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选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对思想品德课课改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弊端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新课程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可能。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弊端和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
一、转变观念是根本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同时,“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1世纪的教育应当着眼于使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公民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思想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在新课程教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用最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需要打破陈旧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放下“师爷”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群体。以学生为本,就要做好角色转换,把学生摆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够发展空间,给学生提供宽阔的平台。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以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关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沐浴着师爱,充分享受生命因为平等而满足,因为尊重而愉悦,因为学习而快乐,因为需要而创新,因为发展而和谐。
二、改革教法是关键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请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机械的机械模式。
1、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思想品德知识本身就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简单的。作为中学生,让他们的学习丰富起来,必须从实际中去体会,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字符号转,会越来越枯燥,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
2、枝蔓叶茂源自爱心一片——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师,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品德课有较多抽象的概念和原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运用形象生动的焦距,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或旋律回响,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影片放映,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进而逐步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情感融入对思想品德课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之中,使深奥的原理经久不忘。
三、激发兴趣共创课堂新天地
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努力实现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学生的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选择教材中重点、难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多媒体运用给教学插上翅膀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又枯燥乏味。单靠教师的说教,学生会听得索然无味甚至根本不听。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开阔了视野,减轻了学生负担,有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课教学中,我将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谈判过程及实况录像,包括我国人大通过《反国家分裂法》的情况用视听方式播放给同学们,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简要的束缚,转变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