人每天有一次答题机会,共答五题,题型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判断题等,竞赛内容涉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思想,党的历史和国内外时政新闻等各个方面。答题完成后,系统后台根据个人的答题时间和正确率,合计出党员本次的成绩。如果党员全部答题正确,还有一定概率得到奖励。每个月,上级组织会表彰上月排位赛总成绩前列的党员,并将上月的榜单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从全区答题情况看:6、7、8月分别有29457人次、34166人次、31468人次答题。截止活动结束时,共有7205人注册参与活动,活动参与人数占全区总党员数的4.38%。从阶段性参与情况看:前五周参与人数迅速上升,第五周总参与人次达到历史最高的9389人次,此后周参与人次稳定在7000人次左右。

四、影响党员参与微信知识竞赛的因素分析

寻找出影响党员参与此次知识竞赛的因素,一方面,有利于在日后进行类似活动时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出新媒体技术在党员教育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活动结束后,微信后台统计了大量相关数据,因此,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梳理出以下几个影响党员参与微信知识竞赛的因素。

(一)节假日的影响

总时长100天的活动中,包括73个工作日和27个节假日。单日最高参与人数达到1579人,平均单日有1020人参与。工作日平均参与人数为1066人,节假日的平均参与人数为863人,仅占平均值的84.6%,与工作日相比,参与人数明显下降。可以看出,节假日,党员参与微信知识竞赛的热情不高,对竞赛呈消极影响。

(二)公众号推送消息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某区举办“两学一做”微信知识竞赛的微信公众号会在每周某一工作日推送一次新闻动态,其余时间则不推送消息。根据统计,在每周公众号推送消息的当日,参与知识竞赛的平均人数为1147人,明显高于活动单日总平均人数1020人,同时,也高于工作日的平均人数1066人。由此说明,公众号推送对党员答题有推动作用,对竞赛呈积极影响。

(三)党员年龄的影响

年龄是影响党员新媒体使用频率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的党员,使用新媒体的频率越低。如前文所述,35岁以下的人群,使用微信的频率最高,而老年人使用微信的频率很低。年龄的影响,同样反映在此次微信知识竞赛中:第一,年龄越大,党员参与率越低。根据后台数据统计,全区党员参与率(全区党员参与率=全区参与竞赛党员数/全区党员总数)为4.38%。从各年龄段参与率(某年龄段参与率=该年龄段答题人数/全区该年龄段党员总数)看,40-50岁年龄的党员参与率最高,达到8.9%;60岁以上党员参与率仅为0.5%,参与率最低且远低于平均值。

按照一般判断,40岁以下的党员本应是参与知识竞赛的主力军,但在竞赛中,参与率最高却是40-50岁的党员。此次竞赛活动不同年龄段的参与率与微信用户群体的大数据相比,40岁以下的党员参与人数并未达到预期。经过对40-50岁的党员和40岁以下的党员实际调研,发现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40-50岁党员参与率高,是因为大部分党员党龄较长,相关知识储备丰富,在答题正确率上相对较高,更加愿意参与知识竞赛,因此形成了良性循环,答题人数不断增加。二是40岁以下的党员参与率较低,是因为该年龄段的大部分党员党龄相对较短,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上不足,答题正确率偏低,因而参与热情不高。三是40岁以下党员多数处在事业、家庭的起步和上升阶段,工作和生活上的客观压力较大,影响了参与知识竞赛的积极性。

总的来看,年龄与知识竞赛参与率,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不同年龄党员参与率的变化,是主客观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开展新媒体党员教育时,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党员所在单位的属性

党员所在单位的属性可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单位。从此次微信知识竞赛来看,体制内的党员参与积极性总体高于体制外的党员。某区党员按所在系统划分可分为国资系统、A工委(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下同)、教育系统、街道系统、农村系统、区直系统、卫生系统、政法系统和综合系统9个系统。此次活动参与率(某系统参与率=该系统答题人数/该各系统党员总数)最高的三个系统分别是卫生系统35.3%、国资系统28.1%、区直系统10.51%,A工委、街道系统、综合系统的参与率最低,分别为1.5%、1.2%、0.7%。卫生系统、国资系统、区直系统绝大部分的党员都是体制内的,而A工委、街道系统、综合系统则是非体制内党员占多数。通过数据对比,体制内党员参与率明显高于体制外党员,说明党员所在单位的属性,也是影响党员参与微信知识竞赛的一个因素。

