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时代,我们教师也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阔学生视野,加大知识信息的容量,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更高效地学好生物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课堂;提高 ;素质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开拓学生的视野。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口述为主,学生扮演配角,更多的学生只当观众,任凭教师摆布,多数同学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课堂变得机械、沉闷、枯燥乏味。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使原本机械、沉闷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充满了生机活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快乐地学习。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未知而又新奇的知识增多,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也大大增强。在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很多稀奇古怪的动植物的有趣的现象,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尝试发现一些动植物在生活中的不为人知的现象,这样学生因为好奇而去探究,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的传授来统领课堂,教学手段单调、乏味,以强行灌输为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教师配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借助多媒体,通过网络获取了多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营造了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直观有趣,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出来,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课堂环境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只有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才能创造出高效的课堂,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队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有效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学科技术通过整合等手段、方法、来改善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探究,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多媒体课,因此课堂上充满了幻灯片、投影等多种电教媒体,最终导致平庸、单调的操作,老师自己忙的“不亦乐乎”,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师生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交流时间,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充分体现,而且还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以致对学生的智力造成不利影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见得一定要有课件,即便有课件,也要适可而止,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教学方式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便于学生理解老师的授课意图;要有一定的交互性;要有一定的拓展性;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主要的是要具有科学性,否则会起到相反的结果。
总之,信息技术只有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学生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7-2008.
[5]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过程[M].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
作者简介
李文静(1970-),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长春市第四十七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
作者单位
长春市第四十七中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