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器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17-01-21 00:07刘克春刘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天津30038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开放性骨科关节

刘克春 刘鹏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 (天津 300380)

骨外固定器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刘克春 刘鹏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 (天津 300380)

骨外固定器作为一种微侵袭性工具,可复位、固定受损的肢体,可迅速有效地治疗复杂性骨科创伤。本文通过回顾骨外固定器的发展历史,分析其结构类型、临床优势,不足及改进,总结其应用范围,展望新的发展等,对骨外固定器在骨科治疗中应用进展作出初步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及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的骨科治疗拓宽方向。

骨科 骨折 骨外固定器 应用进展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交通事故越来越多,骨科创伤患者也日益增多。在治疗创伤性骨折时,固定方式的选择一度是骨科界争论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骨外固定器有效补充了保守治疗或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不足,其价值已得到骨科界医疗工作者的广泛认同[1]。

1.骨外固定器的发展历史

骨外固定器的发展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20世纪中叶才成为公认的骨折治疗标准方法之一[2]。1840年Malgaigne自制最原始的骨外固定器用于治疗胫骨骨折,继此之后可调节骨外固定器、长管状骨外固定器等相继出现,1934年多平面横向固定针的问世,加强了固定的稳定性;随后,四边形的框架外固定装置及全环式外固定器问世,进一步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引发了世界各国专业人士对骨外固定技术的探索热潮,终于形成了科学体系的“现代骨外固定技术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李起鸿研制了半环槽式固定器,从此外固定器引起了国内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3,4]。

2.骨外固定器的结构类型与临床优势

骨外固定器主要由固定针、连接杆、锁针器构成,分为针式与环式2种类型。针式固定器多用于急性创伤导致的长管状骨折,兼具结实与轻巧的优点,避免了对神经血管的损伤;环形固定器应用较多的为Ilizarov和国内李起鸿的半环槽式固定器,环式支架使用时患肢可平放于床上,更为方便,且便于处理开放性损伤[5]。

骨外固定器利用平衡条件,将钢针变形回弹的作用力作用于骨折断面,达到稳定骨折部位的目的,同时产生纵向压力,避免了内固定带来的应力遮挡。其主要优势如下:①体现微创外科技术原则:可以进行闭合复位和无血操作,无需广泛切开软组织和剥离骨膜,降低感染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折局部血运循环的破坏;②提供合理的生物力学环境:外固定能提供坚强固定、加压固定、弹性固定、平衡固定以及牵伸延长等各种力学作用方式,解决了开放性骨折治疗中伤口处理和骨折固定的矛盾;③适应症广,疗效确切;组合式外固定器可以适应多种复杂创伤的需求,且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便于创面处理和观察;④操作简便灵活,便于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⑤不存留内植入物,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结合内固定,无需二次手术切开取出,减少了对患者的再次伤害,已成为特定多发伤患者临时固定的首选方式[6,7]。

3.骨外固定器的应用范围

骨外固定器可应用的骨折类型:①开放性骨折,伴有广泛的软组织伤、伤口污染严重及难以彻底清创的开放性骨折、伤口已感染的骨折、烧伤合并骨折等,如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时,骨外固定器可避免进一步的软组织损伤,提供良好的固定点,达到复位愈合的效果;如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明显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且创伤小、恢复快[7];②其他方法难以稳定的骨折;③断肢再植术及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修复或重建的骨折。骨外固定器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髋关节或膝关节严重病变损伤需行关节置换术者,术前牵拉矫正畸形;退行性或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外固定器持续牵拉,维持一定的关节间隙,降低了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实行率;关节镜清理术中,骨外固定器维持关节间隙,保证手术顺利进行[8]。

4.骨外固定器的不足

针体与骨体结合不紧密时易松动,且针孔易发生感染,特别是粗直径和贯穿肌腹的钢针。研究表明,穿针前调整好入针位置,在钢针进出点做充足的切口,穿针后尽量避免幅度较大的复位和摆动,保持针孔周围皮肤组织的清洁与干燥,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针道感染,手术操作规范,改进技巧,减少破坏局部组织也可减少骨针松动;跨越关节、贯穿肌肉或近关节处的钢针,不同程度地影响关节活动,尤其是钻速过高时,可能烧伤针道周围正常组织,引起肌肉坏死或液化;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对护理人员及家属的要求较高;骨外固定器装置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9]。

5.骨外固定器新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微创骨折固定技术的提出是骨科界的又一巨大成就,微创骨折固定技术主张用外固定架闭合复位来治疗骨折,这种技术的特点是:能保持骨的生长环境、用夹持固定骨折部位、不暴露骨折端、强调纵向对线的重要性。如Taylor三维空间外固定器,更像一部微型机器人,不但能固定骨块,更可为骨折端提供复位、整复、牵引、维持相邻关节的正常运动,在机械应力下刺激组织修复或再生,以微创技术有效矫正肢体畸形,恢复四肢功能[10]。此外,国内一些骨科专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向:臧建成等[11]提出了“骨科自然重建理论”,其核心思想提倡从更深的维度来探索肢体损伤与重建,如生物骨骼的起源、人类自然进化史等,通过研究时间变量及生物学,激发机体组织自我修复潜能、重视临床应对骨科创伤的智慧与经验,避免过度干预给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相信随着影像学科学、生物科学、组织工程学及新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骨外固定技术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将极大地推动骨科的发展,成为骨科一个重要分支。

[1] 郑新民.浅谈骨外固定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3):63-64.

[2] 余斌.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1):6-10.

[3] 杨庆军,杨显泉,宋光虎,等.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9):596.

[4] 李专,金涛.骨外外固定器临床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旬刊,2010,5(9):2439-2440.

[5] 陈跃平,康杰.骨外固定器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1701-1703.

[6] 孙起东.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的临床应用进展[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4):1680-1681.

[7] 李广翼,张长青.高风险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固定支架应用[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1):12-13.

[8] 杨广禄.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B03):759-760.

[9] 陈建文,秦泗河.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4(1):56-59.

[10] 舒衡生,马宝通,王宏川,等.Taylor空间支架矫正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3):205-210.

[11] 臧建成,秦泗河.从Wolff定律和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到骨科自然重建理念[J].中国骨伤,2013,26(4):287-290.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Fixator in Orthopedic Treatment

LIU Ke-chun LIU Pe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300380)

1006-6586(2017)15-0026-02

R683

A

2017-06-09

猜你喜欢
开放性骨科关节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