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
摘要:共享发展理念何以内蕴伦理精神?其蕴含何种伦理精神?这两个问题试图从深层回答共享发展理念为何能够成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的问题。从伦理学视角观之,这种共享成为发展理念的动力就是伦理精神。具体而言,共享发展理念内涵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是共享成为发展理念的原因和共享发展理念得以实现的动力。
关键词:共享;以人为本;公平公正;伦理精神
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提出用新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加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由此,共享发展被提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在一般的意义上,共享发展是我国的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旨在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从伦理学的角度,共享发展理念是对现在发展后果的反思,重新关注人本身,回归到其最根本的价值基础——伦理精神。那么,共享发展理念何以内蕴伦理精神,蕴含何种伦理精神?
一、共享发展理念何以蕴含伦理精神
共享发展理念何以蕴含伦理精神,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是从伦理学视域深入思考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基础和价值追求,寻求共享发展的逻辑起点。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从这三个层次剖析:首先,共享何以提升为发展理念?其次,从伦理学角度观之,共享发展有何内在特征?最后,为什么说共享发展蕴含伦理精神?
对于第一个问题而言,探究共享何以成为发展理念,首先要从共享的概念入手。从词源的意义上,“共,同也。”①(《说文解字》)由共引申出来的词有:共享、共用和共有。“享,献也。”②(《说文解字》)本义指祭献、上供、贡献。享又有受用的含义,引申为人在生命过程中,物质或精神得到满足。共和享的主体都是人,人共同处在社会之中。马克思精辟地论断,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共享就是人的社会性本质存在的体现。共、享、共享三者辩证发展构成了人类的生活史。共享也应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状况的现实体现。在伦理学的意义上,共是共享的自在形态,共享的伦理性实体。享是共享的自为形态,是共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也是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对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要求。所谓“共享”即实现恩格斯所说的“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③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综观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状况,不可否认,我国社会发展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建设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社会的有效发展。但是,当下中国的发展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盲目追求财富的增加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文化的空洞和环境的破坏,忽视了人的意义和价值的追问,现在实际上上就是发展的价值的异化。作为关注人本身获得感,以人的意义为价值诉求的共享就是对目前发展形态的反思和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的变革即对发展价值的回归。因此,必须把共享的概念引入到发展体系中,使发展更具持续性。
对于第二个问题而言,伦理学维度的共享最为重要的特质是:一方面,共享发展内涵对人类向善的追求;一方面,共享发展内涵发展价值的回归。首先,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人类向善追求的表现,一个好的社会必须具备一种品质: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判断一个社会善恶文明的水准要看社会共享的程度。共享不是仅仅说发展需要共享,而是要使共享成为评判社会发展文明水准的重要指标。共享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变革是对发展价值的回归。发展的最终价值在于实现人的价值,使人获得幸福。而现在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实际上就是发展价值的异化,忽视了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的人的幸福和获得感。而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在反思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的反思和追求发展的真正价值,其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对于第三个问题而言,为何探讨共享的伦理精神以及如何理解“精神”的内涵?在认识论上,精神是对存在的反映,形而上地反映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中人的生活方式。在存在论上,精神以人的意志、心灵、道德的形态存在,包括人的信念、思维方式和外在气质。从伦理学的角度,伦理精神是对价值的追问。伦理精神作为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是伦理的理性,也是伦理的现实。伦理精神是一种伦理主体的道德力量,在伦理体系中居于形而上的范畴。伦理精神是道德规范的精髓和灵魂。由规范论拓展到价值论,由关注行为方式拓展到关注行为方式的价值指向。所以,伦理精神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内在精神。共享发展理念在一般的意义上是国家发展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社会的发展方式和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伦理现实,是人类追求向善的现实表现。对共享的伦理精神的探讨突出了共享的内在特质,即对我国发展现状的反思和超越,以及对发展价值的回归。共享内涵的伦理精神是把这种伦理理性转变为伦理现实的内在道德支撑,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这就是深层探究共享内蕴的伦理精神的原因。
由此,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社会发展成果为要求,以人类向善追求和发展价值回归为实质的共享,是对当前中国发展现状的反思和超越。一个健康的社会发展必须把人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作为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这样的发展理念需要有形而上的道德力量——伦理精神作为逻辑起点和内在基础。而中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淀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就是共享发展的得以实现的内在道德力量。
二、共享发展理念蕴含何种伦理精神
共享内涵的伦理精神是其成为我国发展理念的内在道德支撑,那么共享发展理念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伦理精神,又是如何显现的呢?具体而言,共享发展理念内涵的伦理精神包含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两个方面。
首先,共享发展理念蕴含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人在社会中处于主体地位,共享发展理念的主体就是人,它关注全体社会成员的获得感。在马克思看来,“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④全体社会成员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共享者。社会发展成果使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建设,也理应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终极目的,主要不在于追求某种形式的所有制,而是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富裕祥和、安定幸福的生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身的主人。”⑤追溯中国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共享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与我国长期历史发展中的以人为本伦理要求相呼应。《尚书》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⑥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最初的民本思想。据《尚书》记载,夏、商、周三代,人们所崇拜的是“天”,天具有道德意志,代表的是人民意志。“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⑦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是中国长期历史发展的沉淀。共享发展理念蕴含了对发展价值的回归,对人的自由平等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追问,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相一致。可以说,共享本身就是一种伦理精神,而从共享的本质出发,其蕴含了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
其次,共享发展理念蕴含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共享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实现公平才能保障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利益,要求分配给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应该与其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相一致。一方面,共享发展理念蕴含了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共享关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所以说,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理应享有平等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另一方面,共享发展理念内涵是社会成员在“共建”的基础上拥有与其“共建”相一致的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每个社会成员都对社会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参与社会建设和财富的创造。而实现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人的价值和幸福。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使人有获得感。所以,共享发展理念必然蕴含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2.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85.
[4]陈湘舸,毕昌萍.胡锦涛“共建共享”思想的幸福意蕴探析[J].江西:求实,2010.1
[5]尚书·五子之歌[M].湖南:岳麓书社,2001
[6]尚书·泰誓[M].湖南:岳麓书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