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绩效提升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

2017-01-18 02:35俞欣悦
财政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农惠农松阳县支农

俞欣悦

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绩效提升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

俞欣悦

中国经济发展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如今已迈入新常态,农业作为第一大产业在农产品售价方面已经没有多少提升的空间,农业生产消耗在逐步增大,在资源和生态空间的使用方面也逐步达到上限。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提高财政支农的效益,是松阳县财政支农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以浙江省松阳县的财政支农惠农资金为切入点,多角度分析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现状、绩效情况以及影响绩效评价的因素,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以整合支农惠农资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主,全面推进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绩效评估改革为辅的解决目前财政支农惠农资金面临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松阳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绩效分析

(一)松阳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的现状分析

松阳县位于浙西南山区,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中部盆地开阔平坦。总面积中:山地占76%,耕地占8%,水域及其他占16%,谓“八山一水一分田”。松阳县地域面积140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境内河流属瓯江水系,主流域面积占松阳县面积92.55%。此外,县域内有5个乡镇有山间小溪流,其流域面积占7.45%。

从“松阳县财政收入支出表”以及“松阳县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表”中可以知道,松阳县属于浙江省的欠发达县,一直以来,松阳县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财政收入较少。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松阳县财政总收入逐年持续稳步增长,2014年比2004年增长了7.87倍。但是在财政总收入增长的同时,财政总支出也在逐年稳步增长,且增幅超过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从2004年的58.92%下降到2014年的33.41%,财政收入远不够支撑财政支出,常年处于财政赤字的状态。从松阳县的地理环境概况可知,农林牧渔业是松阳县的支撑性产业,其中农业最为重要,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历年来均占70%以上,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除农业以外,牧业和林业对于松阳县来说也相对比较重要,其中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历年维持在15%左右,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历年保持在11.5%左右。总的来说,在有限的财政资金约束限制下,提高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效益,又快又好地发展农业,对于松阳县来说至关重要。

表1 松阳县财政收入支出表① 松阳县统计局:《历年松阳县统计年鉴》,统计出版社,2004-2014。

表2 松阳县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表② 松阳县统计局:《历年松阳县统计年鉴》,统计出版社,2011-2014。 单位:%

1.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的绝对规模分析

图1 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绝对规模分析③ 松阳县财政局历年内部数据,2008-2015。图

利用财政资金对农业投入和扶持是化解“三农”难题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加,松阳县财政预算“三农”投入规模也在高速增长。从“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绝对规模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以来,松阳县对“三农”的资金投放总额在持续上涨,增长的幅度也十分可观。整体上来看,松阳县相关资金投放数额由2008年的36195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16062万元,增长了3.2倍,2008-2015年“三农”资金投放总额合计为58亿元。观察资金投放增速,松阳县2008年到2015年的投资年均上涨达到18.43%,远远大于这一阶段县财政支出平均增长速度。此外2014年27%的异常增幅的原因是松阳县为浙江省的欠发达县,从2011年开始,浙江省对松阳县开展了3年为一轮为期三轮总资金为9亿元的特殊帮扶。2014-2016年是第二轮省特扶资金投入时段,而2014年作为开头年,获得了新一轮省厅特扶资金的松阳县对“三农”投入规模也明显加大。总的来说,近五年,松阳县“三农”资金投放总额在持续增长,但是剔除浙江省对松阳县开展的特殊帮扶这个因素,该县最近一两年农业投资增长势头逐步放缓。

2.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的相对规模分析

图2 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相对规模分析① 松阳县财政局历年内部数据,2008-2015。图

近几年,松阳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松阳县财政部门也不断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从“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相对规模分析图”中可以看出,近8年来松阳县财政“三农”投入规模占松阳县财政总支出比重都维持在50%左右。总的来说,松阳县政府对于农业投入相当重视,但是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要突破历年来维持相对稳定的支农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数,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存在一定的困难。

