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1.三峡大学妇女儿童临床医学院,湖北宜昌 443000;2.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宜昌 443000
浅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师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培养
王晓东1,2
1.三峡大学妇女儿童临床医学院,湖北宜昌 443000;2.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宜昌 443000
医学生的培养需要由大量临床医学教师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而这些教师除了要满足临床教学任务,还有大量的临床工作需要完成。同时担负医疗及教学任务的临床医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医疗、教学能力,更需要加强职业精神培养,并不断提升自己能适应在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并做到两种角色的相互促进,保证教学效果,做好医学生的领路人。该文分析影响医务人员临床教学工作原因,并提出教学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临床医学教师;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培养
在医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医学生在将来可以迅速成长为既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具备高尚的医德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的现代化的医务人员。现代教育学观点认为良性的医德心理和医德观念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医德教育环境和氛围,临床医学教师可以运用感染、暗示、趋从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医学生医德心理发展和医德观念的形成[1]。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即为医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高尚的师德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同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医学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计划性的优势,使医德教育不仅体现在道德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有良好医德教育环境的建立及环境课堂的研究与应用上。
作为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一名医学教师,在课堂面对济济一堂的大学生通过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述临床工作中的奇闻轶事,填充着大学生对临床的向往。该研究认为临床教师有如下职能。
与其他专业的专职老师一样,作为临床医学教师,也必须具备深厚而透彻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发展的前沿,让学生们能接触到最新的医学理论知识。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培养的很关键过程。在临床医师的带领下,具备了一定医学常识的学生们要在这个过程中接触患者,对学生们来说既新奇又充满挑战,他们既跃跃欲试,又手足无措,需要临床老师悉心指导。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医学生们逐渐适应临床工作,还培养了神圣的职责使命感。但如果老师认为实习同学的到来仅仅是又多了个干活的帮手,带教过程敷衍,让同学们产生挫败感,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职业选择。
医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自然科学,医疗过程中,需要接触患者,患者的家属及其他一些可能影响疾病转归的自然及社会因素。专门知识的系统学习始终是高等教育基本的、核心的任务,但它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领[2]。一个德才兼备,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临床带教老师的每一举手投足都会深刻映入每一个医学生的心底。《医学生誓言》对他们来说是空泛的,在身边带教的老师才是他们将来的楷模。
而同时作为一名医生,在医院还需面对着繁重的临床工作,各项考核,以及科研论文等。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既要做到一个让“群众满意的医生”,同时也要成为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老师”。在目前的医学教学过程中,下列因素影响医务人员潜心临床教学工作。
目前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教师同时拥有医生、科研人员、教师等多重身份,承担着教学、科研、医疗等3项基本任务。因此个人时时都面临着需要平衡医、教、研3项工作,作为每个非专职教师,首先定位是服务于患者的医生,其次才可能是教师。不像专职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授课准备,繁重的医疗任务挤占了教学准备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教学效果。
医疗行业中科研工作能力和质量是衡量一个个人及单位的重要标准。在教学医院,各级课题、科研成果及SCI论文等成了医院考核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称评定和晋升。而教学工作的成果很难被科学评价,也不能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尤其是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更是认为,参与教学工作只是锦上添花的行为。
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的医学教育也不是像欧美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导致医学院校学生数量迅猛增加,同时,由于对医学职业的不认同,很多品学兼优的高考生没有选择进入医学殿堂。当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已不同以往。进入临床实习期间,学生常常将宝贵的临床实践机会让位于找工作与考研复习,这也严重影响了的医务人员的临床教学热情。
在法治日益健全的社会,一系列的法律及部门规章陆续出台,规范了每一个医疗活动都需要相应的资质。而且,现阶段的医患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实习医生们无法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而临床带教老师迫切需要的是书写病历的学生,这些学习环境的改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临床技能培训不能得到落实。
受到市场经济的激烈冲击和深刻变革,医务人员的价值观朝着更加自由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3]。医学生的职业理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物质利益观念增强,而奉献思想弱化。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道德无序现象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医学道德观念,影响着医生与医学生的医学道德评价标准。
作为临床医学教师,既有丰富的临床实践,是医疗活动的主导者;也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的言行对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从事医疗职业的决心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医学美德是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支撑和体现[4]。因此,作为教师的临床医生,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问题发现为课堂学习的起点,以问题探究为学习的进程,以问题解决为学习的归宿。从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教师要使知识充满活力,这也是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5]。
