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因此,语文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是我们提出这项课题的原因所在。本项课题研究指向教师要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要摈弃功利,褪尽修饰,删繁就简,回归常态。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应该走在语文路上,将视野对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实质,彰显语文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04-01
1.研究课题的背景和目标
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感悟,主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味的读读悟悟,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在一种混混沌沌不可言传的感觉状态中,往往是学生读得热闹,说得热闹,学完课文后,除了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以外,对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布局谋篇的科学等一些语文知识,学生却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我认为,语文教学该精确的地方,还是应该精确的,完全寄希望于学生的感悟,收获一定是甚微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回归常态、抓住语文的本质,引领学生语文学习。具体而言:
1.1亲近语言,玩味、体悟,潜心品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当然,每个学段的学习对象各有侧重,例如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应首先着眼于字词,继而是句,然后是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从词句入手去培养学生的品读意识.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探究能力、概括能力、搜集和整理能力等;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语文味。
1.2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推敲、咀嚼、品赏,在对比中学习语言,敏化语感,丰厚底蕴。
1.3语文运用能力。"学以致用",无论是感受也好,积累也罢,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运用表达。例如语文作文的布局谋篇的语文意识。
2.培养小学语文意识的的实施探索
2.1引导学生整理、理解、归纳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对一个具有高度语文意识的教师来说,教授一篇课文,就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例如《井冈翠竹》,全文采用了类似组诗的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文章比较长,重视了描写、记叙、抒情等写作手法,教学中应引领学生细心体会。比如文章的第二自然节,侧重了对井冈山景色的描写;第五自然节侧重了对井冈翠竹在历史斗争中的记叙;第八自然节侧重了对井冈山人民革命精神的抒情。不但要让学生感悟到全篇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突出重点,这些写法的魅力,还要让他们学习积累这些写法的优美词句。要引导学生领悟和积淀。
2.2在句子的比较分析中,提高语文意识。句子是人们用语言交换信息、交流思想的基本单位。作为语言的使用单位,无论是理解、表达、阅读、写作,它都是一个基本构件,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重要位置,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去赏析。例如在教学《林海》这篇课文句子分析比较和分享时片段: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通过联系对比"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理解秦岭的险峻峭拔就彰显大兴安岭的"温柔"。
(2)"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让学生们体会拟人化的用词方式的好处,教师在朗读教学时,要告诫学生读得轻快一些.才能更好的体会出文章的意味!
(3)"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通过分析使得学生们明白"绿得难以形容",这是大兴安岭的特点,借此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4)"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和"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通过阅读和句子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方式语气更强烈。
(5)通过分析体会比喻的形象生动"银裙"指什么?为什么比作"浪花"? 使得学生们领悟林海的特点,美丽多姿。
(6)"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通过分享,学生们明白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文中极富形象与丰富情感的词句,并经常性地进行这种练习比较,培养学生"字字未宜忽"的品读意识,久而久之,这种有意关注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形成阅读的敏感,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会细品慢嚼,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言语就准确了、传神了、丰满了。
2.3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文意识。语文学习就是从一个个生字、一个个新词、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自己的言语世界的。当然,语言积累包括很多内容,有语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知识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有语感的积累,积累语言中所蕴含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有语言法则的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还有规范语言的积累,如课文精彩片断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诵背等,以丰富学生的语词库。进而丰富学生们的语文意识。
2.4学以致用,实践语文意识。无论是感受也好,积累也罢,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运用表达,但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比较重视的往往是理解性阅读,感受性阅读,积累性阅读,而忽视了表达性阅读,迁移性阅读,这种"半程阅读论"导致了学生实践运用意识不强,学管学,用管用,阅读教学低效、微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减少关于课文内容的一些"深耕细作",多些时间用于言语实践。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则应该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最根本的标点、字词开始,引导学生不断实践运用。
语文意识虽说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心理倾向,但它并不是凭空形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有强烈的语文意识,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为使其最终逐渐内化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本项课题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陈艳玲,小学高年级语文多样化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作者简介:史向图,大专学历,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