究其原因,体制内的党员受体制的影响,在有形和无形的约束下参与此类活动。而体制外党员的管理相对松散,基层党组织对他们的约束力不强,所以,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

五、新媒体技术在党员教育中的经验总结

(一)把握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与党员教育工作相融合将是大趋势。新媒体、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成为新媒体用户。从大趋势上看,党员教育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将成为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员教育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思路,紧跟新媒体步伐,借新媒体之势,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

1.增强新媒体意识。依托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是创新党员教育方式的重要举措。党员教育主体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建立常态化的新媒体党员教育机制,把新媒体党员教育作为党员教育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提升软硬件水平。新媒体是一项新兴技术,对党员教育工作的软硬件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党员教育的主客体都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初步学习掌握新媒体知识技能,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党员教育主体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新媒体党员教育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确保新媒体党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做好新媒体党员教育规划

1.把握好新媒体的时效性。新媒体的时效性强,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员教育工作时,组织教育活动的周期不宜过长。以此次微信知识竞赛为例,前30天左右,人数上升较快;50天后,每日答题人数趋于稳定。因此,依托新媒体技术开展类似活动,可考虑将活动周期规划为50天或更短时间。

2.加强组织动员。从此次活动中发现,党组织的组织力度强,党员的参与率就高。这些党组织的党员,在活动中建立了微信讨论组,定期组织学习研究知识竞赛题目,党员干部和党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一方面体现出组织动员在新媒体党员教育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媒体党员教育对教育客体的约束力不强,需要党员自觉学习、自觉参与。因此,在开展新媒体党员教育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党员教育主体的责任,党员干部要以上率下,动员党员积极参与。同时,上级党组织要加强督促指导,对参与新媒体党员教育不积极的基层党组织,可以采取硬性要求的方式,如制定参与人数和有效参与质量等指标。

(三)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要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手机报、APP等多种传播媒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结合教育客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以微信知识竞赛为例,第一,针对节假日党员参与党员教育活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可以采取灵活的激励手段。例如,在节假日推送信息,提示党员答题;制定与节假日相联系的教育内容后,对连续参加教育活动一定天数的党员,给予适当奖励等,鼓励党员坚持参加新媒体党员教育。第二,针对60岁以上党员新媒体使用较少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层党员教育主体要尽可能的实施现场教学,把传统党员教育方式与新媒体党员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逐步适应、使用新媒体。第三,针对体制外党员参与率不高的情况,要在传统党员教育和新媒体党员教育两个方面同时加强。在传统党员教育方面,要继续强化教育力度,加强体制外党组织建设。在新媒体党员教育方面,可以提高对这部分党员的微信推送频率,有侧重地加强对这类党员的宣传动员。第四,把青年党员作为推广新媒体党员教育的主力军。青年党员学习接受新事物快,又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因此,在新媒体党员教育中,要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对这部分人群的全覆盖,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体。通过青年党员,带动更多的党员参与新媒体党员教育。

(四)建立新媒体教育反馈机制

新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在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搭建了便捷的沟通和互动渠道。因此,新媒体党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党员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建立即时的沟通反馈机制。此次微信知识竞赛,由于不存在此类反馈机制,致使参与人数不断减少,活动的效果持续下降。所以,在开展类似新媒体党员教育活动时,要建立并完善教育反馈机制,利用微信、QQ、微博、APP等平台,加强和教育客体的沟通交流。尤其要重点关注青年党员和60岁以上党员,实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态,根据他们的意见和需要,及时调整新媒体党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实现党员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有效互动,提高活动的效果。

[1]中共中央办公厅.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EB/OL].新华网,2014-07-02.

[2]高新民.新媒体对党的建设的挑战与机遇[N].学习时报,2010-09-20.

[3]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EB/OL].人民网,2005-02-01.

[4]周笑.异质化传播:新媒体的本质优势[J].传媒,2006(11).

[5]中央办公厅.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N].人民日报,2017-03-29.

[6]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6-04-19.

[7]张传香.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成因与治理引导[J].新闻爱好者,2014(04).

[8]吴现波,李卿.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的基本论点及价值[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04).

[9]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男性为主、平均年龄26岁[EB/OL].搜狐网,2015-06-01.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2017-03-06.

猜你喜欢
参与率两学一做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我国生育率的变动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分析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