3.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的结构分析

“十二五”期间,松阳县涉农资金的财政投入更多地转向基层建设、社会实业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财政投入方面的变化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社会的矛盾,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从“松阳县财政支农结构分析表”中也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间,松阳县医疗卫生类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以及包括粮食安全、农业救灾抗灾和生态建设在内体现公共财政性质方面的其他支出从2011年25268万元到2015年44657万元,增长了近1倍,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总的来说,相较“十一五”期间,近五年的发展,松阳县财政支农结构日趋完善,但是财政支农结构的优化在未来还是一个重点。

(二)松阳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效益的分析

1.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提高农民素质的分析

表3 松阳县财政支农结构分析表① 松阳县财政局历年内部数据,2011-2015。 单位:万元

表4 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提高农民素质的分析表② 松阳县农村工作办公室历年内部数据,2011-2015。

近几年,松阳县紧紧围绕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积极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重点突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5年松阳县完成农民培训9621人次,其中实用人才培训1961人次,成功培育5家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新增25个村级培训联络点,选送13位专兼职农民培训教师进修。开展松阳茶师培训14期763人,电商培训14期663人,农家乐(民宿)培训10期485人③松阳县农村工作办公室内部数据,2015。。从“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提高农民素质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次数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松阳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2015年比2011年增加2568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从2011年的1203次增长到2015年的1961次。除此之外,可以看出松阳县2015年以及未来的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发展趋势,即在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点上扩面增点,逐步推进其他重点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培训。总的来说,近五年,农民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素质的提升是正相关的。

2.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分析

“十二五”期间,松阳县以实施特扶项目、培育新型产业、强化扶贫开发、提升农民素质等工作为载体,多策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分析表”看出,随着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增长,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在逐渐增长,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长了近1倍,近五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6.51%。总的来说,近五年松阳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是农民增收存在“天花板”现象,财产性收入总量小、比重低,低收入农户增收乏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

3.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促进农村居民脱贫的分析

表5 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分析表①② 松阳县农村工作办公室,历年内部数据,2011-2015。

表6 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促进农村居民脱贫的分析表②

实际工作中,低收入农户认定5年一个阶段,在松阳县,2008年-2012年为一个阶段,2013年-2017年为新的一个阶段。因为2013年松阳县完成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调查认定,认定新一轮低收入农户,所以2011到2015近五年的数据要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比较。

“十二五”期间,松阳县在锁定帮扶对象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施策、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通过强化考核督查、保障兜底、结对帮扶和精准扶贫等举措,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促进农村居民脱贫的分析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2015年,随着松阳县“三农”投入规模的增加,结对帮扶资金的投入也逐渐增加,2015年比2011年增长了近1倍,每年完成提升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的任务的比例也逐年提高。总的来说,近五年,松阳县低收入农户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户脱贫是呈正相关的。

(三)松阳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对培育农业产业的效益分析

1.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培育农家乐产业的效益分析

“十二五”期间松阳县抓点扩面,完成云上平田和新天地农业休闲园两家农家乐综合体培育,其中云上平田完成总投资1500万元,新天地农业休闲园完成总投资1.26亿元。创新发展工商资本、合作社(协会)+经营户、租赁流转等多种模式,打造了过云山居、云上平田、柿子红了、紫草房等一批民宿品牌。截至目前,松阳县共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民宿135家,床位1400张。2015年,松阳县新增斋坛蓝莓、象溪七沐山、岱头高山水稻和青蒙花海4个休闲观光农业园(点),实现休闲观光旅游人数51.5万人次,旅游观光收入2104万元,休闲观光农业产值94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4%、36.4%和41.7%。②松阳县农业局,内部数据,2015。从“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培育农家乐产业的效益分析表”表中也可以看出,农家乐对松阳县旅游业总体的贡献率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增长显著,农家乐营业收入从2011年到2015年增加了近7倍,接待游客数量爆发式增长100多万人次,农家乐产业规模总体稳步扩大。2015年全年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21.63万人次,年直接营业收入5711.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1.69%和66.26%。总的来说,近五年,松阳县农家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民宿市场蓬勃发展,为未来全县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表7 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培育农家乐产业的效益分析表① 松阳县农村工作办公室,历年内部数据,2011-2015。