医务人员是临床教学的执行者,是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医学后备人才的“工程师”,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医生基本职责是治病救人,而教书育人则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所以更应强化临床医生也同时需要具有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使临床医学教师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职业情感,把教学带教工作,放在与临床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探索提高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师职业道德精神及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3.2.1 努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及专业修养 高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博爱的精神对待每一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及行动的榜样。
3.2.2 强化教师的反思与自我激励精神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教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修炼、自我激励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呈螺旋型的上升,没有顶点,只有更高点。刚走上讲台的临床医学教师更应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揣摩教学方法,品读人格魅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生热爱的教师。
3.2.3 培养个人的“叙事”能力 医师和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医生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必须有良好的叙事知识和叙事能力;而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全面的交流,也必须懂得叙事知识,提高叙事能力[6]。具备良好叙事能力的教师,既可以有效地与学生交流,同时可以将晦涩的医学知识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呈现出来,还能传达医疗行业的正能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坚定他们的职业选择,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有助于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沟通技能。
3.2.4 提升个人人文素质 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同时具有高水平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传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7];丰富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强烈的敬业精神及高效的医患沟通技能[8]。而作为教师的临床医生,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文素质培训,对患者、学生具有同理心,于教于无形地感染着医学后备人才。
3.2.5 持续学习的能力 医学科技及医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临床医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学对象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停发生改变,教学方式在科技的推动下也更为丰富,所以临床医学教师应该具有吸收、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作为临床医生,医疗服务任务本来已很繁重,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备课、命题等教学任务。而且,部分临床医学教师走上讲台的动力并不完全契合于教学工作要求,由此常会导致医务人员对教学工作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学、科研、医疗有机组合,部分释放临床医生的压力,让有兴趣的临床医生能更投入到医学教育过程中,使临床教学成为医务人员肯定自我、施展个人才能的另一片舞台。
而作为医学院校,也应加强师德培训、完善考评及监督机制。借助多种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师德培训活动,向学生、教师及社会传递正能量,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每一位高校教师在无形中感受到身为教师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要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考评和监督机制,将师德纳入考评范围,通过各种奖励和惩罚的形式激励教师践行良好的职业道德[9]。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将要继承和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步伐,关系到整个社会持续地进步和发展。而作为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临床医学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患者的不理解、抱怨,各种媒体对有关医疗行业纠纷的报道也会不断刺激医生的神经。将要走上医学之路的医学生也会在这种形式下对自己的最初志愿产生动摇,甚至会导致他们在毕业后放弃医疗工作,所以,作为临床医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真善美,用仁爱之心观察社会,用慎独之心要求自己,用责任心回报社会对医学的信任,用良好的医学职业精神推动医学教育事业[10]。医学大家裘法祖院士以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自省,终身以治病救人和培养人才为己任,深获医者敬仰。临床医学教师要深刻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加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医学教育特点,了解医学生的需求,培育出更多适应当前人民需求的医务工作者。
[1]孙华峰,鲁超.论内隐学习对医德教育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6):77-78.
[2]方红萍,张继平.论学生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3(9):4-7.
[3]肖冬梅,李嫩柳,钱瑞卿,等.市场经济下医务人员价值观的现状研究与实施策略[J].现代医院,2013,13(10):1-2.
[4]何翠媛,杨耀防,郑美蓉,等.医患冲突升级背景下对医学美德论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651-654.
[5]肖莉华,杨素清.,曾庆良,等.影响教学医院医务人员临床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因素与解决思路[J].临床医学工程,2010,11(17):153-154.
[6]满强,杨晓霖,王宏.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叙事医学知识和能力[J].医学与哲学,2016,37(6A):32-36.
[7]俞春利,冯修猛,王志刚,等.新时期医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452-455.
[8]瞿秋,计畅,高璐莎.浅谈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5):12-13.
[9]李晶,范玉陶,鲍晓宁.浅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J].山海经(故事),2015(5):40-41.
[10]杜治政.关于医学专业精神的几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3):1-5.
R19
A
1672-5654(2017)08(a)-0089-03
2017-05-05)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2.089
王晓东(1976-),男,湖北松滋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