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模块划分的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

2017-01-23 18:09代文郑晶李昊轩
价值工程 2016年35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管理机制激励机制

代文+郑晶+李昊轩

摘要:随着新兴学科的日益增多、课程体系的日益复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得以突破创新,高校模块化教学的改革便是一个尝试性的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团队的构建改革也随之而来。本文在归纳总结传统的模块教学及教师团队构建的基础上,探究了基于知识模块划分的教学团队构建的原则要求和管理机制,并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会计教学改革为依托,提出了突破了单纯的“专业视域”和“知识视域”,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能动性,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的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的构建的设想。

Abstract: The number of emerging disciplines is increas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growing demands for talent by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Talent training mode breaks and reforms the traditional mode. The reform of modular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And the related reform for the teacher team also followed.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traditional module teach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by the division of knowledge module. Relying on the reform of accounting teaching 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idea of breaking the simple "professional horizon" and "knowledge horizon"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the teachers' tea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knowledge module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s put forward.

关键词: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管理机制;激励机制

Key words: knowledge module;teaching team;management mechanism;incentive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177-03

1 基于知识模块划分的教学团队构建的背景

教学团队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教学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共同的目标是教学团队的核心特征,教学团队是教师间缄默知识转化的纽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1]。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早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引入了协同教学法,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后,又将团队教学应用于高等学校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教学团队的构建,并建立实验班检验团队形式的教学成果;2007年教育部提出“质量工程”;2014年,各大教学团队的148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67项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就目前的成效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团队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也有重大的影响。

模块教学法是根据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化的原则进行拆分和组合,从而形成的一套由若干相对独立且统一的教学模块组成的教学体系。八十年代的英国最早引入了模块课程的概念,改善了教学系统。随后,德国、俄罗斯、中国也相继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将知识模块理念融入教学体系当中。模块化教学可以利用模块组合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满足外部环境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同时,教学模块的划分综合考量了培养目标、知识结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以能力与素质为目标,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多数是以传统的教研室为教学基本单位的构建,由于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综合化,而传统的课程体系被人为划分为孤立的课程,课程间缺乏联系与结合,传统的培养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开始探索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尝试。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提出:基于知识模块的教学团队在学科定位上能够有更清晰的方向把握,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团队的组织形式更能够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有助于高校建立起优秀的学科队伍,提高自身的学科建设水平。同时,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教师的个体性,往往通过个人的学习和实践总结途径来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不免效率低且成本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学团队的构建正是为成员建立了一个方便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成员间可通过互相探讨、启发来取长补短,基于知识模块划分的教学团队尤其能够实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巩固和提高专业与职业素养。

综合性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块化教学因其更注重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且不失灵活性与多样性而被众多高校接受。而只有构建与模块化教学相匹配的高质量的教学团队,集合多人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基于知识模块划分的教学团队构建的原则

2.1 以知识模块为导向

以知识模块为导向,是指教学团队的构建,需要结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在模块教学的基础上,构建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全面、理念性到实践性的知识模块。例如:构建核心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知识模块,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识,提高在实践中动手和思考的能力。并可以将实践部分分为单项实践模块、专业认知实践模块、综合模拟实践模块和岗位实践模块。单项实践模块就是根据知识模块划分的各个课程下分散的实践训练,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专业认知实践模块指学校组织参观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学校设立的社会调查活动,了解机构的设立、操作及运行现场,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和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模拟实践模块是学科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训练,不仅考察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大局与创新思维;岗位实践模块指学生直接到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工作的实习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建立这四个阶段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学流程规范化、培训内容体系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资源最优化,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水平。

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读研深造或参加工作,合理安排教学团队内部的教师理论研究方向与实践研究方向的人数比例,对于计划读研深造的学生,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可以招募有意愿的学生加入课题组,迈出本科阶段科研第一步,利用老师的资源接触最新的文献信息、前沿的研究咨询、熟悉科研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而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同学,团队里的教师可提供基本的就业指导,通过校友资源提供部分实习机会,或向有联系的相关企业的输送优秀实习生。

2.2 以优化教学团队结构为重点

优化教学团队结构为重点是充分充分考虑知识模块划分基础上的团队整体结构的平衡性。首先,选拔富有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和管理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的负责人。负责人是团队的领导者和灵魂人物,对于团队整体的建设、长期发展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负责人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团队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作态度乃至师德师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必须做到综合考虑专业知识模块的需求,具有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师担任。

