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要:学习困难生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笔者利用问卷普查和个案访谈的调查方式了解当代学习困难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从情感教育、学习策略、家校合力、氛围营造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管理建议。
关键词:学习困难生;教育策略
近年来,一些高校延长学业学生比例居高不下,每学期都有不少因无法完成学业不得不退学的学生。这些学习困难生的存在,不仅对学生个人前途、家庭期望和学校、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高校学习困难生作为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十分值得关注,他们不仅要面对着学业上的困境,往往还同时伴有焦虑、自卑、敏感、抑郁等各种心理上的问题。轻则无法顺利完成学业,严重的甚至还会做出危险举动,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三章原文提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
一、学习困难生成因分析
学习困难生的产生是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而逐步产生的,具有其时代性,总体来看,导致高校学习困难生的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
1.动力不足
笔者通过对 2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8% 左右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只有32.5%的大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依据自己兴趣。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所报专业不感兴趣。他们有的是听从老师的推荐 有些学生所学并非第一志愿;有的是考虑未来的就业;有的学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等等。这些学生因学非所爱,不能正视现实,对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正是因为学生目标不明、动机不强、兴趣缺失等,致使学习动力不足。
2.适应不良
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困难要求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些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到了大学突然要独自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事宜,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处理,造成自身心理压力过大或人际关系不和谐,以致影响了学习。另外,大学与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式相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氛围外紧内松,除课堂之外,学生与老师见面沟通的机会较少,教师更多起着引导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原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支配课余时间自学。
3.自我控制能力差
大学学习比高中相对宽松,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差,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或诱惑,分散过多精力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甚至断送了学业。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落后学生中62%沉迷网络游戏。
4.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根据调查,导致学
生学习困难的家庭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使学生无心学习;二是家长过度干涉子女的学习、生活,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学习。
二、学习困难生的教育策略
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群体的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改善其学习状况,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身需要。
1.加强情感教育
教师要正确看待学习困难生学业上的不足,要改变因学业落后而全盘否定学生的错误观念。对于学业困难生,不能抱有偏见和歧视,要发展的看待他们,他们的困难时暂时的,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热情的关心、帮助、爱护他们,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引导他们发挥长处,使其消除自卑感、树立学习的信心。
2.指导学习策略
学习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学生自己学,但是还是要加强对大学学困生的学习指导、引导学困生积极主动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高校可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状况。大学学习专业性强,学习具有多样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计划能力、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和自主性,需进行探索性学习。此外,学校要提供平台,使学生有获取信息、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社团活动、参加讲座、进行社会调查等课本之外的学习锻炼机会。
3.发挥家校合力
教师应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吸引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辅导员要做好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心理动态,从而做好辅导工作。另外,家庭是学生除学校以外的主阵地,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保证家校之间信息渠道畅通,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实现家校良好互动,共同教育帮助学习困难学生。
4.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要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习困难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另外,对于大多数学习困难生而言,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都会带来他们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因此,学校要注意加强班集体、宿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其他社团的作用,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找到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从而消除学习困难可能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王璐.刘娜.对学习困难学生深度辅导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3(06)
[2]陈梅琳.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教育策略[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01)
[3]高博.高校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