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蕾嫣
摘要: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认为很完美难以发现毛病,上完课后教学中的漏洞不找自见。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如何才能构建一种高效完美的数学课堂呢? 本文作者就正确的教育理念;完美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特的教学风格;开放的教学态度等方面入手来浅谈如何做到高效完美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效;完美;数学课堂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的教育理念;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向导。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数学观念永远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把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这样我们才能教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美的教学设计;
应该向优秀教师学习,与同事合作,同时也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预设。很多内容学生在学习之前都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教师习惯于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情境必须是“真情境”,尤其当生活数学与课本数学不统一时教师更不能回避,应从容面对、巧妙应对。如教学《角的概念的推广》,老师都只讲数学角,而学生的起点则是认识了大量的生活角。传统的教学是没有效果的,主要是因为教学没有链接生活,教师没有准确把握现实起点。先让学生明确生活角.再通过分类学习数学角的。
三、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 中有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
四、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是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 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 科学 的怀疑、合情合理的“挑剔”。
二是求异性——思维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出奇制胜。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不信奉,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种求解方法,谋求一题多解。
三是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的连贯性和发散性。
四是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活化。
五是综合性——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易与复杂的关系,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概括、整理,把抽象 内容 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从中提炼出较系统的经验,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定理、公式、法则及有关解题策略。
五、开放的教学态度;
要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实行开放,可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高效。
1、目标的开放。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但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组织形式的开放。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开放,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3、评价方式的开放。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以足够的尊重,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联系生活,引导积极探索,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等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愉悦中体会数学奥秘。一堂高效完美的数学课就这么简单!
参考文献:
[1] 章水云 数学的“有效数学”的策略研究《中学数学研究》
[2] 何鹏程.建立激励教育培养知名教师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O2期.
[3] 袁顺兵,数学娱乐通讯,2005年 21期,52.
[4] 方运加.一个被忽视了的目标:做有学问的数学教师.湖北教育(教学版)2004年03期;17-18.