2.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培育茶叶产业的效益分析

“十二五”期间松阳县坚持茶叶支柱产业培育不动摇,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在松阳县域打造集“生态茶园科技示范、精深产品研发制造、茶园休闲旅游、产品交易集散、茶业人才集聚”为一体的茶产业园区,在山区乡镇重点建设有机、绿色食品生态茶叶产区。从“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培育茶叶产业的效益分析表”也可以看出随着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逐年增加,松阳县的农业产量、茶叶总产值每年稳步增长。近五年,茶叶产值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从最早的44.62%提高到56.06%,增长了10多个百分点;“银猴”是松阳县的自创茶叶知名品牌,近五年,其品牌价值大幅增加,2015年比2011年增长了36.07%;浙南茶叶市场交易总量整体稳步放大,交易总额逐年扩大。2015年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2.11万亩,茶叶总产量11326吨、产值8.19亿元,同比增长17%;浙南茶叶市场实现交易量7.38万吨,比2014年小幅下降的原因是西部地区茶叶产业近一年来逐步发展,西部地区的茶叶企业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部分茶叶在当地进行交易;浙南茶叶市场实现交易额47.56亿元,比2011年交易额将近翻一番。总的来说,茶叶产业是松阳县的龙头产业,受到松阳县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自身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表8 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培育茶叶产业的效益分析表③ 松阳县农业局,历年内部数据,2011-2015。

3.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培育食用菌产业的效益分析

表9 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培育食用菌产业的效益分析表① 松阳县农业局,历年内部数据,2011-2015。

“十二五”期间松阳县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向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发展,从“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对培育食用菌产业的效益分析表”中看出2011-2015年食用菌全年生产总量稳定在6000万袋左右,产值超2亿元且逐年增长。2015年,松阳县生产食用菌6303万袋,已连续19年稳定在6000万袋左右,全年总产量4910吨,同比下降3.16%;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3.31%。2015年松阳县食用菌总产量下降是因为北方地区推出了更加优惠的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松阳县所属的市中3个县的种植食用菌农民中一部分种植者被北方优惠政策吸引,离开县域去往北方种植食用菌。总的来说,松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到了瓶颈期,如若不在原有的种植生产基础上寻求新的增长点,食用菌生产总量难以突破。

二、松阳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绩效的影响因素

(一)投入规模与结构

1.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且地方配套难

一方面各级财政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在支农惠农资金的结构和投入能力方面,从浙江省和松阳县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主要投入对象仍是农业生产,地方政府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对于农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较低。在我国五级财政体系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县乡(镇)两级财政。特别在农村税费成功改革之后,许多县乡(镇)级的政府财政收支陷入了困境,特别是像松阳县这样一些欠发达地区县乡级财政,政府内部的资金运转更加困难,政府的资金只够维持工作人员的基本经费以及部门日常的办公支出,对于农业的财政投入,更多时候是有心无力,只能依靠上级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地方财力薄弱且配套难。中央和省财政厅下达的一些财政支农惠农投资项目,都明确要求县(市)政府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政府参与农业产业投资,从而实现多方投入资金来带动农业的发展。但是从“松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绝对规模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像松阳县这样一些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有限,财政十分困难,基本上都是“保吃饭”财政,难以承受太多的资金配套要求。

2.农业产业结构不完善且品牌效应低

一是县域农产品缺乏特色。松阳县下属的19个乡镇虽然已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出特色产品,但由于松阳县所属的市内各县市之间地区差异并不大,都属于山区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除茶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二是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大。松阳县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普遍偏小,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整体上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低下,示范带动效应较弱。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松阳县“靠天农业”的格局尚未改变,灾害性天气极易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农业抗风险能力依然薄弱。四是农业科技含量低。近年来,松阳县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配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和质量参差不齐,同时一些农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受文化水平的制约以及自身认识的影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少现代化农业经营的制度和技术的支持,难以构筑知名品牌,无法形成产业优势。

