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红强(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敦煌壁画对现代人物画的发展与影响
雒红强(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敦煌石窟地处我国西北,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背景,石窟保存了魏晋到宋末元初一千多年的图像资料,其绘画内容包括历史大事件、农耕、服饰、生活用具、体育运动等等,其场面宏大,绘画内容之多,均为历史罕见。敦煌壁画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物图像为主线,兼及其他,这对于我们纵向了解我国的人物画提供了详尽的历史资料,也对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敦煌壁画;人物画;发展;影响
就敦煌壁画而言,他的艺术魅力不仅仅是宏大场面给人视觉的震撼,所营造的氛围给人一种审美的享受,同时丰富的造型规律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敦煌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历经千年,兼容并蓄,既接收着中原文化的滋养,又借鉴了西域、古印度、波斯等外来的审美理念及绘画技法,最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种开阔的胸襟和虔诚的艺术态度,给我们的创作以极大的启迪,在这方面进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大千、林风眠、唐勇力、平山郁夫等都对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
敦煌开放包容的思想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才能出现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例如北魏时局动荡,战乱连连,其壁画内容就以战争场面为主,隋唐社会安定,国富民强,反应在壁画上,其规模宏大、色彩富丽、人物丰润、人体写实,处处彰显时代气息。敦煌壁画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风格并存,其每个朝代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包括形式和内容都有新的变化,例如隋朝的壁画,从形式上看,有别于北朝的布局模式,出现大型经济变化的创作,探索以人为主创造“情景”的绘画模式,在一般情况下,壁画都是以人物为主展开叙事的,但到唐代时已出现单独的山水作品,画面垂柳依依、桃李怒放。此时与宗教关系不大的人文主义绘画已经出现在了宗教壁画里面,也是一种绘画风格的创新与探索。中唐时期,吐蕃统治敦煌,此时画风大变,风俗内容居多,宗教内容偏少,使人耳目一新,堪称中唐时期代表性特点。曾有一度蒙古人统治敦煌,此时又有不同风貌,由于蒙古人信仰弥宗佛教,信仰有所不同,表现在壁画上的内容及形式感也不同,例如第三窟千手千眼观音像,真可谓是经典之作,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借鉴与模仿,甚至有些被编成舞蹈艺术,风靡一时。唐以后,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多出现于敦煌壁画中,如《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画面场面恢弘、人物过百、刻画细致入微、完全是一幅世俗的贵妇人游春图。
宋元以来,文人画日渐兴盛,尚写意、重水墨已蔚然成风,山水、花鸟日渐兴盛,而盛极一时的人物画渐渐的衰退,又由于历史原因,此前的人物画完整流传下来的不多,要看此时的人物画,只能从壁画中寻找,而敦煌壁画就是首选,究其原因,其一是存在的数量很大,初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窟,其二是完整度高,这一百二十多个窟将人物画从幼稚到成熟演绎了一遍,是一部完整的发展史。
张大千在敦煌研习壁画,一去就是两年多的时间,大千彻底被敦煌壁画精美的图画、严谨的构图、绚丽的色彩、恢宏的气势所征服。大千先生在晚年为《叶遐庵先生书画集》所作序言中曾道“先生因谓予曰人物画一脉自吴道玄、李公麟后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异,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矣。力劝予弃山水画竹,专精人物,振此颓风厥后西去流沙,寝馈于莫高、榆林两石室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凡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从而得知,大千看则临摹壁画,实则倾慕古人。从唐宋以来流传下来的人物真迹几乎少之又少,想求到真迹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唯独壁画一脉相承,保护又完整、面积又大,脉络清晰,从北魏至元大致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我国美术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其人物画一脉时间跨度之长,均为历史空前,是学习的绝佳材料。
