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7-01-19 23:23:56张宏祥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动静脉脑血管病脑缺血

张宏祥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张宏祥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目的:旨在探讨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3D-DSA)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患者均进行3D-DSA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比较3D-DSA及TCD检查对不同脑血管病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本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动脉瘤45例共67个,颅内动静脉畸形36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19例。TCD检查对动脉瘤检出率为50.74%,颅内动静脉畸形检出率为83.33%;血管狭窄致脑缺血检出率为68.42%,明显小于3D-DSA检查97.01%、100.00%、9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164、6.545、4.378,P均<0.05)。结论: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检出率高,可立体显示脑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病 治疗 应用价值

脑血管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某些脑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且常规血管检查在检出、诊断脑血管疾病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故选择一类可有效检出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对保障患者及时得到治疗意义重大。3D-DSA通过后处理技术能立体显示颅内各动脉血管的解剖结构、走形、病变数目等,可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1]。为此,本文收集了10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3D-DSA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经手术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脑血管病变者;②无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入组前未进行相关手术者。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等脏器疾患者;②造影剂过敏者。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3.62±7.49)岁;疾病类型:动脉瘤45例共67个,其中单个动脉瘤者29例,≥2个者1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36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19例,其中包括10例颈内动脉狭窄,9例大脑前动脉闭塞。

1.2 方法

TCD检查:采用德国EME Companion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由同一资深医生采用2、4MHz探头对患者颅内外各背管,检测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等,以血流速度进行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

3D-DSA检查:设备采用美国GE-4100C臂机及配套软件,现行常规脑血管造影,再行3D-DSA图像采集。操作步骤: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头固定,中心矢状面及听眶线垂直与台面,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并插管将导管分别置于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性造影剂注射剂量剂量:15mL/次,速率3mL/s,延迟注射时间:1.5s。开启3D-spin模式,采集完毕后,每一个校准采集和患者影像序列将自动从DLX传送到Advantage工作站中,利用三维系统软件进行数字化影像重建,包括血管最高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血管表面立体影像(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容量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此外可利用NAVIGATOR程序,首先将鼠标端置于所观察血管或瘤体内,选择想要观察的血管走形,进行导航同步观察。

1.3 观察指标

比较3D-DSA及TCD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脑血管病疾病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和百分百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整理TCD检查结果,发现TCD检查总检出动脉瘤共26例34个,检出率为50.74%,其中单个者20例,≥2个者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总检出30例,检出率为83.33%;血管狭窄致脑缺血13例,检出率为68.42%,其中7例颈内动脉狭窄,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经整理检查结果,发现3D-DSA检查总检出动脉瘤例共44例65个,检出率为97.01%,其中单个者29例,≥2个者1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总检出36例,检出率为100.00%;血管狭窄致脑缺血18例,检出率为94.73%,其中10例颈内动脉狭窄,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3D-DSA对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致脑缺血的检出率明显优于TC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164、6.545、4.378,P均<0.05)。

3.讨论

目前临床对脑血管病的检查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其中包括CTA、MRA、DSA、TCD及血管彩超检查等。本组研究主要采用TCD及3D-DSA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对照检测,TCD其主要检查原理是利用了超声多普勒效应,通过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中不同动脉血流动力学、生理参数进行病变评估,在检测颈部、脑部血管病变、狭窄、痉挛、脑供血不足中运用广泛[2,3]。在本组研究中,TCD对于TCD检查对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致脑缺血的检出率分别为50.74%、83.33%、68.42%,明显小于3D-DSA检查97.01%、100.00%、9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D-DSA检查在检出不同脑血管疾病的优势明显优于TCD,笔者认为,出现该原因可能与TCD检查操作者经验、扫查层面相关。

既往研究报道,普通DSA适用于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或扩张检查,3D-DSA在造影方式中不同于DSA,DSA需要常规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消毒铺单,暴露两侧腹股沟部,且至少连接2套动脉内持续滴注器,患者造影后有一定机率出现并发症,比如短暂的血管痉挛,而3D-DSA血管成像技术所需造影剂量相对较低,患者受照X射线剂量小,且3D-DSA可通过各类后处理技术,立体、直观的于各个角度清晰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的3D动态结构、走形、具体位置及整体关系,更有利于脑血管疾病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影像学资料[4,5]。值得注意的是,3D-DSA后处理技术中相互运用可更好的显示血管走形,比如SSD在显示血管的形态中优势较好,同时可利用SSD观察银夹夹闭手术效果;MIP其优势在于可完整显示微小血管,此外NAVIGATOR可相当于模拟内窥镜,能顺着血管内结构对整条血管进行术直视。

综上所述,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检出率高,可立体显示脑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1] 谢名洋,杜端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5):868-870.

[2] 卢俏丽,李晨,尹延英,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8(21):13-16.

[3] 苟煜,张义,罗亨勤.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5,11(12):131-133.

[4] 刘康,缪南东,任勇军,等.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6(1):73-76.

[5] 陈伟伟,靳宗伟,张立新,等.脑血管病认知功能与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158-160.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Whole Cerebral Angiograph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ZHANG Hong-xiang Jingde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Jingdezhen 333000)

1006-6586(2017)23-0046-02

R743

A

2017-10-13

基金项目:景德镇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52SFZC069。

猜你喜欢
动静脉脑血管病脑缺血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50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
29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