(二)资金管理

1.涉农项目管理部门多且难统一

一是管理部门较多。财政支农惠农资金长期以来因为行政管理体制的限制一直都是由很多个部门协同管理的。现阶段,在松阳县对支农惠农资金有管理权限的就有10多个部门,包括松阳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松阳县财政局、松阳县农村综合开发办公室、松阳县农业局以及松阳县发展和改革局等,而且以上部门的管理中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情况,例如松阳县农业局和水利局两个部门就重复涉及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松阳县水利局和林业局共同管理水土保持项目,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许多。各单位部门之间职能的交叉重叠导致各部门之间难以统筹协调的困局。二是资金使用分散。涉农资金管理部门多,导致涉农资金使用分散。每年松阳县政府接到的关于支农惠农的项目提案数量十分巨大,针对的领域以及项目也各不相同,每个部门各自审批通过即可得到财政拨款,一时间造成“撒胡椒面”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专业的审批小组,未对重要的农业项目进行重点财政支持,导致一些重要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达不到预期的申报效果,降低了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2.涉农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松阳县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各类财政支农惠农资金使用的资金管理办法。一是支农专项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松阳县还未制定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还是缺乏统筹规划,加上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整合也有待细化,各类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难以实现“打捆使用”。二是农业项目申报审批制度不够完善。相关部门对农业项目的申报审核把关不严,偶有虚报项目的情况,有的更是故意包装空壳项目以骗取上级补助,即所谓搞配套空头承诺或搞“钓鱼”工程。此外涉农主管部门的多头管理也会导致涉农项目发生重复申报。三是支农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不规范。农业项目计划建设和资金拨付存在时间差的问题,有些工程是季节性工程,往往由于资金到位较晚,项目不能在当年及时实施,没有及时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

(三)监督

1.涉农资金监督机制不健全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督机制不健全。随着财政涉农项目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涉农项目越来越多,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监督审查问题成为松阳县政府部门以及百姓的关注焦点。受到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使用范围、层级复杂的管理体系以及监督检查者素质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松阳县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来对财政支农惠农资金进行监管。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督机制不健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全程化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管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监督主体对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监督不力和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涉农项目的申报过程缺乏监督,对项目的进度考核和资金使用管理监管不到位。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督力度的不足和监管不到位导致该资金违法乱纪的现象偶有发生,从而使得松阳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发挥出资金的全部效益。第二,缺乏立体式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管体系。这是目前松阳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督体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缺乏立体式的监督体系,财政局绩效评价监督小组、审计局专项资金检查组以及农业局等主管业务部门之间的综合配套检查就不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此外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公众媒体监督)没有充分加入到松阳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监督体系中,使得群众和媒体的日常监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绩效机制不健全且意识差

一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绩效考评机制。由于政府绩效评价工作在松阳县起步较晚,尚缺乏系统性研究,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绩效评估工作中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与此同时,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绩效评估工作很缺乏在专业绩效评价方面的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在绩效评价指标上做到科学和规范实属不易,这就很大程度上对松阳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造成了影响。此外,对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绩效考评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干部对绩效考评工作掌握不到位,甚至把绩效考评认为是例行检查,使得绩效考评工作在松阳县政府部门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提升松阳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绩效的对策建议

(一)形成投入新机制,拓宽资金渠道

资金投入是“三农”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推进过程中,不仅要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也要形成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投入的新机制,使其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三农”上来,提升支农惠农的资金投入比例。

一是保证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央、省级财政在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农惠农的主体地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加,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保证支农惠农的资金投入的增长比财政支出的增长要快。同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财税体制,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财力,形成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以市县为辅的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

二是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一方面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只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建设改造等项目的投入,才能最终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另一方面县级财政要通过农业项目等各种方式积极与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实现对接,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是拓宽县级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筹集渠道。首先抓住浙江省大力推广农业发展产业基金的契机,积极对接省级农业发展产业基金参股松阳县生态经济产业基金或“直投入”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其次引导县级政府产业基金和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多种形式的“子基金”投资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项目。再次配合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财政惠农支农资金1∶3或1∶5甚至更多倍的放大,建立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最后围绕“小财政支持大农业”这一核心,发挥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撬动力,带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整合支农惠农资金,明确资金流向

