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潘丹犁
摘要:对于美的向往是人类的天性,针对学前儿童开展美术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儿童手、眼、脑的有机协调,同时还可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创造性教育。在学前阶段对于儿童进行美术启蒙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成长发展,并使之受用终生。本次研究主要基于当前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技能;创造力;协同发展
对于美好事物的趋向性不但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价值内涵,也是人类在生命活动当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天性。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之中所体现出的对美的趋向性,便是一种基于成长性所带来的具体表现。在开展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功利性目的,而是基于活动过程对于幼儿所带来的内心满足。但是在目前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相关的教师及家长依然还存在有许多认识误区,对于学前美术教育的价值意义并未做到明确的认识。因而就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重点就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美术技能与创造力的关系概述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便应当对认知层面予以准确的认识与理解。此项问题便是关于美术技能和创造力关系之间的问题。这一项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美术理论与时间过程当中存在较多争议的一项问题。美术技能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美术技能是创造力培养的核心基础
美术技能可给予创造力的发展重要的底层基础。若没有良好的美术技能支撑,美术创造力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的抑制。由美术技能当中所涵括的具体因素来进行探讨,一者,丰富、科学且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经验累积,能够提高良好反映的可能性;此外,熟练度越大,操作起来也便愈发简便灵活,因此进行重新组合,产生出新事物及思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大量的生活实践均表明,在开展儿童美术活动时,儿童的手、眼、脑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协调机制,并且对于所操作材料的性质以及用途也便会更加了解,对于相关的颜色、形态、空间乃至于外部信息的掌握与认知也将更加全面,儿童利用头脑所加工创造出的美术作品,便更加能够体现出儿童对于自我的认知与体会,因此也可以说美术技能为美术创造力的发挥带来了极为巨大的必备条件。
(二)美术创造力是技能发展的重要体验
在对儿童进行美术创造能力的培养过程便可实现对于美术技能的高效训练。对学前儿童而言,只要不是对某一事物进行临摹,其在每一次的绘画过程当中,均会表现抑或是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例如:一个儿童正在利用颜料进行图像绘画之时,不懂得如何利用排笔将颜料涂抹于画板之上,此时便需要相关美术技能的帮助来掌握相关的绘画技巧。一般儿童在完成某一项任务之时,通常遭遇到巨大的困难挑战,此种困难通常是由于对美术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对此教师应当给予儿童必要的指导,引导其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这也是对于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儿童会自主学会对于某种美术创造所需要的技巧能力。如此一来,儿童在掌握相关美术技能的过程当中,其创造能力也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二、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的学前儿童美术技能教学仍未与创造力教学做到协同发展,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因素十分众多,探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力严重不足,以及家长对于美术教育没有做到正确的认识,据此下文将主要就这三方面的因素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育观念滞后
在当前的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教学过程当中,仍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认为集体教学活动才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实施途径,日常的教学活动通常都是要在教师当中开展,并由此造成教师对学生美术技能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偏差,此外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往往也是抱有严重的功利性目的,基于以上情况使得当前学前儿童的美术技能以及创造力仍未实现协同发展。
(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在有关的调查研究当中表明,在学前教育当中将近有半数的教师其工作年限已经超过了10年,然而其自身的美术专业能力却仅有中专水平程度,在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调查中,具有艺术类等级资格证以及专业资格证书的幼教人员尚不足被调查幼师总人数的5%,超过有7成以上的教师在专业美术知识以及教学能力方面较为欠缺。以上调查数据信息均表明:幼教人员自身美术专业能力的不足,会直接造成开展美术欣赏课程抑或是绘画课程时,教学效果及质量水平难免会受到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影响。尽管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然而却也存在迎合家长的需求,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需要。因而,当前幼儿教师自身美术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未能够做到协同发展。
(三)家长对美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绝大部分的家长均认为,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同创造力的发展之间是不可调和的关系。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通常是要画什么像什么,即就是对于具体美术技巧的掌握,并将目标确定为对于专业美术的学习。常常对于孩子过早的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同时以成人的角度与眼光来对待儿童的美术作品。
三、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适当的美术教育目标及方案
一项相对开放且复杂的系统其协同是基于多个角度与层次的,并且会涉及到系统内外部的多个方面。因而,首先应当就达成系统整体目标所要协同的各子系统做到整体清楚,只有如此方可确保系统的全面协同发展。并且,在美术教学系统之中也必须要做到协同发展,为达成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目标,需将目标分化到不同的年龄段当中予以实施,进而达到对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基于这一基础之上,来将相关的教育活动逐个落实。
(二)注重美术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要想促使静态化的预设美术教学设计工作能够调整成为具有动态变化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就必须要将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间的相关性做好妥善处置。在教师与幼儿的教学互动过程当红总,教师可就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所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价值衡量与评判,同时采取持续性的调整,在对全过程的美术教学活动实施统筹规划时,还应当同时考虑到对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促使每一名儿童在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均能够承担起主人翁的角色,取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
在此方面也就需要教师能够就其自身同幼儿在教学互动当中所产生出的创造性火花,能够经过师生间心灵撞击来加深儿童的心理思考,并由此产生出新的认知。对此可采取如下策略来开展:
1)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师生间的对话本就应当体现民主、平等以及沟通的理念。只有确保构建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方可实现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当中产生出探究、体验式的教学氛围。在美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就幼儿做出的相关行为予以积极的反馈与鼓励。幼儿在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鼓励后便会更加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由此形成更加开放的心态,同时产生出更为良好的学习活力,最终促成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2)处理好美术作品学习与创造的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忽略教学过程,其关注的重点通常是能够转变为美术作品的最终结果,例如具有统一标准的美术技能及要求等。而这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则会直接导致美术活动变得单调、无趣,甚至无法促使幼儿的美术水平得以提升。此种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扼杀了幼儿对于美术绘画的自我体验,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促使美术教学被置于仅需听讲、大量的联系便能够取得高分的境地当中。此种教学有本质上,丧失了对于个体生命存在及发展的终极关怀,丧失了儿童美术知识价值体系构建的意义,是同对话教学原则所完全相反的。教师要实现对于儿童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进而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探索、感受、发展美术技能与创造能力。
3)处理好预设和生成活动间的相关性
在所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教师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智慧。应当就原本的教育计划做出适当调整,促使对整体美术教育活动的积极调整。针对教师同幼儿在对话过程当中所闪现出的创造性思想,教师应当积极的将其捕获并予以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交流与分享机会,进而超越原本所设定的目标。例如:在开展某一节的美术教学活动之时,其教学任务目标是否完成,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不会产生直接性影响,课堂教学最为核心的目的即为培养儿童的自我体验感受、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素质。教师应当采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将幼儿置于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促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释放幼儿的创造潜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阶段是美术教育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当中对幼年儿童开展对美的感知、表现以及创造能力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对其终身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价值。在通过对学前儿童美术的实践探讨后表明,给予广大儿童家长必要的美术建议,收获了十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对于转变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误区,提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意义,对于推动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林山水.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254-254.
[2]史英.协同视野下的儿童情景绘画教学探索[J].俪人:教师,2014(5):6-7.
[3]蓝少邨.幼儿绘画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1X):60-61.
[4]谭惠.解析学前儿童审美直觉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2(8):45-45.
[5]蔡雅玲.论幼儿美术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J].教育艺术,2012(6):57-57.
[6]柳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