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培正,孟庆岩,常 兴,赵晓旻,张庆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酒风”病因病机探析❋
颜培正,孟庆岩,常 兴,赵晓旻,张庆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酒风即漏风,是因为过度饮酒引发中风的一类疾病,最早见于《素问·病能论》。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风的发病几率也与日俱增。酒性剽悍峻烈,能酿痰涎,易于助热化湿,如若过饮则伤脾胃导致湿热蕴蒸于中焦,且酒性辛热发散,过饮则阳气发散太过而耗伤阳气,表现为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畏寒、倦怠无力、口干善渴、不耐劳累等症。故通过对酒风病因病机的梳理,探讨其致病与阳气以及湿热之邪的关系,并结合临床医案说明“酒风”病的治则治法,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酒风;《黄帝内经》;病因病机;湿热;阳气
酒是中国医药的一部分,《说文解字》在解释“医”字时就强调了酒的重要性:“医,治病工也……从酉……酒所以治病也。”《素问·汤液醪醴论》也论述道:“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醪醴即为酒类,古人用之以防病治病。但若过度饮用便会导致多种疾病,酒风即是其一。《素问·病能论》云:“有病身热解墯,汗出如浴,恶风少气……病名曰酒风。”
酒风即漏风。曰酒者,原其本之由于酒也。曰其漏者,明其症之汗如浴也。《素问·风论》中指出:“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酒是用熟谷制作的液体,其性剽悍滑利。如《灵枢·营卫生会》中记载:“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适量的饮酒可以行气活血,调和营卫,充盈血脉;而过量饮酒则会伤及脾胃,蕴结湿热,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正如《灵枢·论勇》指出:“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说明酒性慓悍,入于胃中则胃胀满,气上逆聚满于胸中,致气机失常,肝浮胆横,肝胆之火上逆窜胸,引人发怒或丧失决断力。酒性温散,善解腠理,卫虚则外邪易入,酒气湿热能酿痰涎。若恣饮不节则会损胃烁精,动火生痰,发怒助欲,湿热生病,殆不堪言。
醉酒后腠理开泄,风邪乘虚侵犯则化为酒风,主要表现为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畏寒、倦怠无力、口干善渴、不耐劳累等症[1]。《素问·病能论》中也提到关于酒风的论述:“帝曰:善。有病身热解,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清·张璐指出:“漏风一名酒风……此醉后当风所致。”
2.1 酒性剽悍,助热化湿
酒性剽悍峻烈,能酿痰涎,易于助热化湿,多饮而伤脾胃。脾胃元气不足,健运失司,水谷不能化生精气,酒气停聚于中焦形成湿热毒邪,从而进一步损伤脾胃,形成恶性循环[1],导致湿热蕴蒸于中焦。另外长期嗜酒者酒量大,食入的菜肴也盛,且常荤多素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高梁厚味美食久服极易湿热内蕴,痰湿瘀阻[2]。湿热内郁则气机不畅,经络阻滞,气血不通,导致气不能煦之,血不能濡之,而使筋失于温养与濡养。筋失其养[3],纵而不收持,故解惰。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强调湿热是筋痿懈惰的原因。
湿热蕴结于中焦,脾不得上输水谷精微来充养肺气,则会影响肺的宣发功能对汗液的调节作用。汗为人体津液在阳气蒸化作用下由腠理外泄于肌表的部分,汗的排泄依赖于腠理的开合,腠理开合依赖卫气调节,而卫气的敷布则有赖于肺的宣发。是故若肺气亏虚,玄府开阖失司,则卫外不固,腠理不闭,阳气外泄[4]。另《素问·阴阳别论》有“阳加于阴谓之汗”之说。汗液为体内阳热之气蒸腾气化,阴液自肌腠外达体表而成。而过于饮酒湿得热而蒸,加之肺卫不固则症见汗出如浴、恶风等。在生理情况下,火不停地温化产生正气。而当湿热蕴结成为病理之火时,则会耗损元气,食气于里[5]。同时津液是气的载体,当发生过汗等津液大量流失的情况时,气也随之而流失故而少气。
2.2 酒性辛散,蚀耗阳气
阳能化气、生津、行血、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对于人体来说就像自然界的太阳。自然界万物运行不息要靠太阳的光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也要依赖阳气的温煦濡养与护表御邪,如此才能健康长寿、生命力旺盛。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若阳气虚损或失去正常的运行规律,就会体力衰败,抵抗力下降,外感内伤发生疾病,甚至缩短寿命。因此阳气的充沛及正常运行,对于气化温养全身、推动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6]。筋得其养则能维络全身骨节,关节屈伸自如,形得其养则肢体温暖[7]。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而阳气的升发须和缓而不能太过刚烈。酒性辛热发散,适量饮用可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过饮则会使阳气发散太过而耗伤阳气。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阳气主升主动具有轻清上浮、司开合、固护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内经》中有云:“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都是从生理上说明阳气的卫外御邪功能。由于阳气固守,腠理闭密,拒邪于外,使病邪无侵犯于人体而发病。如果阳气耗伤,失去司开合、卫外抗邪的作用,邪气就会侵袭人体为病。
