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鹏余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可谓事半功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要适当,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课堂 情境 情感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1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早已形成共识,这一良好愿望在江苏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下已经成为可能。然而,我们发现,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放着良好的教学资源不用,崇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悟,教学效率低下。诚然,书是要读的。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情境教学正是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绝大多数缘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有用的语文。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形象性、问题性、情感性、语文性等特点,使学生易于走进文本,感知文章的喜怒哀乐,再走出文本,产生独特的感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习氛围有如聊天般自然,散步般随意,又如阳光般温暖,空气般实在。
如学习《乡愁》时,笔者课前播放了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立即将学生带到浓浓的乡愁情境之中,再辅以教师充满情感的话语渲染:“罗大佑先生演唱这首歌时,台下的观众潸然泪下。是啊!台湾岛的游子几十年的故园梦,一直未能圆,思乡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情结。《乡愁四韵》是余光中先生写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乡愁》。”学生完全进入了“乡愁”之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显文章主旨,升华学生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精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佳作,由于历史、地域风土人情等的限制,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如果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那是很难准确传达出文本中原本想要表达的一切的,而这些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时,若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突出文章的主旨。
如学习《苏州园林》时,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苏州,很难理解苏州园林中的艺术美和文化底蕴。笔者上课时播放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影像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地“游玩”了苏州园林,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了作者笔下的画意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从古到今,哪一篇传世佳作不是作家用饱蘸自己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心血和生命的笔墨写成的?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哪能理解作家为文时的心境?仅仅读一读《天净沙·秋思》,他们是很难也不可能由此体味到马致远当时的凄苦心境的。倘若,我们在学习这首小令时,播放一些画面:一个游子独自走在荒郊野道上,路边是一棵棵枯藤缠绕着落光叶子的大树,荒凉,孤寂……突然,眼前出现了小桥流水,更有炊烟袅袅,祥和,温馨……这美好的一切都属于别人,我们的主人公只有继续踏上秋风劲吹的古道,牵着一匹瘦马,走向前途未知的远方……借助这一画面,学生触景生情,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突出文章的主旨,升华了学生自身的情感。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堂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
初中语文教学涉及其他学科的很多知识,即使再渊博的教师,掌握知识也是有限的,何况知识还在不断更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弥补教师知识经验的不足,而且还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从视觉和听觉上领略它们,有效地拓展课堂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
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时,笔者播放了有关宇宙的影像资料,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宇宙的一些东西,知道宇宙是物质的,宇宙是运动的,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明白宇宙不仅是可以认识的,而且是可以征服的道理。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互动,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教师是语文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如学习《核舟记》时,通过电子白板呈现问题: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8)珠可历历数也( )。一个学生回答完毕,再让另一个学生回答,全部回答正确的给予掌声鼓励,几个循环下来,全班学生都掌握了这些加点字词的含义。通过问题,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进行自我检测,丰富课堂学习形式,增加了学习乐趣。
当然,语文课堂也要突出语文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