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风英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99-01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是开放性的,在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
1.不断的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对课堂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原因、规律等进行主动、持续、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是为了总结,总结是为了提高。反思道德感和责任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此作为提高素质的突破口,随时发现并提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加以改进。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既要求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不同教师群体的课堂教学反思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只要是积极主动的反思,必然会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若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么他离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已不远。所以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2.丰厚的教学储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地要热爱语文,这是前提。阅读、写作、观察、思考、搜集、整理,是做好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的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热情是做好语文教师最起码的态度。懂得珍惜、学会善待、富有爱心这是责任的要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里把教师的作用就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除具备以上的素养之外,更为重要的还必须有丰厚的教学储备,包括知识积累、语言表达、文学功底、情感意识、思维方式、课堂驾驭能力等诸多方面。语文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能,比其他学科教师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才能保证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新的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地位,改变了人们思想意识中语文谁也能说、谁也能教的错误认识,使其走向科学、合理、人本的发展轨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中,教师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往往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身的修养风度给学生留下更美好的印象,教育作用也才能得到良好的体现。另外,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审美情趣、乐观的心态以及不断探究的精神将为个人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体态语言不断地与学生沟通,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解释,巧设疑问,实时点拨,使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其次,教师板书的形式,教师的音容笑貌,甚至手势都能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激起阵阵涟漪,把教学推向高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应注意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应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形成"设疑─求疑─解疑"的过程,并不断循环。教师要以"问题"为核心,经过"设疑―思疑―解疑"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比较、判断与推理、归纳与综合,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知识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4.教学生学习的一些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习。因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才能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才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如,我在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在预习阶段,就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了大量有关作者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而对都德地全面了解,使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迸发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导入阶段,就让学生自己跳读,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第一个教学板块,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注重了学生的听与说。第二个教学板块,注重默读,并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轻易掌握了阅读分析的方法,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而其中的"讨论交流与小结"使学生必须要说,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第三个教学板块中"激活思想"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自己来判断情感取向,培养了学生勇于向他人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使教材的思想性得以充分体现。"创新写作"则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置于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开启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突出了"写"的重要性。我发现,在教学中长此以往,学生更能大胆表述,勇于思考,并掌握了一套非常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5.激励创新的评价机制
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估标准的评估机制。应当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如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成长记录等。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是否准确是其次的。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多关注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因素,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学方法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不同而变化,并随教师的素质的提高而发展,有待我们教师去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