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浮琪琪
既然叫正义,就应准时到达
文— 浮琪琪
“这不是迟到的正义,
而是无数百姓、专家学者、律师们努力的结果。”
2016年12月2日,有人说,这天理应下场雪,因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案终于被撤销原审判决。历经7890天的申诉苦旅,压在聂家人心头的血泪沉冤终得昭雪。然而,舆论并不是预期中整齐划一的称快叫好,不乏悲愤恼怒或调侃讽刺。
民意吐槽的背后是对“正义”的大讨论。有人说,“善恶终有报应”,有人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可见,心灵鸡汤喝大发了果然会变笨,因为既然叫正义,就应该准时到达。如法谚所说,正义迟到造成的一次不公正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看看聂树斌案,在所谓正义迟到背后,21岁的聂树斌被活活冤死,聂家老母亲四处奔波为儿伸冤,聂家老父一度服药自杀以致半身不遂,曝光此事的警官被提前退休,紧抓专案调查的书记被调离岗位……甚至2005年真凶王书金落网认罪,在公众都知道聂树斌无罪的时候,真正的无罪判决却直到十一年后才艰难下达。不止聂树斌案,包括近年接连翻案的内蒙“呼格案”、福建“念斌案”、海南“陈满案”等,在家破人亡后姗姗来迟的所谓“正义”还算什么正义?!
聂树斌无疑是不幸的,聂家人也无疑是悲剧的,但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死去的聂树斌似乎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不幸中的万幸正是无比幸运地等来了真相大白。
在案发十年之后,聂家人幸运地撞上真凶王书金落网,杀人犯居然敢做敢当,顶住压力自求加罪,聂家老母幸运地身体硬朗活到现在,还幸运地拿到判决书,幸运地遇上一帮有良知的律师、记者、警官,幸运地赶上政法系统人员变动,最高法同意异地复审……
聂家人何其有幸啊,种种低概率的幸运都让他们赶上了。试想,如果不是种种凑巧和幸运,恐怕聂树斌将永远沉入冤杀的地狱,永无翻身之日。幸运的聂树斌们是平反昭雪了,但那些不够凑巧,不够幸运的活着或已经死去的聂树斌们呢?如果冤情的洗刷只能靠坐等真凶落网这样低概率的偶然事件,只能靠拼运气好背,真是细思极恐。
既然是正义,就不能迟到,更不能总靠凑巧和运气来捍卫。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为幸运的聂树斌们激动欢呼,也不是给勇敢的追凶者赞美褒奖,更不是给法院改判道歉鼓掌点赞,而是应该冷静头脑,要有反思。
值得反思的疑点不少:为什么在儿子被枪毙时,聂母连判决书都没收到?为什么补办一份判决书竟难到整整两年还补不上?为什么真凶认罪居然不被法院接受,甚至连调查都不启动就直接否决?是谁一度给真凶施压教唆其翻供甚至想尽快对其执刑?
为什么涉案卷宗自相矛盾?为什么部分笔录、时间轴证据不翼而飞?为什么案件多次无理由延期?为什么在所有媒体都在为平反疾呼时,司法系统却置若罔闻?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幕后阻扰真相追踪?
正是这许多疑问的无解才恰恰解释了我们心中最大的疑问——为什么一场滔天冤案会熬了21年零7个月才真相大白。罪是洗刷了,可是,黄土湮没的不仅是死去的人,还是我们活着的人的希望和心安。
虽说正义公道自在人心,但离开法律认定、维护的正义是没有生命力的。各司其职是为正义,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为聂树斌们的清白与法治的清白紧密相关,但法治的清白靠单个清除公权势力是行不通的,只有制度和法律的完善才能保证人能像人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人说,聂树斌案足以被写进中国司法史,因为推动了诸多司法进步,譬如最高法收回了死刑复核权,但请不要再拿冤死的人命来推动所谓司法进步,更不要说什么迟来的正义了。如一位律师所说,“这不是迟到的正义,而是无数百姓、专家学者、律师们努力的结果。”这次足够幸运,21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但下一次呢?
就算正义在幸运和努力之下终于没有缺席,只是迟到,这又如何呢?因为不准时的正义代价太痛,让人心寒。既然叫正义,就应该准时到达,别再让正义成为凑巧,别再让公道成为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