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便,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网络舆论环境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增强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改变思想、拓展视野、创新工作方式。高校也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环境下工作内容变化的研究,提高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和导向力度,使思想政治工作顺应网络舆论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舆论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舆论环境概述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
网络舆论是公众(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舆论的产生是人们群体活动与交流的结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具有倾向性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实践活动。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1.时间和空间上更具广泛性
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导致了舆论的广泛性。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网络传播不受国别疆域的限制。时间上,网络舆论所受的束缚也越来越小,这是网络传播追求时效性和全球化的结果。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呈逐倍增长的趋势。
2.主体公众化
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接入网络后都可以对某个舆论发表看法,大大增加了舆论传播的主体。谢仁敏在《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人文探讨》中指出“网络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权威和特权的影响和干预,人们……都平等地拥有全面获取、解释、发布信息的权力。
3.内容多元化
网络自由性的特点决定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海量的信息通过终端汇集到网络上,造成各种信息庞杂,既有反应真人真事对现场的如实报道,也有为吸引眼球随意夸大、歪曲、编造的故事,既有对主流思想和正能量的反应,也有西方腐朽思想和自由主义的泛滥。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拓宽了视野,更新了信息的获取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一)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提供信息资源的共享
网络是信息交流传递的平台,我们既是这个平台的发起者,同时也是其接收者,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达到知识的完全共享。网络舆论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让困扰心中的疑问能够得到解答,也更加符合年轻大学生追求自由、开放、个性的要求。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网络舆论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创新启示。同时,校园网络舆论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学校热点事件表达意见、看法的主要形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有效途径,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使教育更贴近学生。
3.把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网络舆论的平等性,群体效应以及大学生网络群体的同质性,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网络中更容易得到体现。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本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效果,进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减弱大学生判断信息的能力
网络舆论在传播上具有自由性和多元性,人们在网络上可以传播各种信息,相反,也可以接收到各种信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判断信息的能力比较弱,有时候可能无法判断信息的真伪,这样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阻碍。
2.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线性传播模式,网络舆论属于非线性发散型传播模式。大学校园中学生可以根据需求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和知识广度不再受限于教育主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受到挑战。网络环境下,随着人与人之间交往方式和内容的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条件、内容、手段、对象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舆论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处理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时无法做到准确、深入、高效。
3.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一是挑战客体信息处理的能力。在网络舆论影响中,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在思想上、价值取向上产生动摇。二是挑战客体的信仰。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阶段,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中国道路。因此,中国梦才更应该成为网络舆论的核心,成为大学生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共同信仰。
三、网络舆论下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网络舆论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环境开展各项工作。
1.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能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得以强化,更好的发挥隐形教育的育人作用。
2.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在传统社会中,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所受的影响更多来源于高校内部的专门教育,“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传统教育中的传道者转变为指导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传授既定的价值观念之外,更应该重视学生思辨能力、自主主导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网络多元环境中能够利用主流价值观分析社会问题。
3.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要求高校学生必须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变化都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进提出了要求。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应更贴近社会现实问题。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采用互动式的教育方法,使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增强教育的效果。
总之,现在的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网络舆论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高校应积极顺应社会和网络发展的潮流,转变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净化网络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一定会得到极大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东方文化研究;2014,(1).
[2]刘韧,张俊明,钟婷.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6).
[3]荆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