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在儿童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儿童的执着,表现的是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儿童的烂漫,体现的是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儿童的率真,反映的是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也曾撰文说:“我们审视语文的创新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感性的功能,重视‘理性的作用,更要去寻求不应该失落而遗憾地失落了的‘灵性的价值。”
创新灵性解放
“创新”已成了社会生活里的主旋律,我们教育行业也处处飘着“创新教育”这面旗帜。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容,而且人们已经意识到。儿童的执着,表现的是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儿童的烂漫,体现的是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儿童的率真,反映的是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也曾撰文说:“我们审视语文的创新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感性的功能,重视‘理性的作用,更要去寻求不应该失落而遗憾地失落了的‘灵性的价值。”作为语文老师,让课堂充满灵性,放飞课堂,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迎接“花开的声音”!
责无旁贷。
童心未泯,去伪存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老师应当有一颗童心。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变得年轻,变得活泼,使教学充满了童趣;有了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理解孩子,体谅孩子;有了童心,才能想孩子之所想……有了童心,才能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和探究精神。”课间,他会出其不意地拍拍学生的肩膀,和学生玩“躲猫猫”;课堂上,他让学生玩“斗鸡”,学生玩够了,看够了,乐够了,便让学生写作文。虽然明知老师在下套,但没有一个学生呼“上当”,纷纷“情动而辞发”,“我手写我心”。瞧,老师怀一颗童心,不仅创设了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还和学生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雨点》时,和学生一起欣赏着优美的画面,并踏着欢快的音乐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跺脚,一起想象“春雨还会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热情洋溢的鼓励,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迸射出股股山泉——有的说“春雨飘在果园,点红了桃花”;有的说“春雨洒在树梢,染绿了柳芽”;有的说:“春雨落在田野,滋润了庄稼”;还有的说:“春雨降在池塘,唤醒了青蛙”……一切如开闸洪水奔涌而出,一系列美好的想法翩然而至。在美妙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春光的无限美好,还开通了创新思维的渠道,他们每一个回答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如果不是教师怀有童心,如果不是教师以真诚的心与之融合,会有这美妙的想象、闪光的火花吗?所谓“童真可师”,决非言过其实。这种认真和执着,正是创新的科学精神的根基,应该得到我们的细心爱护。
二、解除束缚,敢想敢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动的塑形阶段,该阶段的学生神经系统发育刚刚成熟,中央神经系统中的学习神经反射正逐步形成并固定下来,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利用合适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为学生解除一切心理束缚。俗话“童言无忌”,说的便是孩子敢想敢说,想什么就说什么,直言不讳,无所顾忌的那种天性。课堂上,让孩子大胆提问,尽情发表独立见解吧。当然,很多时候,孩子提的问题往往和我们预设的课标大相径庭,打乱我们的教学计划,甚至有“噎”着我们的危险,让我们手足无措。但是没有来自孩子“乱点鸳鸯谱”的挑战,我们的教学水平又如何提高?我们的教育机智又怎么生成?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很多老师在交流心得时都提到语文课堂常常缺少一种吸引孩子们的力量,有时无法真正带领他们进入语文的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也收效甚微。当我们给孩子解除了束缚,鼓励了孩子大胆说、大胆问,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风险”后,灵性自然而生成!没有教师宽松的教学氛围,孩子怎能想到这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呢?没有这样的意外之“石”,又哪有名师课堂上那让我们回味的闪光处呢?让我们一起还孩子们敢想敢说,直言不讳,无所顾忌的天性吧!
三、草长莺飞,生机勃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出石破天惊的感慨:“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孩子是最富有朝气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没有很多的害怕、忧愁、担心和顾虑,总是快乐地拥抱人生、奔向未来。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甚至这种智慧寓含着最深的哲理。因为孩子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们看不透的东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唯一答案,而喜欢从自我的角度另求发现,这正是灵性的可贵体现。《荷花》一文,当学生理解了“冒”字的美时,老师提出: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长出来的荷花,长出来后想干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思路开阔,富有情趣:“仿佛想看日出”“想跟飞舞的蜻蜓亲吻”“想看看整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不仅是学生对语文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有人说,孩提时期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因为幼小的孩子心灵是自由的,他们不顾清规戒律的制约,也少有世俗情理的束缚。正是这种可贵的天赋的灵性,给予人们以无限的创意。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始终是伴随着审美活动进行的,而自由和创造正是审美活动的本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异想天开、勇于质疑、坚持己见、活泼好动、敢想敢说……以及许多所犯的美丽的“错误”,往往是基于人性的灵性体现。
老师们,放开我们的手,解除束缚学生身心的枷锁,让孩子们的灵性得到充分展现;放“飞”我们的课堂,呈现草长莺飞的春天般的景象!
参考文献:
[1]顾旭钊.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初探[J].小学时代:教师,2010(07).
[2]陈丽莲.语文课堂气场的蕴养.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