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017-01-17 21:10何建成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

何建成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当前的发展来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我们主要探讨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协作能力

工学结合教学应该是以行动为导向,强调教师(师傅)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行动)为主体,以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协作行动为主要的方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和社会能力整合后综合性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最大化地理论联系实际,在真实的生产环境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与生产零距离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升,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工学结合一体化概念

1.工学结合一体化

工学结合,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进行生产一线和具体工作任务的实际操练,把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再学习寻找解答,得以提高,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在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当前不少的中职学校都十分注重校企合作,与企业进行深度融通,建立实训基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都是直接将上课的地点设立在工厂中或企业在学校设立生产车间,把生产和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师傅)把课程讲解过程中结合到生产实际中去,让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具体的设备的具体使用步骤,产品的加工流程和加工工艺等。教师(师傅)将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得理解课程的内容,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总的来说,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尤其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其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有效地帮助,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2.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展的必要性

当前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对于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帮助。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部分的学生在学校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到企业进行工作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不清楚该怎么做,不知道一些具体的设备该如何操作,并且往往课本上所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操作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

因此在这种就业环境之下,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手把手的教导学生具体的设备和仪器该如何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那些突发情况与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同的,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而且在教学时候,学生们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总的来说,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使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加顺畅,而且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具体对策

前面我们对当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展的概念以及必要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发展来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我看来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能够重视团队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对策。

1.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要能很好地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应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实践。教师应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企业文化、产品工艺流程、岗位人员的职责和需求等。在校企合作中,应重视对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的切实推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并学习合理的工作方式;还能熟悉学生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企业里的问题和社会现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掌握企业新技术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领域,开阔的视野,积累实践经验和对工作深刻的感性体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团队教育,保证工学结合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2.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行分组培养学生团队能力

在当前大部分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进行分组是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设备或者一些仪器的练习的。因为很大一部分设备数量上有一定的限制,无法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的接触这些设备。因此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分组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够使每位同学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2】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将班级中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每一个设备或者仪器对应一个小组,这样教师在讲述完一个具体的设备该如何操作或者如何使用之后,就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比如在一些设备的使用时,让某一位同学管理设备一个方面的操作,让另外几位同学管理设备其他几个方面的操作,然后在设备实践的过程中,想要将设备使用好,就需要同学们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讨论,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就会逐渐建立团队意识,为了能够将设备使用好,就会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

总的来说,在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分组的重要性,分组能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接触到一些具体设备的使用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兴趣都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以分组形式来进行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3】

3.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重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学习中实践性认知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职业素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重,把课程的改革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讲学模式,在课堂讲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同时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交流沟通时间,对于一些问题不要急于解答,可以先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思路,通过讨论的方式所得到的答案对学生来说,印象是非常深的,并且通过与同学讨论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同时,在一体化教学中注重以项目为引领,任务驱动,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任务策划、任务分工、任务实施以及任务效果反馈,实现项目的综合效果。下面以“PLC控制三相电机的Y―△启动”项目教学任务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准备、分组。分组时模仿企业生产班组情况,每组设一名班组长,老师扮演电气安装(维修)车间主任角色。(2)分发任务。利用PLC对镗床主轴控制电路进行电气改造。(3)讨论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为引导学生学习,要给每名学生发一份工作任务单,工作单主要是模仿企业岗位实际技术文件的内容。学生在组长组织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积极探讨最佳的方案。(4)方案的实施---线路安装调试。首先各组根据设计的方案完成PLC与电器元件的实物连接。连接完成要由两个以上同学进行对照检查,然后利用编程软件完成PLC程序的调试及上传工作。各组在电路安装调试好以后要通电试验,以检验方案的正确性。如电路不能实现任务所提出的功能,小组要组织讨论,分析查找故障原因所在,并修改设计方案。(5)项目完成效果评价。通过小组互相评议,对各组方案的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本次实训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应用。

这样的一体化项目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独特创新的想法,而且要付诸于行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能有效地培养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在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的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改善传统的教学管理,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

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我们主要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及开展的必要性进行入手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认知能力是非常高的,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学生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学生在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这一教学模式。【4】

参考文献:

[1] 梁珍.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142-144.

[2] 李京泽.“工学结合一体化”大学生创业中心教学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17):103-104.

[3] 朱枫石.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动漫游戏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2014,(8):54-54,55.

[4] 武银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与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30-131,132.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浅析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信息时代高职图书馆如何服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