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读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7-01-16 08:51刘智琦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读法自学记忆

刘智琦

摘 要:“三读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阅读方式。在初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三读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愿学、会学到优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三读法;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079

所谓“三读法”,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读教学内容三遍。具体来说就是,初读明确学习任务、目标,二读重点,三读难点。因此,称为“三读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与学互动,讲与练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根本目标,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不做喋喋不休的讲师,力争当好编导,设疑激趣。此外,教师要重视反馈,及时进行调控,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会用。

在初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三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形成自学能力的条件。现在使用的教材,根据中学生自学的能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增加了大量的可读性强又与基本原理观点关系密切的阅读材料。自学能力的特点就在于“自学”,其途径和主要方法是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和指导自学方法,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即要使学生能读懂教材的概念、原理,掌握课本的结构,领会教材的中心内容。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先由教师讲清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紧紧围绕重点难点,让学生整理自学笔记,提出疑难问题。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导学式的讲授。

一、指导学生自学阅读,加强方法指导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课本是教师教学的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学习、练习及考试前的复习都要反复书读课本。为保证自学阅读的质量,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阅读,即根据阅读目的提出阅读要求。运用“三读法”的教学过程为: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初读教材,即让学生速读,从面上大致了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将问题组织归纳或补充,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认知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从而引发兴趣,产生学习欲望。第二步是围绕教材重点,学生读教材,解决重点问题。解决巩固重点问题是一节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有选择地巧设疑问,于无疑处设疑,形成矛盾,制造悬念。最好的方法是教师使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适量的启发性、应用性较好的课堂练习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练习的内容既有知识的记忆,又有知识的运用。在练习的方式上,既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又要说明是怎样记住的。第三步是根据教材难点,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以致用。因此,教师应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和课堂交流。之后,师生共同补充完善,以求理解,达到对难点的突破。这样指导学生运用“三读法”,就能使学生学会读书,并能在整个自学过程将读书做到“由厚到薄”,学会抓住纲目。

指导学生自学阅读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要求学生阅读时做到笔不离手,眼、手、脑并用,对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词句圈点勾画。经过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养成自觉看书的习惯,使他们由于懂得重视读书而更喜欢读书,进而逐步消除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了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开展各种活动

如指导学生搞好社会调查,组织课外活动小组,举行讲故事比赛,历史剧表演,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等等。教师开展这些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自觉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活动能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澄清认识上的模糊,抵制错误观点的影响,加强自我教育,并能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继续学习、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比如,一部好的电影电视剧,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学生也会产生巨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关评论,评价“荒诞剧情”、穿帮镜头等。这一做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会加强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联想,促进思索,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

三、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指导学生善于记忆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分类整理,把学过的知识串起来,弄清知识之间的从属关系及关联与差异,使学过的知识前后贯通,相互联系,使之系统化和深化。在整理总结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地学习,变机械的知识传授为一种能动的能力训练,从而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并能使学生把知识化为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

人的一切智慧活动都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机械记忆,更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采用归纳、对比、比较、图表、联想、新旧知识联系、练习运用,检查复习巩固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总而言之,“三读法”在尝试过程中,培养学生了的自学能力,一改过去学生被动听讲、被动记录、被动回答的局面,使得学生与书籍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使他们逐渐成为发现者、探索者,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增强了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且,教师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领会了“面、点、线”的读书法,即先是面上大致了解,然后对重点的细读、记忆、最后是线,即点与点、点与面之间的联系,实现难点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陆志平主编.激活创造的潜能:南京金陵中学研究型课程探索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探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9-12.

[3] 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得方法与范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 董仲平,王庆思.师生乐探究不为一法缚──探究教学法的实践与体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12):9-10.

猜你喜欢
读法自学记忆
龙闯迷阵
答案大放送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怎样读零
注音要准确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