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岗位应对灾害事件的优势与不足

2017-01-22 09:37陶秀萍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灾害救援

陶秀萍

• 读者来信 | LETTERS TO THE EDITOR •

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岗位应对灾害事件的优势与不足

陶秀萍

(Key words)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护理(nursing);灾害(disaster)

汶川地震后,我国的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得到飞速发展[1]。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约有95所院校开设了灾害护理相关课程,但课程开设、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仍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差距较大,这就需要护理界同仁共同努力促进该学科的成熟与发展[2]。同行交流对促进学科发展起着桥梁作用,灾害救援护理人员战斗在救灾第一线,其救灾经历对于灾害护理学更是一笔财富。笔者从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经历昆山“8•2”爆炸事件全过程的院前急救,深切感受到护理人员掌握灾害护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综合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岗位在应对灾害事件中的优势和不足。

1 具有接受灾害护理任务的热情,缺乏灾害随机应对能力

成翼娟[3]研究发现,96.63%护士对接受灾害继续教育持积极的态度、97.97%愿意参加实际的灾害护理工作、92.91%认为学习灾害护理知识的很有必要。院前急救护理岗位脱离临床安全秩序的环境,其特殊性、不安全性是工作常态,面对灾害救援任务其身心接受能力较强,能迅速投入工作中。但是因为无灾害护理方面的系统知识做基础,投入工作时刻可能就是发生错误的开始[4]。“8•2”爆炸事件中昆山市急救中心15名护士参加了院前急救、院后转运工作,第一位到达现场的护士无任何准备就被哄拥而上的伤者推入急救车开始转运,未能很好地观察急救现场;有的护士在事后的心理疏导活动中,诉说心中悲痛,大声哭泣。总之,灾害救援人员缺乏适当的灾害应对能力,在混乱、无序的现场就不能有效开展救援工作,加重受灾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5];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伤害[6]。

灾害护理内容[1]构建包括:(1)灾害护理的教育框架。迄今为止,与灾害护理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指导性能力框架包括《国际护理学会全科注册护士能力框架》、《世界卫生组织灾害护理能力框架》。2010年美国建议以《国际护士理事会灾害护理能力框架》为指南实施课程设置,以推进灾害护理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标准化[7]。当前,我国灾害护理课程的设置主要采用能力培养框架。侯晓红等[8]设计的《灾害护理学》课程,主要涉及灾害感念、灾害处理、救灾计划、疏散与避难等。(2)灾害的应急减灾与备灾内容。减灾,在任何灾害发生后,各相关医疗单位都组织应急指挥系统,采取应急减灾处理;备灾方面,各国家通过研究和经验总结,开发出适合本国文化背景的备灾减灾手册和护理指南。(3)灾害的国际救援。对于每天工作在接近或类似于灾害现场的院前急救护理岗位人员来说,学习灾害护理核心知识和锻炼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非常必要,知识是需要不断学习积累、更新、扩展的;技能是需要不断操作、改进、演练掌握的,将知识融入到技能中提升灾害救援护理能力需要一个持续学习、接受体验、感悟掌握过程。

2 具备全面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力,缺乏面对灾害情境全面管理能力

崔琳等[9]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的素质现状指出,护士缺乏灾害医学教育背景、应急意识不强、心理素质不稳定、缺乏心理救援知识和技能。急救护士可出色地完成急救护理技能,甚至能在运行中的急救车内成功地开展颈静脉穿刺,但是面对灾难现场,大多数人表现的手足无措,原因在于未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现实是在职护士参加专职技能系统学习的机会较少,但是通过再教育培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成为现今护士提升业务素能的唯一方法。院前急救护士通过再教育掌握的灾害护理核心知识和技能,影响着其面对灾害时自身情绪管理和现场管理能力的发挥。笔者认为其不仅应该学习灾害护理的基础知识,还应该掌握所有与灾害有关联的组织、管理、灾害救援预案、监督执行、全程质控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从容面对灾难,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笔者曾在院前急救护理组开展《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nternational Trauma Life Support,ITLS)》培训,其内容包含进入现场前的评估、自我防护、ITLS初始评估、ITLS快速创伤评估、ITLS持续评估、ITLS进一步评估等内容,培训中设置伤病员让护士体验创伤急救的正确方法。此次培训成立了院前急救创伤护理流程,在确保自身安全、快速创伤评估、全面评估、持续评估等一系列流程中,科学、及时地完成创伤急救护理工作,旨在使护士知晓面对创伤时系统全面的操作流程,彻底改变以往纯粹听从医师指挥、简单执行医嘱的被动操作。

