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社交网络和移动支付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金融服务模式提供了发展的坚实基础。许多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基于互联网产生并且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对现有的金融模式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新形势的来临下,金融市场开始面对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使得金融业整体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而这一模式下的金融普惠性大幅度提高,对于解决很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基于我国征信体系的现状,不难发现其与金融业态的大环境发展的进程不一致。这种滞后为金融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监管问题和潜在风险,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由此,寻求互联网金融与征信业的平衡点,尽快建设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当前的时代是大数据时代,金融领域同其他行业一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移动支付普及进千家万户,网上银行和云金融等创新型金融业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崭新的金融业务集合汇总,形成了一种金融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网金融。借助于现代信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开始活动于经济活动的不同领域中,在社会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当前在金融领域中的地位,对其问题分析以及应用研究就具有了十分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1互联网金融和信用风险
1.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同许多新兴发展的事物一样,在不同的侧重点下有着形式各不相同但本质大体一致的定义。一种说法是,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第三方电子支付、线上投资理财和线上信用评价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将已经被广泛认定接受的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它是在电商迅猛发展的形式下产生的,结合了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充分发挥了网络移动、无线的优点。借助互联网获取和分析已有的大数据,为用户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和更大的可选择性。
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体验使得用户对于这一金融模式开始接受并习惯,同时开始产生新的金融需求,从而产生新的金融模式和新形式的金融业务。与此同时,其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也在不断的提高。
1.2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
就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已有几种成熟的业态模式。如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平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众筹以及虚拟货币等。这些业态模式的产生在时间上先后不同,在内容上形式多样。但它们彼此之间互相作用,在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共同发展,同时带来更好的服务。
第三方支付目前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其狭义上的概念比较具体,指一些有能力且被信任的非银行机构,和各大银行进行签约,以通信等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基础,在用户和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之间建立链接。这种电子支付方式有比较成熟的企业和产品,如常用的支付宝等。P2P网络贷款平台,又称点对点信贷。同样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一个第三方平台将需要借、贷资金的双方进行匹配。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供给和需求能够有效率的匹配,同时支持多位贷款人分担一笔借款额度从而使风险得以被分散。这一形式的代表有阿里小贷、上海宜信等。众筹则是基于以往的筹款模式,加之以网络技术的应用,完成群众筹资的目的。它采用团购与预购相结合的形式,向使用网络的人群募集资金。利用互联网巨大的传播度和便利性,众筹的成本大大减低而效率大大提升。对需要资金援助的不同人群来说,都是获取公众关注和支持行之有效的办法。
1.3信用风险的含义
在网络金融交易中,存在着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合约内容的风险,我们称之为信用风险。在借贷行为中,付出以收回为条件,取得以归还为义务。也就是说,贷方的贷出是在不受损失以及可以获得回报的前提下的,而借方的借入则需承担归还和给予报酬的义务。由于借贷行为在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以及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信用风险就会产生。直白来说,在借贷行为发生后,贷方已经付出,但借方有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此时贷方就承担着无法收回和取得回报的风险。就是我们所说的信用风险。
1.4信用风险的成因
在互联网金融的多种形式中,信用风险都存在着。首先,互联网金融模式基于互联网,线上的交易形式使得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信贷行为不具有担保和抵押等保障措施,而又难于对交易双方进行基本的身份确认和信用评价。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带来更大的信用风险,而互联网金融尚处在发展阶段,难免在融资抵押和资金流向控制等等方面有所不足,在一些制度和保障措施上不够完善。其次,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业务,但在我国,客户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客户信用评价方面数据的缺乏,直接导致对个人的借贷行为难以评估和证实。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自然导致了更高的信用风险,这也是很多亏损现象的成因。
2国内征信体系现状
国内的征信业务历史较短,发展程度相较于欧美发展成熟的国家也有所滞后,但征信业务的开展一直在进行。一类是电子商务公司以自家的电子平台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支付渠道自行组建的征信机构。有广泛的用户为基础,其个人信用的数据系统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能够支持一定的金融业务。另一类是原本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扩展,成立征信机构。他们有着与银行沟通交流的基础,能够征集银行的信贷记录情况,加之以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进行完善,成为数据的“搬运工”。最后一类是建立共享的平台为其他机构提供信息,整合报告。
在法律法规方面,国务院曾与2001年3月成立小组起草管理条例《征信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13年3月5日正式出台,成为了征信业接下来发展的法律支柱。此后,征信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对信息的控制和保护都有了提升。但在专门化的法律法规方面,国内仍处于缺失状态。基础性制度的不够完善会导致在执行约束的时候不够具体有力,与此同时社会信任基础又比较薄弱,信用数据的不完善又反过来作用于行业发展,造成恶性循环。由此,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对其进行健全和完善以及合理提高风险评估机制对行业发展有着很大的重要性。
3体系建设建议
3.1自律与他律
在一些征信体系已经成熟的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是促进其良性竞争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随之而来的就是行业的规范运营,消费者的权益被保护、体验更加良好。当然行业内的自律需要基于现实情况,如良好的公众基础和社会环境等。所以在自律性建设方面不应心急,而要徐徐图之。比如建立合适的行业协会,在专业教育上投注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开通和提供更多的交流渠道,为用户提供更健全的保障机制。对行业协会采用自我管理和适当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和合理的体制,不断发展壮大。
在重视强调自律的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现他律的效果。我国现行已有一些相关的法规,对于指导和规范信用体系建设有一定作用。但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并未成熟,且不具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限制和指导。互联网金融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对于其已经出现的问题,可以作为经验来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完善。使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对未来的风险加以防范。同时,指导性政策对于信息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归集到的信息加以合理处理,形成统一的采集和应用标准,从而最终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成熟征信产品。
3.2风险监测和信息共享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目前仍独立于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对其具体的财务状况,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而难以掌握实际情况。但对于资金流动性等信息的了解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对其建立合适的检测指标,从而对日常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建立有效的保鲜和保障制度对风险进行防范。一些可以预想的犯罪行为要加以有针对性的预防处理,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于实名制的要求不能放低。互联网金融实名制是保障其安全的重要途径。随着实名制不断落实,个人信用数据库的建立难度会有所降低,从而在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防范风险,保障安全。
个人信用的数据留存困难时数据库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征信体系成熟的国家,个人信用评估数据库往往基于数据共享来减轻难度。如线上线下数据共享,线上之间数据共享,线下之间数据共享等。而国内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目前的形式是线上线下脱节,仅根据句线上交易记录来评估个人的信用等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全面性。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个人在不同电子交易平台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汇集的难度系数不高,对个人借贷行为的信用评级却作用巨大。评分机制的完善将对征信体系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帮助。
4结语
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为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模式和新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金融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不得不面对其带来的挑战。在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征信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尚处于发展的状态中。在不断汲取先进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前提下加以研究和应用,将会使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的进程发展的又快又稳。参考文献:
[1]周灿.我国股权众筹运行风险的法律规制[J].财经科学,2015(3):14-21.
[2]钟辉,王学武.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5(4):32-37.
[3]王晓娇.我国互联网金融典型业务及其经济机理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4.
[4]蓝小燕,秦昌盛,梁干等.互联网征信中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探析[J].商,2016(11):235-236.
作者简介:胡蝶(1989.-),女,浙江杭州人,硕士,厦门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