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7-01-19 23:23:56周永铮天津市河西医院天津3002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23期
关键词:横径前列腺癌状况

周永铮 天津市河西医院 (天津 300202)

前列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周永铮 天津市河西医院 (天津 30020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实施CT检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增生组)、60例健康人员(正常组)进行研究,对所有人员均进行CT检查,统计分析三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前列腺癌组、增生组患者CT测定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横径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但前列腺癌组、增生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实施CT诊断准确率为96.7%。前列腺癌组患者前列腺形边缘不规则、向膀胱突入、边缘不规则突起、平扫及增强扫描不均匀病灶、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增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前列腺癌实施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且鉴别诊断效果显著。

前列腺癌 CT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疾病,是当前我国中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1]。当前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的临床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严重威胁男性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加强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也是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早期治疗的基础。CT检查是目前临床疾病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方式,但如何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仍是当前CT诊断的重难点研究问题[2]。本院为进一步了解CT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健康人员均进行了CT检查,并将不同类型患者的CT检测结果实施了对比,以下就检测结果行回顾性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6 月~201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增生组)、60例健康人员(正常组)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疾病类型诊断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等综合诊断确诊;正常组人员无明显疾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检查[3]。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其他前列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患者[4]。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5.7岁(s=8.3);腺癌56例,细胞癌3例,腺鳞癌1例;病理分期: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27例,Ⅳ期7例;增生组患者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5.6岁(s=8.5);正常组人员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5.7岁(s=8.4)。对前列腺癌组、增生组、正常组人员一般基线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可实施比对。

1.2 方法

对所有人员均进行CT检查,所有患者均通过GE ProSpeed FⅡ螺旋CT机实施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为5mm,层距为5mm,螺距为1.0mm。检查前保持空腹状态,在患者检查前指导患者增加饮水,适度憋尿,促进膀胱充盈。检查时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者耻骨联合下缘至双侧髂前上嵴部位实施扫描,自下而上扫描,平扫后使用高压注射器向患者肘静脉注射100mL泛影葡胺注射液(60%,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315),延迟30s后实施检查。检查结束后由放射科2名主治医生实施联合阅片。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三组人员CT测定前列腺大小状况;②统计分析前列腺癌组及增生组人员CT诊断效果及检测影像学表现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19.0软件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前列腺大小,t检验。用率表示影像学表现分布状况,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人员CT测定前列腺大小状况分析

正常组人员CT测定前列腺上下径为(2.2±0.3)cm,前后径为(3.4±0.5)cm,横径为(4.4±0.8)cm。增生组患者CT测定前列腺上下径为(4.5±0.7)cm,前后径为(4.7±1.1)cm,横径为(5.5±0.6)cm。前列腺癌组患者CT测定前列腺上下径为(4.7±0.8)cm,前后径为(4.8±0.8)cm,横径为(5.4±0.8)cm。

前列腺癌组、增生组患者CT测定前列腺上下径(t=22.665,P=0.000;t=23.393,P=0.000)、 前 后 径(t=12.606,P=0.000;t=8.334,P=0.000)、横径(t=6.847,P=0.000;t=8.521,P=0.000)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较高。

前列腺癌组患者CT测定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横径与增生组患者无明显差异(t=1.457,P=0.148;t=0.594,P=0.554;t=0.775,P=0.440)。

2.2 前列腺癌组及增生组人员CT诊断效果及检测影像学表现状况

前列腺癌组患者实施CT诊断检出58例,2例Ⅰ期患者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6.7%。

形态:前列腺癌组患者中前列腺形边缘不规则57例(95.0%),增生组为32例(53..3%);前列腺癌组患者形态不规则44例(73.3%),表现为向膀胱突入,增生组为28(46.7%)例;前列腺癌组前列腺边缘存在角状、结节状、不规则突起50例(83.3%),增生组为10例(16.7%)。前列腺癌组患者前列腺形边缘不规则、向膀胱突入、边缘不规则突起检出率与增生组相比明显较高(χ2=27.184,P=0.000;χ2=8.889,P=0.003;χ2=53.333,P=0.000)。

密度:前列腺癌组患者平扫时出现不均匀低密度灶18例(30.0%),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密度灶53例(88.3%),增生组分别为:0例(0)、14例(23.3%)。前列腺癌组患者平扫、增强扫描不均匀病灶检出率与增生组相比明显较高(χ2=21.177,P=0.000;χ2=51.400,P=0.000)。

周围浸润状况:前列腺癌组患者检出周围浸润40例(66.7%),膀胱受累36例,呈现软组织肿块、膀胱壁不均匀增厚症状,直肠受累4例,呈现软组织肿块、直肠壁不均匀增厚症状。增生组患者无周围结构组织浸润状况。前列腺癌组患者周围浸润检出率与增生组相比明显较高(χ2=60.000,P=0.000)。

淋巴结转移状况:前列腺癌组患者检出淋巴结转移6例(10.0%),包括盆腔淋巴结肿大4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2例。增生组患者无周围结构组织浸润状况。前列腺癌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增生组相比明显较高(χ2=6.316,P=0.012)。

3.讨论

当前受男性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不良性活动、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前列腺癌的临床发生率正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且研究证实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在70~80岁人群中达到峰值。前列腺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著,随肿瘤发展,将出现压迫症状及转移症状,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不尽、尿急、尿频、尿失禁、血尿等多种症状,患者诊治不及时癌细胞可转移至多种脏器,引起患者全身多脏器、组织功能损伤甚至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加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CT诊断是目前影像学检查的常用方式,采取CT检查简单快捷,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低,创伤小,临床应用较为广泛[6]。根据三组人员前列腺大小对比,显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均呈现前列腺明显增大状况,而且两者差异不大,难以通过前列腺体积辅助疾病鉴别诊断。本次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和增生组患者前列腺形态、增强时密度表现虽存在一定差异,但上述特征不存在特异性,仅能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辅助指标,而平扫时不均匀低密度灶、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仅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出现,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表现[7]。此外,本次研究中CT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6.7%,仅有2例Ⅰ期患者漏诊,在周海[8]等人的相关研究中也提出CT对于可明确诊断Ⅲ期以上前列腺癌,对于Ⅰ期前列腺癌仅能做出可能性诊断。分析原因可能是Ⅰ期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结构、形态变化处于恶性初期,变化不显著,与前列腺增生患者较为相似,进而易出现漏诊状况。

临床需将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结合,提升诊断准确性,辅助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过程。

综上所述,前列腺癌实施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且可辅助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过程,运用价值显著。

[1] 郝珊瑚,张国旭,王志国,等.18F-FDGPET/CT利尿剂延迟显像对前列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4,21(5):1154-1156.

[2] 王德民.CT检查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82.

[3] 邓明,王良,张进华,等.宝石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结节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1):118-122.

[4] 廖文华,张杨贵,何旭升,等.MRI与CT诊断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准确率对比[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3):81-83.

[5] 柳军晓.前列腺癌诊断中CT和MRI的临床应用[J].医药与保健,2014,22(4):149.

[6] 江晓勇,王德顺,林建军,等.CT及MRI征象对老年前列腺癌的敏感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7079-7080.

[7] 尤强,蔡华伟,庞富文,等.18F-NaF PET-CT显像技术辅助下的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建立[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8(2):276-281.

[8] 周海,付风魁,孙艳峰,等.前列腺癌的CT诊断[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1):27-28.

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ZHOU Yong-zheng Tianjin Hexi Hospital (Tianjin 300202)

1006-6586(2017)23-0042-02

R737.25

A

2017-09-20

猜你喜欢
横径前列腺癌状况
更正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关注前列腺癌
认识前列腺癌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