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协同机制

2017-01-23 20:43王庆金许秀瑞袁壮
价值工程 2016年35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王庆金+许秀瑞+袁壮

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通过对培养原则、培养要素和培养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创建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了提升职业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从主体、战略、环节、信息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协同创新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协同机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of specialized degrees is a professional-competence-oriented training form of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the elements and the links of training postgraduates of specialized degrees, put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forward instructed by the Triple Helix Theory, constructs the training model of postgraduates of specialized degrees, and elaborates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postgraduates of specialized degre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om subjects, strategies, links, an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makes much sense to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postgraduates of specialized degrees.

关键词: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

Key words: specialized degrees;training model;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47-03

0 引言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是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多主体,围绕创新目标,突破组织间壁垒,实现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加速知识增值、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提高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率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

1 文献综述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协同创新研究方面,黄正夫等认为研究生培养范式要实现从师徒规训到协同创新的转化[1],杜栋等建立了研究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理论模型[2],杨秋波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生成需要产业和高校协同进行[3]。具体到特定类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梁晓丽探析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协同育人路径[4],文永红等剖析了中国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5],程平等构建了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框架[6]。目前对协同创新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还不太完善。

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1 培养原则

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比,有着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可延伸性,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坚持三个原则,即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可延伸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应注重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知识获取方式,广泛涉猎现实中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实践性原则指的是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活动要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可延伸性原则强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要给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后劲。

2.2 培养要素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有主体、资源、制度和信息等四种关键要素。其中主体主要指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进行协同创新的各组织和个体,组织主体包括高校、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个体则主要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授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以及由协同各方相互联系形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联盟;资源主要指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制度指的是为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顺利进行的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和激励制度;信息是指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

2.3 培养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八个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录取环节要保证入学研究生的各种知识、能力和素质符合招生专业的标准;校内外导师选择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个人培养方案制定环节要进行培养方案的特色化制定;课程教学环节要调整课程框架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考核标准;特色培养环节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位的特征设置不同的课堂形式和课外活动;实习实践环节要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学位论文环节主要是制定学位论文的标准和书写规范,并指导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学位论文;就业指导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并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4 构建维度

协同创新视角下构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需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观念维度、系统维度和运行维度。观念维度指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提高职业能力的意识,知识生产部门、政府部门、产业部门等进行协同创新的意愿,区域创新文化以及社会上对协同创新理念的普遍态度。系统维度指的是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组织和个体之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联系,统筹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整合相关信息,形成一个多部门联合、多主体参与、多资源集合的联系密切的系统。运作维度指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人员队伍的职业化、组织部门的专门化、管理干部的专家化、行为规范的制度化、操作步骤的流程化,力求将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战略落到实处。

2.5 协同创新平台

在协同创新视角下,以三螺旋模型理论为指导,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体,搭建整合政府、产业和高校等部门优势资源的“政府—产业—高校”协同创新平台,为提升专业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从横向上看,该平台借助政府中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为提升专业研究生职业能力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构建信息网络等,借助产业部门中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组织为提升专业研究生职业能力提供实践基地、就业信息以及鼓励创新的风险资本,借助高校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甚至形成由导师和研究生主导的大学衍生公司或校办企业,从而促成人员、资源和产出等在多部门间的循环。从纵向上看,进行协同创新的各主体在形成螺旋的过程中谋求自身的发展,不断完善。结合横向和纵向的特征,参与协同创新平台搭建的各方在协同中呈现出循环向上的螺旋态势,共同推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3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协同机制

3.1 主体协同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体两部分,其主体协同包括组织之间的协同、个体的协同以及组织和个体之间的协同。这些组织和个体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各主体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社职业能力而进行协同创新,形成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同创新平台。一方面,该协同创新平台对主体之间合作的关系、合作的模式、合作的期限、资源的配置、信息的交换以及冲突的解决程序等做出规定和要求,是各主体进行协同的纽带;另一方面,该协同创新平台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估、激励措施等进行设置,其中课程内容应包含传统课程、特色课程和实习课程等三部分,教学方式应采取案例教学、远程教学、讲座教学、实习实践等新型授课方式,考核评估包括考核标准和评估流程的设定,考核标准里应将职业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激励措施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培养绩效和不同的专业特征对相关组织和个体进行奖励。

3.2 战略协同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求政府、产业、高校等核心组织要素以及研究生、校内外导师等核心个体要素之间,在研究生培养观念理念、目标定位、发展方向等方面建立战略协同关系,以保证各组织要素和个体要素之间能相互信任,增强交流。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培养状况分析阶段要首先进行培养质量的分析,进而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分析、协同各方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的分析、协同各方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的优劣势分析,综合各主体搜集到的信息,全面协同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状况;培养目标设定阶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协同制定培养目标,协同设计战略方案,并进行战略方案的选择;战略步骤制定阶段是对各个培养战略方案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战略方案进行战略评估,然后反馈给各个协同主体,进行方案的优化调整,制定出最终的培养战略方案。

3.3 环节协同

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分为招生录取、导师选择、方案制定、课程教学、特色培养、实习实践、论文指导、就业指导等八个培养环节。其中招生录取、导师选择和方案制定是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培养环节,需要各主体进行高强度的协同创新:招生录取环节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的特征设立不同的招生选拔标准,制定出符合专业特点的招生办法;导师选择环节要遵循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原则,校外导师的选择尤为关键,要使学生的职业方向和导师所在的行业以及导师的业务领域、职位职称、专业特长、工作区域、实践安排、责任心和能为研究生提供的职业帮助等相匹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个协同主体共同制定,特别是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要对学生的培养方案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3.4 信息协同

研究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等个体主体和政府、产业、高校等组织主体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流动,使得主体内部隐性的信息不断外化,一部分信息被使用并不断更新,可以看作是专业、教育、行业等相关资讯,这部分信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进而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另一部分信息沉淀积累下来,通过信息整合和内化形成学术理论上的知识或者是职业实务上的知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极好的案例教学素材,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务支撑。为避免信息再传播的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信息破损,应借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完整的反馈机制和信息回路。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构建了协同创新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从主体协同、战略协同、环节协同和信息协同四个层面建立了协同创新的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的改革和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对案例教学和双导师制具体形式的阐述还不充足,以后研究可以从案例教学、双导师制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和预警体系等角度做进一步探析。

参考文献:

[1]黄正夫,易连云.从师徒规训到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范式的转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38-42.

[2]杜栋,王钰云,雷凯等.研究生培养中的协同发展问题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3,7(2):96-100.

[3]杨秋波,陈金龙,王世斌.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生成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3):102-107.

[4]梁晓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9):12-14.

[5]文永红,吴小林,齐昌政等.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8(5):80-85.

[6]程平,黎明.基于协同创新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21):50-53.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