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菲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已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青少年的创造力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创造力及其培养的阐述,分析了影响我国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得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思维;教育观念
正文:
1.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和多视角的概念,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在各种各样的在不同学科视野中关于的创造力定义:比如心理学将创造力视为一种心理品质的表现,在物理学中创造力代表了对世界新序的洞察力,而在管理学中创造力则指个人和组织的一种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各个学科视野中对创造力的共识,是将创造力主要视为人的一项基本能力,至于这种能力的性质,在各个学科视野中却各不相同。【1】有的学者将人们较为认同的创造力定义概括为: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由此看来,我们应该从四点把握创造力:第一,创造力是一种智能品质(而不仅仅是智力品质),这种智能品质是特定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加工 “产品”能力的综合构建,其核心要素(或 “内核”)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第二,创造力来源于(或依赖于)一般的智能品质,但又高于一般的智能品质,它以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来。第三,创造力是个体内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广义上讲,创造力应包括创造性动机、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讲,创造力是包括个体人格特征在内的多维结构。第四,创造力是个体的创造力大小同生成新颖、独特的产品。【2】深入理解创造力的实质,对解答学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启示。培养创造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
2.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创造力及其重要性的理解)
2.1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是时代的要求
今天这个时代是高科技呼啸而驰的时代,技术和知识远远地跑到了生活的前头,我们都在匆匆地赶路,树立“赶路意识”,把自己变成一只先进的“中央处理器”,在创造性学习中唤醒自己的潜能,激发自己最大的创造力,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责任和崇高使命。因此,这个时代是一个创者胜出的时代。既然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已经成为时代对我们的要求,那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2.2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就算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对教育来说,培养创造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原创性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所以它将成为评价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3.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3.1学生因素——不会创新的错误观念
能不能创新,创新成果有多大,首先取决于有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的精神和坚持下去的毅力。著名教育学家段福德曾经在授课过程中做过一个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自己有创新能力吗?”回答有的占20%,回答没有的占60%,回答不清楚的占20%。在回答为什么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的时候,很多同学选择了“我是常人”。“我是常人”、“我没有创新能力”这种观念把许多同学的创新潜能都扼杀掉了。实际情况是,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是能否发挥这个潜能却取决于诸多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我们之所以能够够做出人人都是创新之人这个判断,是因为无论从人的本性上,还是从创造与创新的区别上以及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培养上都可以证明:人人皆是创新之人!【3】
3.2教师因素——某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创造力能够培养
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傅莱尔等人调查了英国57所大中小学的1028 名教师,发现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阿琉海曼和陈昉的调查也发现教师大都认为创造力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特征,可以在每个人身上得到发展,并且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代尔奇多发现教师认为在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发展对提高学业成绩是必要的,而且教师也应该具有创造力的相关知识。[4]但是中国的许多教师情况截然相反,很多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创造力是天生的,并不能够经过后天培养,所以中国学生的创造力比外国学生相对较少。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就更不用提了,中国教师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4.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策略
4.1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创新最重要的是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教育首先要强化意识,要树立无比坚定的信念,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一旦坚定了信念,再加上自己不断刻苦努力,创造性的思维水平是会与日俱增的。经验表明,激发强烈的创造动机,是强化创造意识的中心环节。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动机应注重求知欲、进攻性、兴趣与爱好这三个方面。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创设情境,制造创新氛围;设置悬念,激发创新欲望;问题激疑,波动学生心弦。
4.2教师因素
4.2.1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对于塑造教师的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素质教育的形势和当今世界的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接受挑战,更新观念,重塑自我,做深化教育改革的弄潮人。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两点。
第一,从传统教育观念中脱壳。这里的“壳”指的是受传统教育体制决定的整套传统思想观念,其核心部分就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看重的是经验,定型的经验往往被看做长期不变的真理,很少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教师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对破除陈腐教育观念的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增强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第三,注重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
第二,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理念。所谓的全新的创新教育理念,就是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价值取向的思想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施教育的思想。
4.2.2教师应该考虑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第一,开发创造力课程。在“创造力是可以教的”等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注重创造环境的营造,依托学校本位课程,进行创造力教育。小学阶段创造力课程主要涉及语文、数学、自然、生活、艺术与人文、社会等学习领域,由各校教师根据学校情况与学生需求设计,多以跨学习领域的专题课程为主。学校通过科学展、创造发明讲座、成果发表会等形式,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6】
第二,学校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头脑风暴法。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延迟对答案做评论,可以鼓励学生多提答案,也防止他们因怕说错受批评而敢说。
这种情况下,一种想法可能会启发另一种想法,同时,有些可能初看起来似乎荒谬而又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想法不至被扼杀。
2.联想技术。包括自由联想和定向联想两种。定向联想指对联想的方向给出了规定,是有限制的联系方法。学生从已学知识、已有经验出发,运用联想技巧,去寻找并建立事物间新奇而富有意义的联结关系。
3. 分合法。这是戈登1961年提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核心思想是:“把原本不相干,不相关的元素加以整合”,即“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和“使新奇的事物变得熟悉”。比如,熟悉的“草莓冰激凌”也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的“面膜”等等。此外还有狂想类比,直接类比,拟人类比,符号类比等方法【7】
结束语:
总之,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解决在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达到培养创造力的目的,为迎接未来世界的创新潮流做好充分的准备,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启示》,[J],宋兵波 周运正,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4月
[2]《论中小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董新良(山西师范大学),[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8月
[3]《创新思维的自我修炼》,[M],段德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p2-4
[4]《点击学生的创新思维》,[M],李向成 任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p161-173
[5]《点击学生的创新思维》,[M],李向成 任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p4-10
[6]《“创造力是可以教的”:台湾地区创造力教育“政策”与实践》,[J],周粲,中小学管理,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