其次,注重职称、学历、年龄与教学经验的均衡,形成合理的知识模块教学梯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3]。青年教师应以团队合作意识来指导实践,把自己融入团队,加强团结,虚心学习,与同事和谐相处,既要有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闯劲,又要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全身心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4]。并在此基础上分工合作,保持团队的凝聚力与稳定性,发挥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的最大效能。

同时,更要注重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的创新与和谐,加强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同时也要建设团队的和谐风气,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创新是保持知识模块教学团队活力的核心,和谐是维持知识模块团队凝聚力和稳定性的必然要求。将创新与和谐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团队间人际交往的质量,还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整个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的科研水平。

2.3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首要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首要目标是指注重团队成员间的互相学习与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变化的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多方需求。首先,知识模块教学团队应设置合理明确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团队整体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不仅要注重知识模块团队内部成员间的交流沟通,同时也要注意不同知识模块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助合作关系的培养,探究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共同探索由传统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致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改革教学内容与优化课程体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知识模块的合理划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培养创新思维。

3 基于知识模块划分的教学团队的管理制度

合理的管理模式与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调动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促进教学团队整体健康、向上的发展,从而实现团队目标和培养目标。

基于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的管理由外部制度要求与内部运行机制两部分构成。为了保证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的正常运行,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基于知识模块团队的各项制度准则,加强高校职能部门的协作,制定教学团队的考评和激励制度,做好教学团队的资源供给和环境建设[5]。各相关专业高校在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遵循准确性、公平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明确责任与权力范围,规范教学团队的管理准则。

其次,知识模块教学团队内部的运行机制是增强团队建设的关键,教学团队的内部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团队可在校级规章制度的规定下,制定适用于团队自身的规范细则,领导推动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相对稳定与适度竞争相结合,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明确责任制度、竞争制度和奖惩制度。成员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注意分工清晰,调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需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最后,考虑到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的整体性和成员的个体性,可以以此建立一个综合的考量体系。遵循长期激励计划与短期激励目标相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满足需要与引导需要相结合的激励原则[6],构建学院考核、团队互评与学生网上评教为一体的考评机制。学院对知识模块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完成情况、教研、科研课题申报、 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等做出合理的考评,作为对于团队的考核;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治学态度、师德师风、工作质量等方面的互评;学生对于课程的任课老师做出教学态度、方法和效果的评价,成员的互评和学生的评教结果作为团队成员的个体考核。对三部分的考核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得出每个团队的考评分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划拨、激励与奖励的主要依据。

4 知识模块教学团队构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知识模块构建教学团队,以知识模块的划分为构建基础,与普通教学团队相比具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要求,更细致的工作划分以及更有效的交流合作方式等优点。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自2012年开始组建创新班,实为改革实验班,将学生自由选课制、导师制、学分绩点制推行开来,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重新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知识模块的划分,并对教学团队的组建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例如,将会计本科的专业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会计模块(基础、中级和高级课程)、财务模块(财务管理、投资等)和税法模块(税法、税务筹划等)。教学团队即根据此模块的划分进行组建,创建三大专业课教学团队,分别对应于会计模块、财务模块和税法模块的教学。

本专业教学共建立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四大知识模块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秉承自由选课制、导师制、学分绩点制的原则,可由学生参考导师意见在必须达到一定学分前提下自由选择课程。并且根据组建基于知识模块划分的教学团队的原则建立学科基础理论课与课外教学实践课相结合的体系,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单项实践模块、专业认知实践模块、综合模拟实践模块和岗位实践模块这四个部分。其中单项实践模块指对《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进行分项训练;专业认知实践模块指组织参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现场,了解会计机构的运行;综合模拟实践模块指会计手工模拟账本及ERP沙盘对抗经营模拟实践;岗位实践模块即毕业实习。

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和知识进行了整合和划分,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于知识真正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基于知识模块划分的教学团队的构建,共同的团队目标,卓越的团队领导人,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氛围,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带动着团队里每一个人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琳.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72.

[2]党红.地方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54.

[3]颜景佐.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7.

[4]叶建鸣.大学教师团队建设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J].教育评论,2008(05):28.

[5]乐国林,毛淑珍,等.多科性大学教学团队组建战略与外部管理[J].教育学术月刊,2010(05):61.

[6]郑友训,王新颖.激励性教师团队的特征及其构建原则[J].教育与管理,2008(33):25.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管理机制激励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