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老年人临终关怀照护态度

2017-01-17 10:07:12包乌仁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现代医学牧区

包乌仁 屈 莹

(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蒙古族老年人临终关怀照护态度

包乌仁 屈 莹

(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目的 了解蒙古族老年人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临终关怀照护态度调查问卷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346名蒙古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临终关怀基本知识得分为(2.18±0.37)分,死亡观得分为(3.25±0.61)分,接受临终关怀的态度得分为(2.71±0.48)分,对现代医学发展临终关怀的态度得分为(2.11±0.98)分。结论 蒙古族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基本知识、现代医学发展临终关怀的态度了解程度较低。

临终关怀;蒙古族

目前普遍认为临终关怀的目的在于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令其能够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旅途〔1〕。目前中国关于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知识、照护态度的调查较多,但是鲜见少数民族老年人的相关研究,笔者所处地区为蒙古族生活聚集区,蒙古族老年人有其自身心理特征、行为特征〔2〕,本文拟调查分析蒙古族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3所医院中自愿配合调查的蒙古族老年患者346例。其中女221例,男125例,年龄以65~75岁为主。在慢性病中,患有脑血管疾病45例,高血压135例,糖尿病89例,冠心病35例。生活完全自理284例、生活部分自理41例、生活不能自理21例。居住地为通辽市区128例、旗县144例、牧区64例、外地10例。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等一般资料;临终关怀照护态度调查问卷包括临终关怀基本知识、死亡观、接受临终关怀的态度、对现代医学发展临终关怀的看法4个维度,各问题后附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选项。

1.3 质量控制 向调查对象解释说明,本次调查结果仅用于本次研究,不会泄露调查对象信息,签署知情同意书。由1名教师、4名学生完成本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采用统一指导语,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360份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46份。

2 结 果

2.1 临终关怀照护态度得分情况 蒙古族老年人关于临终关怀基本知识、现代医学发展临终关怀的态度得分较低〔(2.18±0.37)分、(2.11±0.98)分〕,死亡观(3.25±0.61)分、接受临终关怀的态度(2.71±0.48)分。

2.2 不同居住地蒙古族老年人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情况 居住在牧区的蒙古族老年患者在各维度的得分最低,居住在市区内的蒙古族老年患者在各维度得分最高。临终关怀基本知识:市区(2.20±0.55)分,旗县(2.17±0.64)分,牧区(1.35±0.95)分,外地(1.88±0.71)分;死亡观:市区(3.25±0.93)分,旗县(3.24±0.33)分,牧区(3.15±0.71)分,外地(2.92±0.46)分;接受临终关怀的态度:市区(2.75±0.91)分,旗县(2.69±0.74)分,牧区(2.63±0.82)分,外地(2.70±0.65)分,对现代医学发展临终关怀的态度:市区(2.12±0.85)分,旗县(2.11±0.91)分,牧区(1.15±0.71)分,外地(1.56±0.55)分。

3 讨 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高〔3〕,但是中国老年人对基层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较低,在对唐山市3 255名城乡老年人的调查中显示〔4〕,基层卫生服务的综合利用率小于50%,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较差〔5〕。本调查结果与上述调查结果一致。虽然通辽市旗县、牧区与中国其他省市农村相比,同属文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但是由于蒙古族的民族特点,影响蒙古族老年人临终关怀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其特殊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因果循环”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死亡观念〔6〕,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临终关怀的态度。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蒙古族人群认为灵魂永存,对死亡的态度较为从容。蒙古族生活地区盛行蒙古族医学,对蒙医信任度高于西医〔2〕,而蒙医的起源与萨满关系密切,既重视“优生”,又注重“优死”〔7〕。因此,本次调查中,蒙古族老年人的死亡观维度得分较高与其民族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中,老年人地位较高,且其自尊心较强,要求照顾者对其表现出尊重〔2〕,这可能与蒙古族老年人不愿接受非亲属的临终关怀照护有关。

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医疗处于相对领先水平〔8〕,但是内蒙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与中国其他省市不同,内蒙牧区生活着大量牧民,受交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牧区接收信息的速度较慢,信息流通闭塞。牧民以放牧生活为主,虽然当前越来越多的牧民选择将子女送到市区接受教育,但是在牧区生活的老年人文化水平较差,对于信息的接收能力较低,因此,本次调查中牧区蒙古族老年人在临终关怀基本知识、对现代医学发展临终关怀的态度两个维度得分较低。

本调查结果反映出蒙古族老年人对于临终关怀的了解程度较为浅显。由“知信行”模式可知,认知是基础,改善蒙古族老年人临终关怀态度首先应向蒙古族老年人普及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包括临终关怀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临终关怀的目的与宗旨,提高蒙古族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接受程度,树立正确的死亡观。由于内蒙地区的市区、旗县、牧区的教育水平、经济水平、交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基层卫生服务应注重向牧区等贫困地区的延伸,提高这些地区的卫生服务利用率。

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服务团队是中国各省市普遍存在的问题〔9〕。在建设临终关怀服务团队的同时,应当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特点,打造蒙汉语言兼通、融合西医与蒙医特色的服务团队,成员应充分了解蒙古族的文化特点、生活习惯、民族风俗习惯,能够灵活运用蒙古族的民族特点,解决蒙古族老年人在临终关怀需求方面的问题,展示人文关怀。

1 岳 林,张 雷.我国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发展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7-9.

2 敖敦图雅.蒙古族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3(3):163-4.

3 路颜羽,路雪芹,白 琴,等.城市社区老年人护理意愿及临终关怀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20):82-4.

4 成 杰,张 敏,李淑杏,等.城乡老年人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173-5.

5 路雪芹,陈传波,魏艳艳,等.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认知及接受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751-2.

6 朱正刚,周 阳,陈 燕.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临终关怀照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302-4.

7 包路芳.蒙古族的死亡观与临终关怀〔J〕.社会科学,2007;9:107-15.

8 常志有,李 恒,陈长瑶,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形成机制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1):145-50.

9 宋强玲.老龄化社会的临终关怀〔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0):2695-7.

〔2017-03-19修回〕

(编辑 李相军/滕欣航)

包乌仁(1982-),女,讲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研究。

R473.1

A

1005-9202(2017)11-282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102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现代医学牧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温胆汤在现代医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辨伪(四)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7:00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辩伪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1:00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0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