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风险中的评估和管理对策

2017-01-20 15:42李淑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李淑丽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内科,山东济南 250031

近几年,患有心血管疾病人群呈一种上升趋势,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诱发该疾病的诱因有气候与天气、情绪不稳、精神紧张等因素,同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突发性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加强该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对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的必要措施。

1 护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临床上添设较多新型的高科技器械,包括监护仪、微量泵、除颤仪等,因而需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娴熟操作的护理人员。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经验不足,致使临床上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直接威胁心血管内科中患者生命安全[1]。

2 护理风险评估

对于患有心血管患者的护理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其中包括护理操作的沟通、护理记录的不足、信息系统缺乏培训等因素。

2.1 老龄化增加

一方面,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各个器官及系统不断随着年龄而逐渐退化,致使适应能力降低、机体功能储备力下降、反应能力显著迟钝[2]。另一方面,目前,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加之年老体弱,极易发生坠床、误吸、跌倒等状况,从而增加了患者潜在与现存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虽经常巡视病房,但还是不能及时观察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病情变化状况,因而无法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抢救措施,从而陷入医疗纠纷事件。

2.2 护理记录不足

在心血管内科中护理记录中的内容要求及时准确、客观、真实,但实际记录中存在主观状况,包括记录不相符、代签名或随意签名等,造成护理记录管理存在严重不足。

2.3 护理操作沟通不足

首先,于心血管内科中,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输液时,未认真交代输液时间与滴数,造成患者随意调节滴数,因输液速度过快,引发急性心衰[3]。其次,护士接收需安置起搏器患者时,未细心告知患侧肢体禁忌旋转、外展及上抬,从而造成起搏电极的松开。

2.4 信息系统应用不足

目前,一方面,大多医院已实行电子系统的应用,由于医护人员对电子系统应用方法掌握的不足,造成医生开医嘱较慢、护士遵循医嘱遗漏或不及时。另一方面,医院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创新发展,为临床上添设较多的医疗器材,利于医生诊断与救治,但却未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的培训,从而耽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及时的救治[4]。

2.5 药物影响与环境因素不足

因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出现多服与漏服等现象。一是,多服降压药可造成血压低;多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造成患者心率减慢;以上现象,都易造成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因急性脑部血液循环不足,发生跌倒事件[5]。二是,因卫生间或病房卫生间存有积水使地面过滑;通道无护栏并有障碍物;老年患者不会应用电梯;楼梯没有设置扶手或过陡。

3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首先对心血管内科中的全部患者可预见性及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与评价,其次对可见性风险,加强预防、护患沟通,最大化降低风险,以提高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安全性。

3.1 加强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加强防范等措施,为心血管内科全部患者提供舒适安全与人性化住院、诊疗环境。地面需防积水、防滑;走廊及病室需做到无障碍物;走廊与卫生间需设置扶手、稳固的床拦;确保消防通道与消防器材完好及通畅[6]。将老年身边的危险物品远离或交予护理人员进行保管,如锐器、暖瓶等。于潮湿或积水处,标明防滑标志,以避免摔倒。护理人员需定期巡视病房并密切观察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面色状况,如:呼吸、表情、卧位等,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患者入院时,认真详细对其年龄、活动能力、既往史、意识状况、听力、视力等方面予以评估。对于高危人群患者,应着重标明并增加巡视次数,落实陪护工作及护理安全教育措施。若患者夜间出现异常症状,如:出汗、胸闷、入睡困难或不明原因嗜睡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及时将具体情况报告于值班医生,及时准确评估心率、血压等,并遵医嘱予以心电图检查,积极配合医生处理。

3.2 加强护理记录的规范应用

护士于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血管内科中患者病房的巡视,认真细心收集资料,保证护理文书的真实,做到详细、客观。内容包括:入院评估、护理措施等均应全面记录于文书中,客观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保持纪录一致;护士长需每天对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的护理的记录进行监督并签字,以保证护理纪录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依据心血管老年患者病房性质,建立针对性的反向查对、护理安全管理、安全陪检、床旁交班、安全评估、卧床患者安全管理等制度并规范仪器规范应用。应重新修改并制订术前与介入检查等相关制度。

3.3 加强沟通

①患者入院于心血管内科时,应主动积极向患者阐述相关的基础检查、治疗方案、安排、规章制度。促进患者熟悉院内环境,合理自觉遵守院内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部分家属或患者的不良行为,应耐心向其讲解该做法的危险性。②于护理操作或各种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护士应共同履行患者知情义务,对患者或家属应适当的讲述病情的真实性,包括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病情可能随时发生恶化或变化,告知后,以取得家属和患者认可和理解,并让患者签予知情同意书。③于护理工作中需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耐心予以健康教育,及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建议和意见,耐心回答患者家属全部的问题,并关心尊重患者,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4 加强科技的应用

一方面,心血管内科室应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安排固定护士对仪器予以管理,清楚的制订相关职责,并设计一份维护医疗仪器的应用登记本,以保证监护仪、除颤器、心电图机、微量泵等仪器功能随时处于可用状态。依据每个护理工作性质及护士工作水平,对护理人员分层进行沟通能力、操作、理论等考核与培训,注重除颤器及微量泵、心肺复苏术、心电图机、监护仪等专科性强的仪器培训操作。

3.5 加强药物的管理

①固定放置:依据药品用途、应用频率予以分类。对易混乱的药品,如氯化钠、氯化钾等注射液需分开放置,并对氯化钾应用红色标签进行批注。地高辛片需独立包装,利于心血管内科护士识别,保证药品正确使用。②片剂管理:应细心嘱咐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在清醒状态才能下床再服用药物。应用利尿药、降压药、降糖药时,嘱其轻缓改变体位,避免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摔倒;口服洋地黄等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提前及同时检测心率,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状况,严格做到“服药落口,咽后离开”用药制度。于静脉输液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增加巡视次数,应特别叮嘱患者或家属,禁止随意调节输液滴速。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将“预见性的护理风险评估”工作落实,一方面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应对能力及保持医护人员的严谨工作态度。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与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沟通时,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增加患者的信任,从而最大化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1]王玉美.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5-76.

[2]罗华,李小青.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367-3369.

[3]闫强,高丽英,马爱兰.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91-93.

[4]邬双.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分析与风险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9):95-96.

[5]张春菊.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29-31.

[6]宋建华.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1):101-103.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