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2017-01-19 11:26俞桂飞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困生障碍化学

俞桂飞

学困生是指在某一阶段表现为学习效果低下,但智力与感官都正常,具有一定化学学习能力,需要帮助进而使学习成绩得到改进的学生.化学学困生是指在学习化学方面存在困难的学困生.化学学困生在每个学校都有,但在农村学校的比例更大,而且呈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形成化学学困生呢?

一、形成化学学困生的外因

1.化学学科特点所致

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启蒙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充满好奇感,很想了解这门学科到底讲些什么.刚开始时,初中化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经常安排一些趣味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所以前1~2月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不多,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学困生.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为例,当学到“物质构成的奥秘”时,分子、原子、离子、化合价、化学式等概念接踵而来,一部分学生因理解困难而听不懂,第一批化学学困生就这样形成了.当学生学到“溶解现象”时,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这个问题上形成障碍,又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分化.当学到“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对酸碱盐的理解,更形成了一条鸿沟,导致又一部分学生因学科知识难度较大难以理解而分化.这样,就形成了化学学困生.

2.学校综合条件所致

在提倡教育均衡化的今天,农村学校的条件,还是远远比不上城区学校.首先,硬件条件跟不上,缺少相关功能教室和仪器配备,导致许多实验无法开展,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后继学习,使学生的成绩逐渐下滑.其次,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薄弱,有能力的化学教师大都调到或考到城市学校任教,现有农村学校化学教师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有的备课组人员较少,无法形成一个健全的备课组,当教师在教学中有了困惑时,不能得到同行教师的解惑,在教法上缺乏创新,许多年遵循自己老的教法,不能相互取长补短.再次,农村化学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城区的化学教师的待遇比农村教师要好得多,大多数城里化学教师有家教收入,而农村的化学教师几乎没有,导致农村化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平时对学生的关注减少,缺少对学生的关心爱护,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成绩一落再落,最终成为化学学困生.

3.家庭的原因所致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整体素质比不上城市学校的学生家长,特别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困难之后,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困惑不能辅导.笔者对班上31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班上学生家长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2人,只有小学文化的有6人,其余的家长是初中文化.当他们的子女化学有了困难,他们怎么能辅导了,他们检查作业时,顶多是看看有没有做,书写是否工整,而城里的学生一旦成绩下滑,家长可以选择在家辅导,或者让学生进辅导班进行补习.另外,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数量近年越来越多,家长到外地打工,长时间不回来.由于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些学生较自闭,和他人交流很少,化学成绩逐渐下滑也无人问津;隔代教育导致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有时爱莫能助,老人在教育孩子时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对孩子的成绩不是十分关心,成绩差了就差了,而且老人的讲话孩子也不听,老人的教育没有一定的强制性,孩子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家长自己没有读几年书,但因为做生意赚到了大钱,他们在经济上纵容孩子,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并不要求,还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带给孩子.这些孩子心里认为,他们的成绩虽不好,但将来照样可以赚大钱成大业.长此以往,混个初中毕业文凭成了他们的目标,自然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化学学困生就这样形成了.

4.社会的原因所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农村集镇规模逐渐缩小,生源逐渐向城区流动,农村学校规模逐渐缩小.有不少居住在集镇的农村家长为孩子进行盲目择校,农村初中的生源逐渐向城区流动,而这部分学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使大部分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留了下来,导致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另外,农村普遍存在的读书无用论,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少家长认为,学生在校即使成绩不行,但只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走上社会后同样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甚至能超过当初有些成绩好的书呆子.基于这样的农村普遍存在的家教观,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成绩逐渐下降,成为学困生.

二、形成化学学困生的内因

外因是诱发条件,内因是根本原因.无论在哪个农村学校,既有一定量的优秀学生,也有不少学困生.这说明化学学困生的形成中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而影响学生发展的内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意识

农村化学学困生在认知方面的落后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而与学生长期存在于自身的错误思想意识密切相关.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成熟也是青春期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重要收获.它既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对个体的人格、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也是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起到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全的自我意识具有良好的自主功能,这对青春期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素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做事想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理容易导致他们思想方法畸形,道德观念模糊,在学习上放松要求,常因为一件小事情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成为化学学困生.

2.智力因素

(1)注意障碍.有的学生上课不能提高注意力,对老师安排的实验也提不起兴趣,表现为上课开小差,不能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不听老师和同学的解释和交流,常常把头低下来,或者把头转向窗外,容易错过课上的重要内容.

(2)记忆障碍.有的学生记忆力不好,一些要求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的现象记不牢.虽然暂时记住了部分内容,但过了一天就忘记了,记忆不具有持久性.

(3)观察障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课标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并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在观察实验时,有的学生不知道观察什么,不能敏锐捕捉有些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

(4)想象障碍.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初中化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现象能力,如理解有关物质的构成、微粒的构成等,有时教师拿学生身边的宏观物体进行类比解释微观结构,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

(5)思维障碍.在农村初中,有些学生在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或做题时,比正常学生慢一两拍,他们并非天生愚笨、智力落后,但也不像一般学生那么“正常”,他们的思维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3.非智力因素

在现行的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活动中,由于初中学生要面临中考,许多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对初中学生智能的开发、应试技能的训练,缺少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注和培养.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非智力因素障碍.

(1)动力障碍.动力机制是激励人们为了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内因.动力机制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包括学习的目的性、成就动机、交往动机等.有些化学学困生虽然经过老师的转化,但由于自身存在动力障碍,因而效果不明显.(2)意志障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意志力,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学习成绩不进而退.这些意志力不强的学生,虽然经过教师的转化,但由于自身存在意志障碍,因而转化效果不明显.(3)情绪障碍.学生在认识过程产生了情感体验,而情感可直接转化为动力,使学习活动具备“能源”,但也会使学生丧失求知欲,给学习活动带来“障碍”.学生如果产生情绪障碍,就会自我封闭,产生消极情绪,对教师的转化工作带来困难.(4)性格障碍.性格决定行为,而存在性格障碍的学生集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是正确的,即表现为不能换位思考问题,如对教师的教育表现为不能接受,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进而发展为不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成绩逐步下滑,成为化学学困生.(5)行为习惯障碍.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间实验室里学到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里.”“为什么是在幼儿园里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要学会思考和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监督者和帮扶者,应加强培养和引导.从长远来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

总之,影响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在转化学困生时,教师要做到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换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或许他们就是未来的王者和俊杰.

猜你喜欢
学困生障碍化学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