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2017-01-19 13:20陈平源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激励性评价激发兴趣

摘要:新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及专业技能,奏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改革音乐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在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论述了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做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审美能力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19-01

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正处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转型时期,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要求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全能教师,投身于音乐教学的改革,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做出贡献。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课改后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这是备受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我们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致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激发兴趣,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也是能否实现有效教育的关键。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是不相同的,但对事物的兴趣是可通过后天的努力加以培养的。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设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使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得到心灵的共鸣,精神的满足,情感的陶冶。

2.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谈到音乐教育,人们便很自然地与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是十分片面和狭窄的,它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见物不见人。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不应局限于那种"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给予学生在课程中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学生感悟、理解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认识、感受、欣赏、创造、体现音乐美的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直接讲解少了,而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给予学生感悟、理解的机会多了。如在进行一些音乐作品欣赏时,老师可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机会对艺术作品进行自我感悟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组织学生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古今中外有众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我们要擅于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力是各种知识技巧能力的结晶和升华,而音乐的魅力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创作、表演、展现个人才华的机会,鼓励和激发了学生的勇敢精神、爱心和自信心,也不断提高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具有的潜能,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开掘这种能力,而音乐课的教学正提供了开掘创造能力的适合环境和提供了创造的方法。我在音乐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一 些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即兴创编能力,让学生用各种声音材料去模拟和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及对事物的切身感受,用声音编创较为完整的带有情节的声音故事,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龙、即兴创编节奏,根据歌曲的内容、形式和情绪边唱边表演,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创编歌词或为不同情绪的歌词写简单的旋律,把创造性思维能力贯穿于音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4.在教学活动中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课改中所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平等、互动的。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音乐学习上。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尽力做到将学生视为主体,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探索,老师们经常使用鼓励的话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5.擅用激励性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对学生的考评也更应该具有独特性,促使其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

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评价,老师对学生的每一句表扬,一句批评都会在学生的发展中产生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对于学生们来讲,都是鼓励和欣赏,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的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不管学生的音乐表演是否精彩,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音乐活动,我们都应给学生一定的鼓励,激发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不断探索。

多年来,"分数"一直是音乐学科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在兴趣爱好、艺术特长和艺术感受、表现、创造等方面不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约束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我改变以往的音乐评价方式,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演唱歌曲,而是开展别开生面的"班级表演会"。如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表演的方式、节目的形式、甚至可以几个同学一起表演等。实践证明,此种评价方式学生乐意接受,积极性高,表演也大方自如,完全改变了以往考试时紧张的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和表演欲望。

教师积极充分地去挖掘学生蕴藏于自身的创造潜能,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丰富起来,激励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去表现他们的个性创造能力。

教育出路在于改革。音乐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体现音乐教学的特色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谢嘉幸.中小学音乐审美能力[M].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5-11-25

[2]刘慧.新课程与中小学音乐鉴赏教学[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作者简介:

陈平源,(1978-12-)籍贯:广东省佛山市,职称:初中音乐高级教师,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杨和中学,主要研究方向:班级管理和音乐创作及学科教育。

猜你喜欢
新型师生关系激励性评价激发兴趣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消解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新型关系构建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