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永 杨逸隆 韩瑞平
摘 要: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地域、经济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等因素的限制并未取得明显效果。本文以内蒙古高校为例,对内蒙古的七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软硬件条件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策分析。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38-02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大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创新活动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强统筹协调,探索制度创新,科学组织实施,鼓励先行先试,努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民族地区高校必须抓住创新创业蓬勃兴起这一有利契机,实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质行动,构建符合民族地区高校特点的全程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激发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源动力,培养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力与行动力,促进学校与人才的共同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统一。
一、目前民族地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
1、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仍不够,普遍表现为创新精神缺乏,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对于“大学生是否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问题,37.5%的大学生表示有兴趣,但是43.9%的大学生表示一般或者没兴趣。对于“你认为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62%的大学生认为选择创新创业教育能使自身不断成长和发展,24.7%的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10%是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成功以后优异的物质生活。
2、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接纳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观意愿不强,多数人对于经济管理类知识储备较为欠缺,缺乏足够的商业评估能力和应对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对于“大学生是否会主动选修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问题,33.1%的大学生表示会,66.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对于“大学生是否有创业意愿”的问题,54.88%表示仍处在迷茫中,20.56%的大学生表示没有。
3、民族地区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多数以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等理念创新为主,很少开展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存在重创新教育而轻创业实践的现象。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对于“你认为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39.5%的大学生认为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50.5%的大学生认为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培训 、创业大赛等,5%的大学生认为多与成功人士交流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之一。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应怎样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问题,42.0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将课程设为公开课,21.7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设为选修课,16.38%的大学生认为应该设为必修课。而且接近5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将学分权重倾向于创新创业实践。对于“大学生参与过哪些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问题,超过50%的大学生表示参与过“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专业技能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或者竞赛,但是只有不足10%的大学生参与过“创业大赛”、“创业实训”等,接近40%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参加过任何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
(二)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1、民族地区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缘、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果使得民族地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形成有效的突破,还需要在配套机制、资金扶持、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强。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困境”的问题,有超过45%的教师认为让国家政策尽快落地,学校政策配套建设是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在民族地区高校,有18.42%的教师认为高校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开发。
2、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虽然很多任课教师都是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者,但多数教师都未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岗前培训,缺少必要的实战经历和管理经验,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缺乏与企业的共建,未能将社会优质资源充分发掘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在民族地区高校,有83.33%的任课教师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不到3年,只有5%的任课教师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超过5年,而且在这些任课教师里,只有47.36%的教师接受过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有超过70%的教师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最好由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士来授课,20%的教师认为应该由学生工作、招生就业的教师授课。
3、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陈旧、不科学,没有融入“全程化”教育理念,重“理论概念学习”,缺“实践创新指导”;新课程建设缓慢、缺少相关经费和研究人员的投入和配套,缺少“校企联动”,有“闭门造车”之嫌。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在民族地区高校有35%的高校教师认为应该建立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创新创业基地实训;21.74%的教师认为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启动项目,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也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立足当前新形势、新机遇的时代要求,改革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体系,切实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勇气、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塑造学生创业品质,这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当遵循的改革方向,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对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的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据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系统地接受过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更容易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成功。
(二)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要鼓励本校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创业实践,拓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视野。另外,民族地区高校应当充分发掘社会资源,聘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的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目前在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时,学生往往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专业开展项目申报,而且缺少创新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优质资源的介入。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自由组合,自由申报,这样集各家所长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科学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整合社会和企业创新创业资源,建立校企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民族地区高校需要改革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面向有需要的学生群体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内容讲授,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意志品格。同时,也要鼓励和培养校企联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广泛引入社会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同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需要统筹兼顾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育人工程,在民族地区更是驱动民族文化繁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民族团结和谐的战略工程。民族地区高校要想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与定位上的局限性等客观因素,必须更加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加大经费投入和制度保障建设,充分调动社会、企业、高校三方力量形成合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通过教育实践让创新创业这颗“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生根、成长,让大学生勇于挑战极限,敢于追求人生理想。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基金:2015-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立项(创新创业类):《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与研究—以内蒙古高校为例》,课题编号:2015NMJG067
参考文献:
[1]杨逸隆,韩瑞平,叶德成.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113-114.
[2]韩瑞平,付建军,陈立永.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154-155.
[3]郝晓亮,高云,方志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工科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20):3-7.
[4]陈荣萧.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初探[J].文理导航,2016(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