3 具有灾害护理学培训机会,缺乏规范的灾害护理学能力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现今世界灾难不断发生,空中医疗救援、海上医疗救援、海空联合医疗救援不断发展,要求医护人员接受全科培训,保证可以应付多种复杂病情,同时进行生理性和适应性训练,克服晕船等生理反应,保证在颠簸的环境中进行医疗操作[10]。各种急危重症或突发意外伤害等重大事故演练是院前急救护士感受、体验灾害现场,规范角色功能,明确各相关部门协作要素,接受并执行全程指挥管理的有效途径。但是,与真实灾难现场相比,其场面凶险度、破坏性相差甚远。为提升急救护士全面应对灾害的能力,其还需要接受规范的灾害护理学教育和培训。目前已存在急救前沿技能培训,例如美国心脏协会开展的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培训;美国灾难基金会开展的灾难急救基础生命支持、灾难急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国际野外医学协会开展的野外高级生命支持培训。但目前我国还缺乏规范的灾害护理学能力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而只有通过规范的考核,才能逐渐提升急救护士应对灾害的多方面护理能力。有研究也指出,我国在海空救援发展中人员素质整体不高,需建立专业培训体系[11],推进医疗人员执业许可及专业培训机制[12]以提高我国救援能力。

总之,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灾难救援中具有重要作用[13]。灾害护理学是一门融合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一体的新的综合性交叉学科。院前急救护士因岗位需求,相比其他岗位护士更应掌握灾害护理学知识和技能。但是,其定岗后基本再无进学校系统学习的机会,艰辛的岗位工作之余,更多的是个人自觉提升学习能力,但接受外出学习和与世界急救接轨的前沿技能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期盼早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灾害护理学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以便为护士提供考核认证的平台[14]。护士群体是减灾救灾的重要力量[15],注重院前急救护士掌握灾害护理学的能力,为其提供适宜的学习培训及体验机会,接受其反馈意见和建议,对于全面发展我国灾害护理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1]胡秀英,龙 纳,刘祚燕. 灾害护理学科的构建与发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 18(2): 125-127. DOI:10.3760/ema.j.isan.1674-2907.2012.02.001.

[2]杨雅娜,罗 羽.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护理研究,2010,24(10): 855-858.DOI: 10.3969/1.issn.1009-6493.2010.10.004.

[3]成翼娟,刘素珍,李继平, 等. 护士对地震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J]. 中华护理杂志,2009, 44(7): 595-597.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09.07.007.

[4]吴 红,谢卫国,王德运,等. 21例昆山爆炸事故患者救治中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经验[J]. 中华烧伤杂志,2016, 32(6): 378-3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 87.2016.06.015.

[5]王丽芹,李思慕,徐乃伟,等. 我国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架构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6,30(3): 901-903.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6.08.002.

[6]吴福荣,陶秀萍,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紧急救援期三级救治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 2(8):429-431.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14.08.002.

[7]Hutton A, Veenema T G, Gebbie K.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 framework of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 [J]. Prehosp Disaster Med, 2016 , 31(6): 680-683.

[8]侯晓红,藏渝梨,娄凤兰.《 灾害护理学》的教学设计 [J]. 中华护理杂志,2009, 44(7): 600-60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09.07.009.

[9]崔 琳,罗 羽,陈俊国.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及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10, 25(4): 94-96. DOI: 10.3870/hlxzz.2010.04.094.

[10]Ottomann C. Ship's doctors qualifications required for cruise ships: recruiter's comments on the German-Norwegian debate [J]. Int Marit Health, 2015, 66(3):160-163. DOI: 10.5603/IMH.2015.0031.

[11]安丽娜,彭碧波. 国外海空救援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 5(6): 352-355.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7.06.015.

[12]彭碧波, 郑静晨, 刘海峰. 医疗救护员培训与执业体系的国际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 4(1): 1-5.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 2016.01.001.

[13]成翼娟,胡秀英,叶 磊. 自然灾害群体伤救护的护理管理策略[J]. 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10): 685-687.DOI: 10.3969/j.issn.1671-315X.2010.10.001.

[14]朱世红. 灾害护理的特点与研究进展[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 29(1): 69-70.

[15]王一镗. 着力把我国灾害医学的建设再向前推一步[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 5(7): 361-363.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7.07.001.

(2017-07-26收稿 2017-09-20修回)

(本文编辑 张亚丽)

R129

10.13919/j.issn.2095-6274.2017.10.018

215300,江苏省昆山市急救中心培训科

陶秀萍,E-mail: taoxp1218@163.com

猜你喜欢
护理学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