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财政支农资金,集中使用,对于加强支农惠农资金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支农惠农资金的整合不是所谓的调整和归并,更不是简单地将其中一部分资金统一管理,它是一种有机的管理体系。在县级政府成立支农惠农资金整合小组是有必要的,小组成员应该由县农村工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发展和改革局等多个部门联合组成。这个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规划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建设,在年度支农惠农投资上进行协商和决定,在各个投资建设重点和项目布局方面进行衔接,以保证支农惠农投资的所有重大问题有效解决,从而对各个部门支农惠农投资的安排进行合理的指导。

二是突出重点地整合支农惠农资金。现阶段支农惠农资金范围很广,以松阳县为例,目前支农资金项目主要有:(1)特色优势农产品提升项目。主要包括茶叶、香榧、油菜、食用菌、蔬菜、畜牧、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生态农业品牌,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2)农业产业化项目。重点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农产品促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项目等。(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节水灌溉技术、小流域治理、标准堤塘建设等项目,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项目。主要包括种子种苗工程、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百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等。(5)农村公益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有:“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中心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异地搬迁,旧村改造,六边三化三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工程,通村道路联网工程,农民饮用水安全工程等。(6)农业和农村公共安全项目。主要有:森林防火远程监控体系建设、小流域洪涝灾害预警体系建设、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预警体系建设、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对上述项目要进行有机整合,促进相关支农惠农资金集中使用,资金整合重点要以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项目为切入点,整合农业产业类专项资金;以农村水利、交通等建设项目为切入点,整合农村基础设施类专项资金;以改善生态环境项目为切入点,整合农村生态保护和治理专项资金;以农村社会事业项目为切入点,整合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专项资金。把各种渠道和各部门管理的财政支农惠农资金适当集中起来,有利于围绕农业农村发展主题,突出政府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品牌促增收

推进松阳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向,以茶叶引领推动全产业发展融合,构筑品牌效应,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是拉长茶叶全产业链,打造茶产业强县。按照“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产业定位和“质上提升、链上延伸、服务提高”的总体思路,以整建制创建全县域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契机,通过“优化茶园设施、强化茶厂改造、推进集聚建设、挖掘茶业文化、完善机制保障”五大抓手来实现茶资源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建设。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做精做优食用菌产业。推进食用菌产业提量提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依托“中国花菇之乡”金名片,推进食用菌产业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以发展反季节菌种和食用菌菌棒场加工生产菌棒为新的生产增长点,实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培育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培育,挖掘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提质增效,鼓励和引导业主开展民俗文化展演、农事活动体验、分享乡村生活场景等模式来延展乡村休闲旅游体验深度。

(四)建立涉农资金项目库,建立良性机制

建立财政支农惠农资金项目库。结合本县的民情地情,将资金项目库建立起来,在管理支农惠农项目资金的时候实行项目申报制度。所有财政支农惠农资金项目必须从项目库中筛选上报,防范项目实施和建设地点重复上报,套取上级财政资金。项目上报批准确定后,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实施的主要依据。通过打造“项目”和“产业”平台来实现项目共建、资源和利益共享,保证实施一个受益一片,要避免支农资金“撒胡椒面”的现象再次发生,建立支农惠农资金良性机制。

(五)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坚持依法治农

一是健全涉农项目资金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全程化涉农项目资金监督机制。农口主管部门、审计局、财政局等部门要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保持监督工作的持续性,对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效益以及项目的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健全立体化的涉农项目资金监督机制。强化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将财政支农惠农支出投放与效能相关的信息置于农民群众和大众媒体的有效监督之下,进一步疏通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渠道,开辟农民群众和大众媒体监督的阵地,构建强化涉农项目资金监督的多重防线,形成立体化监督的态势,实现涉农项目资金监督环节的公开性和广泛性。

二是健全绩效评价机制。首先,提高对绩效评价的思想认识。明确绩效评价是财政资金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的需要,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手段。其次,建立全方位涉农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加大财政涉农项目资金绩效考评的结果对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分配的影响力度,提升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绩效评价的权威性。最后,加强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财政涉农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知识培训,提高干部的专业绩效评估技能,强化干部的绩效意识。

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财政地税局

(责任编辑:董丽娟)

猜你喜欢
农惠农松阳县支农
捉蟋蟀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下)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上)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
宅基地上的“暖心工程”——松阳县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