湿邪重浊而为阴邪,其为病则遏气伤阳。气机郁滞,郁而化热,湿热相合,久而不去,筋脉失养而弛纵,发为痿症。《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阳气者……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即从病理角度反证了阳气“柔则养筋”的温养功能。
酒性辛散剽悍,外则温散,易伤阳气,善开腠理,易感风邪;内则蕴湿生热,伤于脾胃,病久则外卫不能固护,内体湿热壅盛,因此治疗时既要清泻中焦湿热,又要益气固表止汗,同时兼散外感风邪。故治宜燥湿醒脾、疏风祛邪。《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的论述,便是对于“酒风”病中湿热内扰之病机的治疗总纲,提出了淡渗利湿、苦温燥湿等治疗方法。
《素问·病能论》有明确指出:“以泽泻、术各十分,糜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其中泽泻味甘、寒、平,能渗利湿热,主治风湿、益气;术即白术,味甘苦、气温,能补中、燥湿、止汗;糜衔即薇衔,味苦、平、微寒,能驱风湿,主治风湿筋痿。《金匮要略方义》认为,泽泻、白术两药相配伍,一是重在祛湿,使已停之饮从小便而去;二是重在健脾,使水湿既化而不复聚。“酒风”之病,盖因湿热蕴结,中土内虚,故以泽泻、白术为君,助其脾土化其湿热;糜衔为臣,散其风邪,补中土而散邪风,以益其胃气。
患者,男,38岁,2000年11月7日初诊:主诉经常汗出不止2年余,不分昼夜,无论冬夏,尤以头面为甚,餐后及饮酒后病情加重。曾做各项检查均无异常,B超示轻度脂肪肝,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用多种维生素、谷维素等治疗效果不显,遂求治中医。详询其病因经常外出吃饭、饮酒,不时有醉,又遇气候寒冷受风遂发此病。患者除汗出外,伴肢体倦怠乏力,手足心烦热,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略红,苔薄黄腻,脉滑细稍数,辨证属阳盛阴虚、湿热内蕴、卫外不固、营阴失守、虚实错杂,治以清热滋阴、益气固表、收敛止汗、补泻兼施。方用玉屏风散合当归六黄汤加减:黄芪15 g,白术10 g,防风6 g,生地10 g,当归6 g,大黄6 g,黄芩10 g,连翘10 g,泽泻6 g,茯苓10 g,甘草3 g,3剂水煎服。二诊:大小便通利,汗出减少,上方将大黄易为芒硝更进3剂,口干渴、烦热减,上方加沙参、五味子各10 g继用,前后共进12剂则汗出止,精神爽,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8]。
“酒风”一证是由于饮酒过量、湿热酒毒由口而入伤及脾胃,进而蕴结于中焦、阻滞气血所致。一方面筋失于濡养而身体懈惰;另一方面土虚不能生金而影响肺气宣发,导致腠理开阖失司而汗出如浴,且湿热邪气易耗损元气而导致气虚诸症。故治法以燥湿健脾补气为核心,兼以补肺固卫、疏风祛邪、清利湿热、补中土而散邪风,综合辨证施治选方用药。在当前因酒致病的案例比比皆是。秦伯未认为[9],伤之者为酒泄,早起泄泻,时或挟血;为酒痔,饮酒即发,肿痛流血;为酒渴,津液枯燥,烦渴欲饮;为酒胀,腹胀如斗,前后溲血;为酒咳,气聚不散,湿痰作咳;为酒积,面黄口干、腹胀呕痰等,不仅酒风也。因此对于“酒风”病的认识,有助于今人更好地认识酒的性质作用,以及饮酒致病的机理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乃至于其他酒伤致病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今日之中医亦有极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1]禄保平.《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J].浙江中医杂志,2004,49(4):10-11.
[2]王庆其.内经临证发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74.
[3]韩萍.“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辨析[J].光明中医,1998,13(4):6-7.
[4]张庆祥.论肺主宣降对水液代谢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2):97-99.
[5]袁兴石.《内经》壮火食气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3,48(7):8-9.
[6]袁端红.《内经》重阳气理论与治未病思想初探[J].中医药导报,2009,15(4):8-9.
[7]何兴廷.谈《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理论[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6):431-432.
[8]董秋梅.中医漏风辨治验案一则[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0):2051.
[9]秦伯未.秦伯未讲内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48.
R222.19
A
1006-3250(2017)02-0149-02
2016-07-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0189)-基于NF-κB通路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气道重塑机理及温阳化饮方干预机制研究
颜培正(1992-),男,山东临沂人,医学硕士,从事藏象学说及中医思维方法研究。
△
张庆祥,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藏象学说及中医思维方法研究,Tel:0531-89628526,E-mail:sdzqx282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