张大千在敦煌,他以虔诚的态度和对艺术的执着与狂热接受着敦煌壁画的洗礼。在此,临摹的真正目的是要兼容并蓄,改变自我,寻找突破,经过一番执着的临摹研究,张大千的画风开始一变,以前那种具有文人气息的清丽雅逸一扫而光,出现在画面当中的人物便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在人物动态以及衣着上面多有借鉴壁画的成分,大千对于壁画色彩巧妙的应用,开创了中国泼墨泼彩之风先河,不仅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也对张大千成为一代大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唐勇力可以说是中国画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其绘画特点是将传统工笔画与壁画的一些技法结合,创造出有异于传统的画面效果,画面效果显得松动又厚重,大气之余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之所以画家有如此成就,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曾多次到敦煌、天水麦积山等地艺术考察,他仔细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探寻着自己与壁画的结合点,一次一次的尝试着能够让自己宣泄情感的画面形式,他沉浸在壁画历经岁月而又曾经辉煌的残片中,发现着、享受着其中的时间所赋予他的美,这是一种经历沧桑后的美,一种真正的沉淀美,这种美转换到画面当中,他打破了传统工笔画的局限,将写意的成分融入了画面当中,丰富了画面效果,也改变了我们以往对工笔画的认识。其画作《敦煌之梦》是一幅传统意义上的工笔画,兼有工笔与局部写意的特点,在晕染方面不拘小节,只求气韵生动,线条的独立形式美感在此已经发挥到极致,与彩墨的自然渗化相互映衬,打破了线条勾勒边缘的一贯作法,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营造出一个神秘的空间,看似无意实则苦心经营所得,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画面形式感的思考是在传统工笔画之外思考与探寻着,最终使画面显得更加灵动自由。作者对于敦煌壁画的借鉴,使其创作思路更加自由,创作手法更加多样。最终使唐勇力走在中国人物画坛的前沿。
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凭借画佛教题材的人物画最终成为日本人物画坛的领军人物,在美术界名噪一时,对日本甚至中国的人物画有一定的影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平山郁夫第一次来到敦煌,被敦煌壁画的魅力深深的感动,从此便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任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期间,多次带领学生到敦煌学习观摩敦煌艺术,每次到莫高窟参观时,他总能勤于绘画,尽量多的记录着当时的感受。平山先生以绘画创作表达其理想和追求。早年他师从当代日本画大师前田青学习绘画技巧,通过大量的临摹,以掌握线条的表现力和结构的变化,奠定了扎实的绘画功力。平山先生既以继承传统为基础,更以可贵的创新精神为其高远的艺术追求。他不仅从西方绘画中吸取营养,追求色彩、色调的变化,同时吸取敦煌壁画中的元素,他创造了崭新的线条表现的形式。从其《药师寺之晨》便可感受其画与亚洲、欧洲造型美术之间技法上的密切联系,但它又完全是平山郁夫的风格。画中含蓄、朦胧的独特效果、青松掩映古寺的纵深感、风铃仿佛正在摆动的灵动感,使画面的古寺、松柏、风铃等景物具有了明净的剪影效果,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文化源流的历史感。其代表作有《佛教传来》、《入涅盘幻想》、《受胎灵梦》、《大唐西域壁画》等等。平山先生为日本绘画注入新的精神与生命力,成为日本最顶尖的画家。这一切,与平山先生数十次去敦煌观摩壁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敦煌壁画凭借着他的艺术魅力,将吸引着更多艺术家从敦煌壁画中吸收养分,丰富作者的创作灵感。对艺术家而言,敦煌壁画的魅力,不仅仅是对人物图式的参考,敦煌元素的吸收,更主要的是敦煌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时代气息、地域气息,这种气息才是画家创新的精神源泉,也是敦煌壁画吸引众多艺术家前去观摩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
[1]易存国著敦煌艺术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唐勇力关于中国人物画的思考[Z].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Dunhuang frescoes a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figure painting
The dunhuang grottoes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a,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grottoes preserved the wei and jin dynasty to yuan dynasty the first thousand years of image data,the painting content includes historical events,farming,costumes,life appliance,sports,etc.,the scene grand,painting content,are rare.Dunhuang fresco’s biggest feature is the character images as the main line,combined with the other,for we know longitudinal figure painting in China provides a detailed historical data,also played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gure painting.
dunhuang mural;figure painting;development;influence
K879.41文献辨识码:B
1003-8965(2017)01-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