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气”宝宝

2017-01-20 05:34高远编辑严芳插图李丽
父母必读 2017年1期
关键词:轮流小气物权

文|高远 编辑|严芳 插图|李丽

家有“小气”宝宝

文|高远 编辑|严芳 插图|李丽

乐乐妈:闺密带孩子来我家玩,家里有一大箱子玩具,原希望两个小宝宝好好一起玩耍,结果乐乐把好玩具新玩具都抱在怀里,大叫“都是我的”,还把闺密家孩子弄哭了,太丢脸了。我该怎么教导宝宝别那么小气呢?

宝宝“小气”?很正常

1~3岁宝宝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认为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一旦发现利益受到“侵犯”,会立即进行捍卫,可能大叫大嚷,手足并用,甚至撒泼打滚。在大人眼里,宝宝小气得有些过头了。

宝宝开始有“物权”意识。我的地盘我做主。2岁后,宝宝会萌发“物权”意识,“这个玩具是我的,我说了算”,“我可不想给淘淘玩,他肯定会弄坏”,这时,他会霸占自己东西。在这个阶段宝宝不愿分享是正常的,爸妈不用担心,这个阶段很快会自然过去。

以自我为中心。大人总是把宝宝摆在家庭的中心位置,对他有求必应,宝宝自己也很自然地认为本来就是这样的。由于每遇到事情要处理,大人总是把宝宝放在优先地位,这样一次次强化,客观上催化了宝宝的“自我中心”感,逐渐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考虑自己的意愿,完全不会想到他人的感受,自然不愿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分享。

安全感不足。专家认为,宝宝对东西的占有欲,说到底可能与安全感有关。“我能不能保护自己的东西?”对宝宝来说,归属于他的物品也是他的一部分,能保护东西意味着“我比较安全”,因此会严加看护。而把东西分享给小朋友,自己就没了,至于是妈妈明天再给他买新的,或是待会儿小朋友就还他,那是以后的事,宝宝就是不能忍受现在失去。

如何让宝宝学会分享?

分享是可以学习的。聪明的父母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宝宝愉快分享他的布娃娃、小熊坦克或消防车,自小学会积极社交,做个人见人爱的宝宝。当然,这需要一个练习过程。

“藏起”最不愿分享的东西让宝宝把他不愿意分享的玩具或图书等,不论是发声的车模还是会眨巴眼睛的芭比娃娃,放在柜子里藏好,别的小朋友来玩,也不要拿出来,让它们一直乖乖“躲着”,等客人走后再玩。事先和宝宝“串通”好,预防可能发生的不愉快。

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氛围很重要,父母要主动分享,宝宝一言一行都是学你们的。要有意识地在家人间分享:“这汤真好喝,姥姥快一起喝呀”,“这故事书太棒了,宝宝跟妈妈一起看吧。”家人间亲密分享,宝宝也就较容易分享。如果家人为看电视争抢遥控器,怎能指望宝宝“大方”?

试试角色置换游戏如果你家宝宝习惯性拒绝分享,试试角色互换游戏。陪宝宝玩玩具时,把他喜欢的玩具抓在你手中,当他想要时,你平静地说:“不!”宝宝一定受不了,趁此机会,告诉宝宝:“小朋友想玩玩具,你不肯,他们也和你一样难受。”不要唠叨,说一次就行。

轮流玩玩具游戏目的是让宝宝明白,玩具不会丢。让爸爸充当小朋友,和宝宝玩“轮流玩玩具”游戏。宝宝先玩10分钟,时间一到,就轮爸爸玩10分钟,然后再换回宝宝玩。如果宝宝还小,时间可设为5分钟。逐渐让爷爷奶奶等人替换爸爸,直到宝宝接受别的小朋友。

记得表扬你的宝宝表扬能鼓励和固化宝宝的良好表现。当宝宝主动分享时,一定要记得好好表扬他一番:“妈妈看见你把玩具和小朋友轮流玩了,真为你骄傲!” “你把玩具给敏敏玩一会儿,看她多开心!”还可以额外奖励宝宝一件新玩具或图画书,或是贴小红花等。

学习分享,父母哪些做法不可取?

×为了面子强迫宝宝分享别的小朋友来玩,宝宝把小恐龙抓在手里,你夺过来给小朋友?唠唠叨叨地说服宝宝?当众强迫宝宝分享,对宝宝是一种伤害,甚至种下逆反的种子。如果宝宝平时没有轮流玩的习惯,此时强迫宝宝轮流玩,也不是什么好主意。平时多练习,现场就顺其自然吧。

×潜意识地觉得大的应该让小的大多数的妈妈平时总会告诫哥哥,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妹妹玩。其实这是毫无道理的,既虚伪又有害,如果这个哥哥是个敏感的宝宝,他会怀疑父母是不是爱他,他会因此恨弟弟妹妹或其他小朋友。无论年龄大小,尽可能平等对待。

×喜欢干涉有些妈妈看到自己的宝宝受到“欺负”,于是不假思索就要介入。但宝宝的世界和大人是不同的,有时候宝宝根本不在意他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他或许还觉得这种抢玩具的游戏很有趣呢。父母干涉太多,反而不利于宝宝养成分享的习惯。

×期望过高宝宝身上没有开关,你不能指望他做到“一说分享,就拱手相让”。别说两三岁的宝宝,即使6岁以上的大宝宝,也不太可能。练习分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在宝宝两三岁时,正处于“物权”敏感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总是比他们的慷慨来得更早。不要为了大方而大方,平静地接受宝宝的“小气”吧。

猜你喜欢
轮流小气物权
物权的设立与变更
最好的爱情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摊上了个小气妈
基于能力培养的轮流写作日记探究
浅谈作文批改的几种方法
事实物权:理论困境与出路
100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