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野
摘 要:小组讨论法是主张学习新课程标准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小组讨论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律,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技能。
关键词:小学课堂;小组讨论;学习积极性
一、小组讨论法的适用条件
小组讨论法一定要根据需要而定,不是每节课都要有,更不能越多越好,不能把有没有小组讨论当成是是否贯彻新课改和是否是一堂好课的硬性指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使用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不是作为是否实施新课程的唯一标准,以及它是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硬性指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应该和教育学生的实际环境条件相联系,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良好的时机和适当使用小组讨论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具有如下适用条件:
(一)教学目标是影响学生的情感、改变学生的态度或价值观时
改变学生的态度是给别人(即例子)的影响更为敏感,游戏和儿童对人格的形成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学生在“同辈群体”的地位,自尊和自我意识,否则她有被冷落的感觉。“小组讨论,并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尤其是生生的合作,这将直接推动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唯读课程目标实现。”
(二)当学习任务解决有多种方法或由多模块组成,个人很难完成时
由于小组讨论法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每个小组提出议题进行讨论、发言、汇总、总结等,所以这种多模块的小组讨论要避免与知识内容的布置产生矛盾,以免过多的讨论影响知识的传授。汇报总结是最占用课堂时间的过程,学习任务较多时不提倡使用小组讨论法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教师应掌握小组讨论法的基本教学技能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讨论法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小组讨论法教学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小组讨论法的议题设计技能
讨论议题的设计是实现小组讨论法的前提和基础。要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法有成效,教师所确定的讨论的议题就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而保证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因此,在小组讨论中,应当设计以下几种问题:
1.矛盾型问题
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兴趣,例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五册第九课《翠鸟》一课中,这样设计:“作者结尾说要去抓翠鸟来养,应不应该”“这一议题既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又与教学目标相符,还带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
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八册中《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这样设计:“假如你在黄河岸边,面对乱砍滥伐的人,你会怎么样做?”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而且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会满足他们的心理渴求,提升成就感。因此问题已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小组讨论收效显著。
(二)掌握小组讨论法的过程调控技能
议题确定后,必须保证讨论紧密围绕中心展开。“由于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在讨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片面、偏激、肤浅、空泛、跑题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过程调控技能。”
1.点拔技能
要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教师对于提问的问题难简成都要考虑周全,学生在具有一定问题难度的成面认真思考会引发热烈讨论,而又不使讨论滞塞不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恰到好处的点拔技能。重要的点拔能够帮助学生向纵深发展的思维激进,从而对教材会有更好的理解和更深入的思考。
2.诱导技能
课堂小组讨论中,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讨论,使课堂讨论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就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诱导技能。
三、学生应学会合作讨论的基本技能
学生合作是时代的一项基本的人权要求,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系统的影响,学生就可以开始完成适应课堂的小组讨论方法,缺乏与他人沟通,保持人际交往能力,个人责任感不强。
(一)学会倾听
从课堂上要多观察,多注意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更要注意倾听。倾听是对于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别人说话,使发言人感到宾至如归。
(二)建立信任互助的团队关系
在小组成员之间每个成员之间都要心存信任感,要相信每个人都是同样有能力,同样努力的,要避免不信任现象,以防止或消除学生的歧视和压迫,从而使讨论的过程向目标趋近,就是讨论要面向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