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小隐
为什么学生总被当苦力?
文—尹小隐
太过廉价,
作为劳动者的学生也就没有了尊严。
这个“双十一”剁手季,你抱个手机拼命买买买的同时,两百多万的快递公司员工们也在拼命送送送。只不过,今年的快递员工里多了一群特殊的人。240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被学校派去快递公司充当分拣员。报酬方面呢?一小时拿一元钱,一天干十小时。如果不干,就别想毕业。
这和奴工还有多少区别?
学校当然会毫无悬念地“有理有据”,比如说这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学生是去实训,比如虽然依法应该向主管部门报备,但也不过是不小心给忘了。听了这些辩解,愈觉有些人的无耻程度,总是超出想象,让善良的人们羞愧于自己的社会阅历有限。
我们之前曾经关注过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的校园潜规则,将它叫做你难以说不的校园霸凌。这种事在民办院校并不少见。关键是,陕西这家学校可不是什么来路可疑的民办学校,而是历史悠久、师资雄厚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连这样的学校都来卖学生这浑水,那真的是要撕掉教育最后的遮羞布了。
在媒体的强力介入下,这件事情其实已经算是有了结果,学校表示在调查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但这样就够了吗?难道学校本身不应该依法受到惩处吗?劳动部门是不是也该来“关照”一下这个快递公司?即使法律早就对这些问题做了具体的规定,这种欺负学生的事也仍然像垃圾堆上的苍蝇,打不胜打。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嘛,只要有关部门加大对这些学校的监管力度,这种非法用工的事情应该会得到遏制吧?
而实际上,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最近,媒体曝光了一段暗访视频,揭开了江苏常熟服装行业的童工黑链条——一些服装厂通过中介从云南等地购买童工。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被骗到工厂里没日没夜地干活,只要不听话就会挨打;他们不干到年底就拿不到工资,只要想逃跑就会被扣押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
不出意外,这些童工会在媒体曝光之后被遣送回家。但另一方面,也有声音指出,在东南经济发达地区,使用童工是各方面心照不宣的常态。童工的存在是因为现实给了它存在的空间。比如,就算政府方面把童工送回去了,他们也会在风头过去之后重新涌回。毕竟,在工厂做份工还有收入,而在偏远落后的家乡——就像一个童工说的——“这里每天都有米饭和肉,回家只有土豆。”
同样的道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工厂用工难越来越是个大问题。虽然国家一再支持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但实际上很多工厂无法快速做到用先进而昂贵的机器代替人工,而且懂得操纵先进机器的工人也稀缺,一时半会培养不出那么多的高技能工人,所以,工厂仍然对廉价劳动力有旺盛的需求。按市场基本供需规律,有需求就有供给,一些职校学生被卖到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也就成为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必然。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关方面真正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帮助学校和企业形成产学合作,让学生能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去实习,能拿一份工资贴补学费与生活。如果说找不到那么多对口的企业,那就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有问题,应该及时调整。
说回陕西职校这个事,其实最让公众愤慨的,不是把学生在光棍节送去分快递,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你一小时就给学生一块钱,实在过分。学生去企业做劳动力,于法于理都不是不可以,但太过廉价,作为劳动者的学生也就没有了尊严,就从工人变成了苦力,这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