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

2017-01-19 23:23:56息迅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影像科辽宁鞍山11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双源低电压胸痛

息迅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 影像科 (辽宁 鞍山 114000)

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

息迅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 影像科 (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胸痛患者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研究组接受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照组给予双源CT常规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比两组急性胸痛患者经不同CT检查后所得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急性胸痛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研究组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电压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正确率,有利于急性胸痛患者尽快确诊病情并提高检查安全性,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急性胸痛 三联症 双源CT 低电压 诊断效果

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急诊症状,及时确诊病情是保障患者疗效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1]。本文为提高急性胸痛诊断正确率,特选取90例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胸痛患者,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35~89岁、平均年龄(62.92±1.61)岁,心率57~113次/min、平均(78.92±4.51)次/min。随机(抽签方法)将90例急性胸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因急性胸痛前来就诊,临床医生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确诊病情,其中研究组接受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照组给予双源CT常规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仪器选用德国SIEMENS(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新双源CT机,研究组管电压100kV、对照组管电压120kV。其他参数相同(重建厚度0.75mm、参考毫安秒320mAs、球管旋转时间每转0.33s、重建间隔0.5mm),全剂量曝光时间窗为35%~75%RR间期,以4%全剂量曝光作为其余时相管电流,对比剂选择370mgI/mL碘普罗胺(肘前静脉高压注射,速度每秒4.5mL、剂量90mL),设置肺动脉分叉处为感兴趣区域,选择自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以100Hu为触发阈值,自肝脏上缘至胸廓入口为扫描范围,待获得图像后经计算机实现相应后处理,如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等,由三名高年资专科影像学检查医师采用双盲阅片法根据图像确诊病情。记录两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经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双源CT常规电压胸痛三联检查不同CT检查后所得图像质量、辐射剂量。

1.3 观察指标

图像质量:根据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所得图像表现情况分为1~4分(分数与图像质量呈正相关):1分:图像存在严重伪影,无法对三支血管作出诊断;2分:图像可见中度阶梯状伪影(曲面重建或管壁),对比剂伪影(放射状)干扰管腔,但仍可作出临床诊断;3分:图像可见轻度阶梯状伪影(曲面重建或管壁),仅少量对比剂对管腔造成放射状伪影,对诊断结果未造成影响;4分:无对比剂干扰伪影(管壁)、阶梯状伪影(血管),具有连续完整的管腔且三支血管均可清晰显示。辐射剂量:待CT扫描完成后根据计算机辐射计量表记录本次检查对机体造成的辐射剂量,其中有效剂量为胸痛序列容积CT剂量指数与放射剂量长度乘积(mGy·cm)。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17.0作为本次研究的统计学分析软件,本文检查所得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相关数据均属于计量资料(表示方法±s、检验方法t),统计学结果P<0.05则提示上述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相应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研究组检查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剂量(5.63±0.54)mGy·cm显著低于对照组(9.28±1.05)mGy·cm,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3.47±0.14)分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3.65±0.21)分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胸痛三联症(TRO)是造成急性非外伤性胸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主动脉夹层等。研究表明,急性胸痛大多突然起病,临床除具有胸痛表现外并无其他特异性症状,若患者未获得及时诊断将贻误临床救治时机造成严重后果[2]。近年来,由于周围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加之饮食结构调整、生活习惯改变、工作及学习压力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急性胸痛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如何对此类患者及时确诊已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使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利用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密度不同这一特性,经X射线片完成摄像后通过相应计算机软件对其实现重组,获得清晰的靶目标图像并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具有无创、使用方便、可重复性等特点。对急性胸痛患者实施CT检查可一次性获得肺部、心脏、主动脉等靶器官完整图像,有利于医生尽快确诊病情,为临床及时救治患者创造有利条件。双源CT(DSCT)是在传统C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技术,采用探测器、X射线源组合形式,检查过程中仅需转动90˚采集的数据即与以往传统CT转动180˚相同,有效避免因心率加快所致冠状动脉搏动伪影,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但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CT检查急性胸痛患者对机体造成较大辐射伤害,且扫描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确保检查安全性。双源CT检查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光子能量、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均与管电压具有显著相关性,若在检查过程中提高管电压则X射线光子能量随之上升,X射线对机体组织的穿透能力增强将导致图像质量则有所下降,辐射剂量则显著增加,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有学者提出,对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过程中,若适当降低管电压可在对所得图像质量未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显著降低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剂量[3]。本文研究可知,研究组经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后,该组图像质量评分与接受双源CT常规电压胸痛三联检查的对照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诊断急性胸痛具有更为理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此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应用低电压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急性胸痛诊断正确率,有利于使急性胸痛患者尽快确诊病情并提高检查安全性,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1] 王皆欢,陈东风,王少春.双源 CT不同管电压技术诊断急性胸痛三联症效果比较[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37(5):320-322.

[2] 刘培政,刘红.对比剂优化注射在双源CT急性胸痛筛查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8):51-53.

[3] 韩玫.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中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59-61.

Dual Source CT Low Voltage Chest Pain Triple Examination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te Chest Pain

XI Xun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Anshan Central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 (Liaoning Anshan 114000)

1006-6586(2017)23-0036-02

R816.4

A

2017-05-18

猜你喜欢
双源低电压胸痛
有些胸痛会猝死
祝您健康(2018年11期)2018-11-13 04:36:54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自动化学报(2018年2期)2018-04-12 05:46:16
谈智能JP柜在农村配网治理“低电压”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7年1期)2017-05-17 03:54:27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对称和不对称故障下的并网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研究
电测与仪表(2015年9期)2015-04-09 11:59:38
应用STATCOM与Crowbar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
电测与仪表(2014年7期)2014-04-04 12:09:30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并网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仿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